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高水平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深化产业集聚区“政区合一 公司”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强力推动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一化带三化”,即以数字化引领带动工业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深化与华润集团润联科技公司合作,加快推进清研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形成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实验室为一体的清研新材料科技创业园,全力以赴申报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强化人才科研保障。充分利用开封本地的化工院校人才优势,与河南大学化工学院、开封大学、化工技师学院等院校签订合作意向,并积极引进清华大学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专业研究生,为集聚区发展提供人才和科研保障。三是实施绿色循环改造。搭建循环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公共服务共享与循环使用的“大循环体系”、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循环利用的“中循环系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龚砚庆 通讯员陈凯庆

今年以来,禹王台区以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政区合一 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争创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打造全国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勇做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1)

高起点实施谋划、策划、规划。立足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定位,以培育精细化工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精细化工产业百亿级龙头企业为发展目标,高水平编制《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绘好产业集聚区规划“一张图”。围绕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加速形成以化工园区为主体,由专业公司推动,政府单位、科研院所、行业专家、企业、配套服务商等多主体广泛参与的标准化、规范化化工园区工作体系。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2)

高质量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以培育百亿规模以上产业链条为目标,聚焦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新型医药等主导产业,做细做精五个重点产业集群。一是以东大化工为引领,围绕盛宏丰化工甲醇钠资源等,向精细化学品领域延伸。二是以九泓化工为引领,围绕双塔涂料、夸克新材、五一新材等企业,向环保涂料和新型材料领域发展。三是围绕华瑞新材技改项目,依托光气优势资源,向化工新材料和高附加值医药农药的方向延伸。四是围绕兰博尔科技、博凯生化、金鹏化工、缘润药业等企业,向新型环保农药方向发展。五是围绕翱图科技、锦佑环保等企业,向环保化学品和防疫物资领域发展。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3)

高水平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深化产业集聚区“政区合一 公司”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强力推动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一化带三化”,即以数字化引领带动工业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深化与华润集团润联科技公司合作,加快推进清研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形成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实验室为一体的清研新材料科技创业园,全力以赴申报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强化人才科研保障。充分利用开封本地的化工院校人才优势,与河南大学化工学院、开封大学、化工技师学院等院校签订合作意向,并积极引进清华大学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专业研究生,为集聚区发展提供人才和科研保障。三是实施绿色循环改造。搭建循环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公共服务共享与循环使用的“大循环体系”、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循环利用的“中循环系统”,以及企业内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的“小循环系统”。

开封禹王台区产业区:开路先锋开封行动(4)

高品质提升效率、效能、效益。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全市联审联批工作会议效应,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行第三方管理服务模式,加强与华润集团润联科技公司、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凯天公司的合作,切实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全力建设“安全舒适、生态环保、智能运营、融合服务、创新发展”的智慧化工园区。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并完善集聚区内污水处理厂、道路管网、公共管廊、危险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成立政策性引导基金,加强与中原银行、农发行对接,深化与市国投公司、金控公司等市级国有企业合作,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专项债券申报,加大资金投入。三是盘活园区低效用地。深入落实“百园增效”行动,积极盘活园区内低效用地,严格落实准入项目评审机制,建立亩均产出评价标准(即符合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投资规模在3亿元以上,亩均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编辑:龚砚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