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既然有无风带 那就会有风带.那么 风带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 这是由于地球各地区受到的光热不同造成的.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这样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 形成高气压 于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气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 北半球南风右偏、南半球北风左偏.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30°附近高空时 不能继续前进 产生下沉气流 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 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后,在高压中心附近或者高压脊附近风速较小,越往中心或者越接近脊附近,风速越低就形成了“无风带” 这就是“马纬度”的秘密所在。在无风时 他们只能将船停泊下来 等候着风的降临 而且一等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十天.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 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 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 在海上的贸易中受到极大影响。那时 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 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 早点、迟点运到

先看一下地球环流图!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1)

赤道与南北纬30°附近有两个无风带。

赤道常年盛行上升气流 是竖直的气流 人们无法感受“清风习习”凉快,因此将此地称为赤道无风带。南北纬30°- 35°也无风,又称“马纬度”。我的气象老师在讲无风带时形象地称为(俗称)“死马纬度”。马纬度实质上是副热带高压带脊线所在纬度(南北纬30°- 35°附近)的别称,专业上一般叫“horse Latitudes”。

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 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气机 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但是 他们的航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连续多日乘风破浪;有时却风平浪静、无丝毫风。

在无风时 他们只能将船停泊下来 等候着风的降临 而且一等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十天.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 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 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 在海上的贸易中受到极大影响。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2)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3)

那时 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 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 早点、迟点运到目的地没多大问题 可是对活生生的马匹来说 麻烦事就大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 马匹相继死掉 马肉又吃不完 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 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当时 人们还不明白 为什么在其它海域总是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 而在“马纬度”海区总是无风.

原来 这是由于地球各地区受到的光热不同造成的.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这样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 形成高气压 于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气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 北半球南风右偏、南半球北风左偏.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30°附近高空时 不能继续前进 产生下沉气流 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 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后,在高压中心附近或者高压脊附近风速较小,越往中心或者越接近脊附近,风速越低就形成了“无风带” 这就是“马纬度”的秘密所在。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4)

既然有无风带 那就会有风带.那么 风带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 空气流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所以在低空的气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气流又流回赤道 以补充赤道低空源源不断的上升气流.按理讲 这种低空的风在北半球应是北风 南半球应是南风 但是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的北风偏转成为东北风 南半球的南风偏转成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少变 一向很守“信用” 常年吹着一个方向.

因此 海员们称之为“信风”.在这一带海岛上的树 被定向风吹得像扫帚一样 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 在多年的航海生涯中 逐渐掌握了这个规律.他们在信风的帮助下 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同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 因此 这种信风又有“贸易风”之称。

马是怎么避暑的?为什么称为马纬度(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