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圈最强的是画什么的人?不画脸型只画五官
绘画圈最强的是画什么的人?不画脸型只画五官无独有偶,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也认为,人类的面部识别,总是整体大于部分。对于一个人面孔的评价,我们会优先感知其脸型,其次才会注意到其五官。德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库尔特·勒文(Kurt Lewin)在其心理场论中认为,人类对于面部的识别,是一种知觉加工的过程。具体来说,我们在观察人的脸型时,会进行“整体”的知觉加工,而观察五官的时候,则会进行“局部”的加工。我们的大脑在进行这样的知觉加工时,会优先感知到对于整体的知觉,而忽略掉其他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我们注意到,胡萨姆的很多作品,除了对人物五官的刻画,并没有完整地把人物脸型画出来。但几乎所有的观者都无法否认,那绝对是一幅完美的女性面孔。所以,在人物肖像画中,脸型的勾勒是否是必需的?“完整”是不是一幅作品的必要条件呢?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平均脸”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倾向于高度对称性的人类面部审美
前两年,知名插画师、设计美学博主“呼葱觅蒜”彻底火遍了互联网,她那独特且创新的“无脸”画法,着实令我们耳目一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不画脸的,就有只画脸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组被广大素描爱好者奉为大神的伊拉克艺术家胡萨姆·维德(Husam Wleed)的肖像作品。
胡萨姆的“灵魂高光”很多人把胡萨姆的作品称为“灵魂高光”,以此来赞叹他在作品中对光感的捕捉及高光的运用。其实除此以外,胡萨姆的作品之所以被人称道,还因为他对人物五官的整体把控极其精准,不但在平面维度中画出了立体的感觉,而且把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透过人物的五官刻画,直接送达至观者的内心。
胡萨姆的作品几乎全部由炭笔和色粉在木板上绘制而成。炭笔的主要原材料是木炭粉,颜色浓厚,在上调子的时候不会反光,比铅笔更具视觉冲击力,是创作速写和人物肖像画的常用工具。而色粉覆盖性强、色彩明快,可在木板、画布、石头等较为粗糙的表面上应用,兼有油画和水彩的艺术效果。此外,色粉的表现力极强,在塑造和晕染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最宜表现如人体的肌肤等色彩变化细腻的物体。
炭笔与色粉的搭配,胡萨姆的整个绘制过程极为迅捷。而很多人在欣赏他的作品时,通常会忽略其技法的运用、忽略“画”的痕迹,而是直接去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胡萨姆的肖像作品的确是绝佳的上品之作。
完整与完美我们注意到,胡萨姆的很多作品,除了对人物五官的刻画,并没有完整地把人物脸型画出来。但几乎所有的观者都无法否认,那绝对是一幅完美的女性面孔。所以,在人物肖像画中,脸型的勾勒是否是必需的?“完整”是不是一幅作品的必要条件呢?
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平均脸”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倾向于高度对称性的人类面部审美泛型。实验数据表明,与“平均脸”越为接近的长相,通常会被认为更美。心理学者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好看的时间,通常只需1/200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我们的大脑已经对人物的面部特征及整体感觉进行了与“平均脸”的比对工作,这种比对包含了脸型、面部骨骼、五官的位置及比例、肤色等内容。
这样看来,脸型的确是判断人脸是否完美的必要条件。那么,为什么胡萨姆的作品明明没有勾勒出脸型,却仍可以让人感受到人脸的完美感呢?难道我们在判断美丑的时候,五官比脸型更加重要么?
德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库尔特·勒文(Kurt Lewin)在其心理场论中认为,人类对于面部的识别,是一种知觉加工的过程。具体来说,我们在观察人的脸型时,会进行“整体”的知觉加工,而观察五官的时候,则会进行“局部”的加工。我们的大脑在进行这样的知觉加工时,会优先感知到对于整体的知觉,而忽略掉其他一些“不重要”的细节。
无独有偶,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也认为,人类的面部识别,总是整体大于部分。对于一个人面孔的评价,我们会优先感知其脸型,其次才会注意到其五官。
人人都是艺术家由此看来,在判断人物面部的美丑时,五官并不比脸型更重要。那么,胡萨姆的作品又作何解释呢?我想,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忽略”——把本来应该加入到评判体系中的参数删除掉,让大脑的知觉加工过程完全聚焦在人物肖像的五官刻画上。
不去勾勒脸型,反而把对脸型的“想象”完全留给观者。而在不同观者的大脑中,与胡萨姆所画的五官完美匹配的脸型又不尽相同,观者会在意识层面把自认为最完美的脸型补充在所看到的画面中。如此一来,是观者,而不是胡萨姆,完成了作品的最后一步,使得作品中的面孔最终成为每个观者心中的完美面孔。
胡萨姆·维德(Husam Wleed)
艺术作品的完整与完美,通常是需要观者参与其中的。创作者所能提供的,已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我们在欣赏作品之后的感受与思考,却往往可以为艺术作品插上意识的翅膀。所以,正如德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所说: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去独立思考,便会拥有自由自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眼缘艺志 第543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