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法治文化(学传统知法治)
江苏省法治文化(学传统知法治)
- 从古到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所有有志之士的共同理想。无论是“学而优则仕” ,还是“书中自有千钟粟”,其出发点都是想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理想。
-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赢”。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罢,往小处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往大处说,未尝不是治国理政及邦国交往的方式方法。
- 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传承至今,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榜样,“中国声音” “中国智慧”也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想知道中国何以会屹立世界文化之林而不倒,想了解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何以会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这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其中,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
- 从即日起,成都党性教育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之中,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智慧中,拈花拾趣,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心灵、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道路。
-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管子”的故事。
- 管子,即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仲父”管仲(约-723年至-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 伟大的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管鲍之交” 、“楚国购鹿”、 “愚公之谷”、“金龟换粮”、“衡山之谋”、“老马识途”等。
- 在《管子》中,有许多关于治国理政的见解,现摘录一段以飨读者。
- 治国有三器,乱国有六攻,明君能胜六攻而立三器,则国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国不治。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六攻者何也?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畏众,非禄赏无以劝民。」六攻之败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斧钺不足以畏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足以劝民;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畏众,禄赏不足以劝民,则人君无以自守也;然则明君柰何?明君不为六者变更号令,不为六者疑错斧钺,不为六者益损禄赏;故曰:“植固而不动,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 译文如下:
- 治理国家有三个法宝,祸乱国家有六条途径。圣明的君主能够堵塞六条乱国途径而确立三个治国法宝,因而能国家大治。不肖的君主不能堵塞六条乱国途径而确立三个治国法宝,因而国家得不到治理。
- 三个治国的法宝是什么呢?是号令、刑罚、禄赏。
- 六条乱国的途径是什么呢?是亲戚、贵宠、财货、女色、巧佞之人、玩赏之物。
- 三个治国法宝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不发布号令就不能差使臣下,不使用刑罚就不能威慑民众,不封爵行赏就不能勉励百姓。
- 六条乱国途径的破坏性是什么呢?即使不听从号令也能平安无事,即使触犯禁律也可以得到赦免,即使没有功绩也可以得到富贵。一个国家如果有人不听从号令也能平安无事,那么号令就不足以驱使臣下;有人触犯禁律也可以得到赦免,那么刑罚就不能够威慑民众;有人没有功劳也能得到富贵,那么爵禄封赏就不能勉励百姓。号令不足以驱使臣下,刑罚不能够威慑民众,爵禄封赏不能勉励百姓,那么君主就不能保住自己的威信了。
- 那么,圣明的君主应该怎么做呢?因该不因为六条乱国之道而变更号令,不因为六条乱国之道而改变刑罚,不因六条乱国之道而增减爵禄封赏。所以说,君主执法的意志牢固而不可动摇,乖戾邪僻之徒就会恐惧。乖戾邪僻之徒得到改造,君主政令下达,百姓就能顺令而动。
- 这一段文字谈的是领导者的修养问题。
- 即使到了今天,想做好人民的父母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好领导,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以“德”为先。要讲思想觉悟,讲党性原则,讲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选拔党员干部,首先要考察其“德行”。我们承认“人无完人”,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勇敢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红脸出汗,自觉进行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能够矢志不渝对党忠心、爱国爱民,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责编: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国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