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用整个青春来热爱这份职业:广州白云95后
护士用整个青春来热爱这份职业:广州白云95后这些天来,吴艳芳和同事每日奔波在人和镇各条村,上门为密接村民做核酸采样。村庄房屋错落,且都是楼梯房,他们身着防护服,在迂回曲折的村巷中穿行,贴身衣物被汗水浸湿已是家常便饭。“越到后面越觉得脚步沉重,累到连折断棉签的力气都没有,明显感觉手在抖。”吴艳芳说。“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你不仅要完成采样,还需要兼顾信息登记,一个点位对应一个采样管,还要在表格上记录详细内容,过程特别繁琐,戴着手套其实很不好操作。”她说,靠着手机的微弱灯光,她在酒店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全部点位的采样任务,推开酒店门,外面大雨如注,尽管身穿防护服,她依然感觉到久违的凉爽。吴艳芳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热情,每次有支援任务她都主动报名。“我年纪比较小,又是今年刚入职,所以之前每次出任务,大家都会格外照顾我,这一次我想证明自己,不需要大家的照顾也可以很好完成工作。”吴艳芳说,得知自己在驰援名单中,她便连夜打包行李,第二天早早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通讯员 周亚君 江兴夏 肖惠津
4月以来,白云区经历了两次疫情“大考”。为了早日战胜疫情,白云区卫生健康系统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冲在抗疫前线。一群年轻的护士,主动请缨支援疫情防控,以饱满的热情克服其中的种种困难,在青春的“战场”上,挥洒着汗水,展示出了奋斗不息的强大青春力量。
吴艳芳:我也可以独自上“战场”
“00后”吴艳芳是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护士,已经参与过5次全员核酸检测,4月底人和镇疫情告急,她再次领命上阵,加入驰援人和镇核酸检测的队伍。
吴艳芳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热情,每次有支援任务她都主动报名。“我年纪比较小,又是今年刚入职,所以之前每次出任务,大家都会格外照顾我,这一次我想证明自己,不需要大家的照顾也可以很好完成工作。”吴艳芳说,得知自己在驰援名单中,她便连夜打包行李,第二天早早来到集合点等候。“其实我比前辈们更适合上前线,他们中大多数都有孩子,但我没负担。”
当天下午抵达人和镇,吴艳芳便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独自一人完成一家封控酒店的环境采样。“当时这家酒店是全封闭状态,门窗紧闭,断水断电,去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我要在里面完成20个点位的采样任务。”吴艳芳说。
当天天气异常闷热,穿上厚厚防护服的吴艳芳,一个人举着打开了手电筒的手机,走在空空的酒店里,很快感觉喘不过气,走路也浑身难受,每当她蹲下采集一次样本,再次起身雾气便布满了整个防护镜,什么也看不清,“每采集一次便要停下歇一歇,等面罩上的雾气散去再开始另一个点位。”
“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你不仅要完成采样,还需要兼顾信息登记,一个点位对应一个采样管,还要在表格上记录详细内容,过程特别繁琐,戴着手套其实很不好操作。”她说,靠着手机的微弱灯光,她在酒店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全部点位的采样任务,推开酒店门,外面大雨如注,尽管身穿防护服,她依然感觉到久违的凉爽。
这些天来,吴艳芳和同事每日奔波在人和镇各条村,上门为密接村民做核酸采样。村庄房屋错落,且都是楼梯房,他们身着防护服,在迂回曲折的村巷中穿行,贴身衣物被汗水浸湿已是家常便饭。“越到后面越觉得脚步沉重,累到连折断棉签的力气都没有,明显感觉手在抖。”吴艳芳说。
虽然年龄小,但吴艳芳采样的技术非常老道,工作起来也绝不含糊。“我们除了做咽拭子,还要为一部分人做鼻拭子,其实鼻拭子是有点难受的,所以一定要在对方头往后仰的瞬间,尽可能轻柔、快速,不要有丝毫犹豫。”吴艳芳总结说。
在同事高绮维眼中,吴艳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更是一个敬业且专业的护士,她的身上有着“00”后典型的不服输的冲劲。
“正值青春,也该是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了,以前都是哥哥姐姐们护着我、指导我,希望我这次也能以出色的表现,让他们信服,也希望可以用我的专业和能力帮助到更多人。”吴艳芳说,虽然很辛苦,但疫情的磨砺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
樊星星:我们年轻人有力量
“今年,感觉更‘有资格’过护士节了。”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麻醉科“00后”男护士樊星星说。
5月是个节日颇多的月份,过完劳动节、青年节,又要迎来护士节。在工作岗位度过这些节日,让樊星星有许多不同以往的感受。而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护士,也在疫情等各种历练中丰满了羽翼,憧憬在人生和事业中飞得更高更远。
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医护人员的潇洒帅气不同,参加工作后,樊星星才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不易。刚结束了4月支援白云湖街大冈村封控区工作,樊星星就与同事马不停蹄转战人和镇管控区。
“我们主要负责封控管控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采样工作。”樊星星说,进驻人和管控区后,他们需要24小时待命,哪里有需求,就派到哪里,每天几次要出动,常常一干就是连续五六个小时。“大家都能坚持,我更不在话下,我们年轻人有力量!”
人和镇管控区内楼房林立,村里人员复杂、街巷难找。即使有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带队,有时候也很难找到准确的地址。5月8日,樊星星和队友李丹两人一组,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上门采样,“有一户人的地址特别难找,我们走着走着就有点迷路了。最后走了快半小时,才找到那家人。”为了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每次采样回来,他们都会对着信息表和采样管,一个个对,如果有缺漏就要倒查回去,在确认所有的楼宇都扫了一遍后才放心。
上门核酸采样的任务看似简单,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身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采样物品和消毒用品,每天不停地在楼层爬上爬下采样,其实非常艰辛。“我们每个人要负责对两三个巷子七八栋居民楼进行核酸采样。少的时候一个上午几十个,多的时候要对100多人进行核酸采样。并且每采一个人之前及采样后我们的手都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因此每天洗手消毒就达数百次。”樊星星表示,每次采样回来,脱下防护服和手套,后背已经汗如雨下,双手也被汗水浸得皱巴巴。
虽然是小分队内年纪最小的医护人员,但樊星星干起活来毫不含糊。采样工作以外,他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防护物资到达后,一件件搬下来,一件件登记好,也会帮助队长进行任务分配。“别看他平时是个乐呵呵的阳光大男孩,可是干起活来细致、周到,也愿意承担更多更重的活。”采样小分队成员李盛泽说。
身高1.73米的樊星星体重有134斤,支援前总被同事们亲昵地称为“肥星星”。目前,他已经减重近8斤。“进入封控管控区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怕辛苦了。我过去一年走的路、爬的楼梯都没有这个月的多。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同事们都在咬牙坚持,我也可以。”樊星星说。
林益婷: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听到科室说要招募一批支援人和镇的医护人员,我第一个就报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儿科护士林益婷回忆,当时她刚完成白云湖街封控区内12天的上门采样工作。
“其实工作强度还是蛮大的,因为要穿着防护服爬楼,出租屋楼道又比较狭窄,经常爬得上气不接下气。”林益婷坦言,由于出发匆忙,大家只带了几件衣服。不料4月底气温骤降,事先大家并没有准备好御寒衣物,某天大家结束了上午支援高增村的任务后就地休整,冷到集体蜷缩在地上抱团取暖,只能用单薄的雨衣来防寒。
战“疫”多天,林益婷说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她回想起钟南山院士说的话——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他的忠诚和热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林益婷表示,作为“00后”的新生力量,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的新生力量加入医学大家庭中。
朱喻琴:想为人和镇出一份力
“因为我刚毕业不久就进入内科工作,想多到一线积累实战经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家住太和镇的朱喻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内二科一名“95后”护士。此前,她计划支援白云湖街的一线核酸采样工作,因为某些原因没去成,心中留有遗憾。这一次,她抓住了支援人和镇高增村的机会。
“第一天来的时候是有点害怕,看见有不少新增病例。但是既然选择来了,就要扛起肩上的重担,携着责任去,带着平安回。”朱喻琴坦言,爬楼对于她来说是个体力活,因为平时上班习惯“两点一线”,缺少锻炼,加上对村居情况不熟悉,网络信号不太好,每天完成采样要三四个小时之久,回到大本营时防护服全都湿透了,遇到下雨天要穿防护服外加雨衣,采样就更不容易。
高增村楼房一栋紧挨一栋,每栋约六七层高,全是楼梯房。每天的采样工作,朱喻琴与林益婷、志愿者组成三人小组,入户采样前,她们自制胶带做成简易背带,串起两个黄色的“医疗废物包装袋”,采样时背在身上,方便采样后存放标本。
因共同参与人和镇高增村驻点采样的契机,朱喻琴和林益婷结缘合作。支援数日后,她们逐渐摸清了路子,在路线规划上更加科学,上门采样越来越快,缩短到后来一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两人虽是支援队里年纪最小的,但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
当记者问到为何想要参加支援时,朱喻琴动情地说:“想为人和出一份力,想为高增出一份力。但妈妈听到我要住进封控区还挺担心的,千叮万嘱说要做好防护。”谈起家人,她忍不住哭了出来。平日,她们是会撒娇的小姑娘,也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袄”。疫情当前,她们都变成了守护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的巾帼战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高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