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贵州湄潭茶乡简介:贵州湄潭山窝窝里

贵州湄潭茶乡简介:贵州湄潭山窝窝里“田家沟,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十年前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穷山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清苦。穷则思变、富而思源。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田家沟“由内而外”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昔日穷山沟 今朝美家园按照湄潭县委“兴产业、夯基础、提素质、纯民风,促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思路,洗马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了乡村电影院、文体广场、露天舞台、农家书屋、广播等基础设施。此外,当地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文化长廊、诗画文化墙等农村精神文明宣传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当地群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现在,当地还开展了古井、古树保护,家风家训传承,以及“耆老节”孝老爱亲、“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民健身

“山坡无处不绿,江水无处不清。山窝窝里的小江南,湄潭锦绣妆新哎……”一曲《山窝窝里的小江南》,将遵义市湄潭县山清水秀、茶海如茵、人勤村美的时代新貌化为了动人的音符。而湄潭县农村,也因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愈发迷人。

农村建起电影院 村民跳起广场舞

贵州湄潭茶乡简介:贵州湄潭山窝窝里(1)

村民表演腰鼓

“差不多三年前,文化广场修建好后,我们附近的村民每天晚上都要到这里跳广场舞。”湄潭县洗马镇潘家寨村的村民李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按照湄潭县委“兴产业、夯基础、提素质、纯民风,促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思路,洗马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了乡村电影院、文体广场、露天舞台、农家书屋、广播等基础设施。

此外,当地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文化长廊、诗画文化墙等农村精神文明宣传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当地群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现在,当地还开展了古井、古树保护,家风家训传承,以及“耆老节”孝老爱亲、“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贵州湄潭茶乡简介:贵州湄潭山窝窝里(2)

村民健身

昔日穷山沟 今朝美家园

“田家沟,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十年前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穷山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清苦。穷则思变、富而思源。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田家沟“由内而外”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目前,当地正积极打造茶产业发展。据悉,田家沟现有茶园545亩,去年人均收入达16500元。其中,茶叶收入就占了15000元左右,形成了一个“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环境改善,乡风文明”的良性循环。当地百姓用“长得矮矮丫,开的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来描绘茶产业对他们增收致富的促进作用。

贵州湄潭茶乡简介:贵州湄潭山窝窝里(3)

村民演唱《十谢共产党》花灯戏

百姓腰包鼓了,脸上笑开了花。因茶致富,田家沟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唱起了《十谢共产党》花灯戏。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和最形象的对比,分别从翻身做主人,到衣、食、住、行的改善,再到上学、看病、致富和养老等方面,歌颂党的恩情。

刷亮七彩民居墙 抱团发展鼓腰包

“七彩部落”是漏潭县漏江街道金花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当地村民为了实现环境提档,村寨升级,借鉴突尼斯南北小镇做法,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原本朴实无华的民居刷上彩色,并组建了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抱团开发乡村旅游。

人居环境改善后,七彩部落在原来的茶产业基础上,新增了农家乐餐馆19家,农家旅馆15家,各种小吃店20家,酒吧1家,游乐场1处,实现了从传统村寨到乡村旅游景点的华丽转身。2016年,七彩部落获“国家级休闲农庄”称号,同年该村民组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七彩部落建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艺表演舞台等公共设施建设,组建有文艺组织七彩农民艺术团;利用院坝会等形式开展礼仪培训,经常性开展县、镇两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提升乡风文明活动,在全体村民中已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求发展”的新意识。兴产业,促文明新风;兴文明新风,促和谐发展,使七彩部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产业得以融和发展。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湄潭县乡村正不断从“一处美”走向“一片美”,从“环境美”走向“生活美”,从“外在美”走向“内涵美”。走在茶乡湄潭,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多彩贵州网 缪富霞 金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