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是货币非中性?货币不是中性的

什么是货币非中性?货币不是中性的然而,别人眼里的别人,难道不是我们自己么?人类就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苦难变成普遍现象,个体往往就会缺乏抗争意识。好像大家都在想搭便车,把改变困境的责任推给别人。为什么要“有意为之”呢?因为这个观点可以让大家产生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那就是:虽然通胀不是好事,但是既然大家手里的钱都一样变毛,我为什么要去激烈反对呢?又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如此一来,人们对通胀的憎恶就没那么深了。

什么是货币非中性?货币不是中性的(1)

主流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或者说观点,叫作“货币中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货币扩张带来的通胀影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手里的钱都会一样缩水变毛,谁也没有特殊,货币就像中立的一样。

这个观点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曼昆编写的《宏经经济学》当中,并且作为高校教材得到推广与传播。

当年看到这个观点,我也是信了。后来通过对经济学更广泛的了解,才明白它是一个“有意为之”的谬误。

为什么要“有意为之”呢?

因为这个观点可以让大家产生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那就是:虽然通胀不是好事,但是既然大家手里的钱都一样变毛,我为什么要去激烈反对呢?又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

如此一来,人们对通胀的憎恶就没那么深了。

人类就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苦难变成普遍现象,个体往往就会缺乏抗争意识。好像大家都在想搭便车,把改变困境的责任推给别人。

然而,别人眼里的别人,难道不是我们自己么?

嗯,言归正题,事实是,货币不是中性的,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信用货币的创造原理来分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写到过,每个找银行贷款借钱的人,都是在创造新的货币,都是在释放流动性,我们总说央行在放水,而具体层面其实是负债者在放水。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设货币像池塘里面的水,新增的货币,并不会像天空下雨一样,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塘的每寸表面。

实际上,新增的货币就像池塘的上游某处挖开了一个放水口,最初的时候,肯定是放水口附近的水量更多,进而逐渐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塘。

而每个负债者,就是一个放水者。是负债者最先拿到新增货币,当他拿到新增货币,他就可以最先最快去市场中购买初始状态下的价格尚未上涨的资产。

等到新增货币均匀分布到整个市场,资产的价格便水涨船高,那些在货币流通的末端之人,则会承受通胀之苦。

这也就意味着,新增货币带来的通胀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货币并不是中性的。

简而言之,近水楼台先得月,越早拿到钱的人,越能从中获益。越晚拿到钱的人,则越是受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