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的景点介绍,拍不尽的无限风光
娄山关的景点介绍,拍不尽的无限风光为了拍好应拍未拍的照片娄山关是红色旅游线上的著名景点,人们在这里攀登、留连,希望多侧面地看娄山雄姿,体会伟人词中的意境,吸取精神力量。刘太华想,自己作为一个遵义人,有责任把人们难去到却有更多角度观赏的娄山雄姿,拍下来,传递给大家,这便成了他坚持不懈拍好娄山的动力。要拍好娄山关,首先得认识娄山。娄山雄关,南距遵义城区约50公里。刘太华说,他的西侧主峰笋子山,海拔1788米,东侧绝壁中的娄山雄关,海拔1576米,扼川黔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 年 1 月,红军在此与黔军激战,取得了第一次娄山关战役胜利;2 月,又在南进遵义中,取得第二次娄山战役大捷。毛泽东以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娄山雄关和红军破敌的壮丽场面,娄山关因此名扬天下。
AUTUMN
刘太华退休五年了,时不时还上娄山关拍照,“退而未休”。为上娄山关拍照,他跑毁了一辆越野车,又新购了一辆越野车。
在遵义摄影界,人们称他为“娄山关主”。他熟知娄山关大捷战史,几乎爬遍了红军在此激战的每个山头和战壕,谁也说不清他拍过多少娄山关的照片,只知道他参展的照片从国内到国际多次获奖。36年前,他首次拍娄山关,一幅《娄山雄关》,最终获长征路上14个省摄影联展大奖,从此一发不可收。
娄山之魂的真谛
要拍好娄山关,首先得认识娄山。
娄山雄关,南距遵义城区约50公里。刘太华说,他的西侧主峰笋子山,海拔1788米,东侧绝壁中的娄山雄关,海拔1576米,扼川黔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 年 1 月,红军在此与黔军激战,取得了第一次娄山关战役胜利;2 月,又在南进遵义中,取得第二次娄山战役大捷。毛泽东以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描绘了娄山雄关和红军破敌的壮丽场面,娄山关因此名扬天下。
娄山关是红色旅游线上的著名景点,人们在这里攀登、留连,希望多侧面地看娄山雄姿,体会伟人词中的意境,吸取精神力量。刘太华想,自己作为一个遵义人,有责任把人们难去到却有更多角度观赏的娄山雄姿,拍下来,传递给大家,这便成了他坚持不懈拍好娄山的动力。
为了拍好应拍未拍的照片
在娄山拍照的人多,也产生过不少优秀的照片。刘太华想拍的是,那些应拍而未拍到或未拍好需要再拍的照片。这就让他走上了一条特别艰难的拍摄之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笋子山顶峰上,有一座微波发射塔,高几十米。10多年前,他发现塔顶是拍出娄山气势的最佳位置。这是一座早已废弃的铁塔,有些支架已断裂了。每次去,他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爬上去拍照。
刘太华说:“我从50多岁爬到60多岁,避险而上,哪怕高出一点点,看出去的感觉都不一样,上去之后,才能更好领略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在娄山关要出好照片,有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拍云海,就要山上有雾,雾大了又看不清路,为了赶早,他常常要凌晨3时就出发,感觉雾会大,他会让爱人同行在副驾上帮他看路,赶在日出前上塔顶。娄山的天气永远是个未知数,即使这样,无功而返也是常事。
为了拍下娄山关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景致,为了寻求一个最佳的拍摄点,进深山、穿密林、攀危崖,去时天未亮,归时天已黑,得打着手电前行,连他也记不清这有多少次了。途中,还会常与毒蛇遭遇。有一次,为了寻找新的拍摄角度,他钻进了一处乱石荆棘林中,树上挂着的、石上横着的,有不少蜕下的蛇皮,这是闯进蛇窝了。
熟悉他的遵义影友,都知道他对娄山关的这份痴迷与执着,他们说,刘太华拍娄山关,不仅仅是拍风光,而是拍一种精神,拍娄山关的精神。而这种拍摄,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毅力。
娄山关是他朝思暮想的恋人
为伊消得人憔悴,爬山涉险终不悔。娄山关就是他朝思暮想的恋人。
上海东方电视台来拍《遵义行》四集人文地理纪录片,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娄山关拍照,我是越拍感情越深,有恋人间的那种感觉,一段时间不去,就觉得心欠欠的。哪怕时点不对,知道去了也不会有收获,但还是会忍不住去看一看。”
情到深处,就总会有新发现。在笋子山顶峰,有一处供游人观赏使用的人工廊道,人工设施通常对自然景观是有破坏的。但刘太华左看右看,总觉得有其美处。他将廊道作为近景,强调日斜栅栏的投影,采用多层叠加上滤色镜处理远山和斜日,拍出的《娄山之晨》照片,产生了凌空远眺令人遐思的深邃感,被上海东方电视台选用为《遵义行》纪录片片头。
是他运气好吗?不是!对他来说,不上娄山关,头脑中装的还是娄山关。什么时候,太阳会照到什么地方,照到哪道沟壑,哪片山岗,哪片树林,他熟悉得就是坐在家中,也能想到。该怎么取景,他却要反复思考,一旦打好腹稿,时点恰当,他就出发了。
他能等,就像等待心爱的恋人,哪怕一等三年,也要去赶赴佳期。娄山关上的玉兰花,花期虽短,却在二月开出争春。因为数量不多,没怎么被人发现。当地人说,山里人叫他为二月花。红的、紫的、白的、粉色的,傲立枝头,煞是好看。
第一年看到,没来得及拍下,他就等来年再拍,第二年去时,却不见花,山里人说,此花是开一年歇一年。第三年,他本来在海南旅游,却为拍此花赶了回来,在他拍下的《娄山二月》的照片上,云雾弥漫的山间,盛开在树上的玉兰,好像把整个山谷都照亮了。
为了等到好镜头,刘太华在娄山关,有时一呆就是两三天,饿了就吃干粮,晚上就在车内睡觉。他的越野车,就是在开去拍照时,被一辆从山上下来刹不住车的货车撞毁的。亲戚朋友劝他,你都这把年纪了,就别跑了,该歇歇了。但他还是又买了一辆车,继续去山里拍照。
拍不尽的娄山关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在刘太华看来,于他的爱好而言,这件事就是拍好娄山关。
娄山关因红色文化而著名,同时他又是丰富的,千姿百态的,气象万千的。从前拍的,留下了娄山关变化中的脚印,而新的美,又期待刘太华去发现,娄山关之美,是拍不尽的。
在刘太华的照片中,这片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如海苍山,不仅有美不胜收的美景,老百姓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刘太华并不满足,他说,他还得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来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
购车、购更好的照相机和无人机,当然要花不少钱,娄山雾气大,无人机有时会受潮坠落深谷没法寻找,虽然他属工薪阶层中的退休一族,收入不算多,但他说,这是对自己的爱好投资,为了拍好娄山,我愿意,我舍得。
如果你上娄山关,看见一位身背沉重摄影器材的老人,讲起娄山关,讲起摄影来头头是道,那很可能就是碰上他了。
刘太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原遵义电视台总编辑,高级编辑。摄影作品《娄山关下是我家》刊载于中国摄影界权威杂志《中国摄影》上,《娄山晨曦》获第二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金奖,收录于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出版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画册《人间正道是沧桑》,并被中央电视台选作当年春晚LED大屏节目背景。
图/刘太华 文/周琳
编辑/许婷 王文竹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