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思维导图大全,探索地球脉动的三人组
防震减灾思维导图大全,探索地球脉动的三人组精益更求精 桦甸高兴村测点,山洪将水坝冲毁,需要渡过决堤口架设标志点通化市凉水河镇测点主点新建输变电线路,正在测量主点梯度变化情况 知难不避难 流动地磁观测一般在每年4月—5月完成,但受到疫情影响不得不一再推迟。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差,却为观测工作增添了几何倍数的困难。第一难,植物疯长。流动地磁观测点大多埋设在农田等区域,往年春季观测时,作物尚未长成,地面环境理想。而到了7月,大量植被作物,特别是密密实实、近2米高的玉米地可把观测队员们难住了。如何在不破坏庄稼的情况下找到直径如牙签尖般的测点,成了考验队员们业务能力和外业观测经验的新课题。第二难,汛期干扰。七八月是吉林的主汛期,这一路他们遇过滑坡、山洪,赶上过烈日当空却转瞬间暴雨如注,也经历过细雨绵绵,不得不望“雨”兴叹又耽误了一整天观测时间。马铭志说,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影响进度,如果观测过半却被大雨突然“叫停”,当天工作就要全部从头再来,还得
中国地震局
收录于合集#防震减灾故事8个
“咚咚咚!……”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马飞,来人说他们此刻所在的吉林桦甸红石镇暴发山洪,必须连夜搬离。马飞和队友们赶紧重整行装,在沉沉雨夜中驶向下一个落脚地。这是2022年7月18日凌晨2时,吉林省地震局流动地磁观测队启动本年度流磁观测的第6天。
邹本良、马铭志和马飞,是吉林省地震局流动地磁观测队的队员,作为吉林地区2022年地球物理场流动地磁观测任务的承担者,他们要在36天时间里完成本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30多个城市、28个测点的观测任务,总行程近1.5万公里。
通化市凉水河镇测点主点新建输变电线路,正在测量主点梯度变化情况
知难不避难
流动地磁观测一般在每年4月—5月完成,但受到疫情影响不得不一再推迟。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差,却为观测工作增添了几何倍数的困难。第一难,植物疯长。流动地磁观测点大多埋设在农田等区域,往年春季观测时,作物尚未长成,地面环境理想。而到了7月,大量植被作物,特别是密密实实、近2米高的玉米地可把观测队员们难住了。如何在不破坏庄稼的情况下找到直径如牙签尖般的测点,成了考验队员们业务能力和外业观测经验的新课题。第二难,汛期干扰。七八月是吉林的主汛期,这一路他们遇过滑坡、山洪,赶上过烈日当空却转瞬间暴雨如注,也经历过细雨绵绵,不得不望“雨”兴叹又耽误了一整天观测时间。马铭志说,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影响进度,如果观测过半却被大雨突然“叫停”,当天工作就要全部从头再来,还得抢救“娇气”的观测设备,浑身湿透更是家常便饭。第三难,酷暑高温。持续的高温、日晒和各种蚊虫,是流动地磁观测工作面对的多重“试炼”。热浪滚滚,观测队员们每天要在户外无遮蔽地工作数小时,晒黑、晒脱皮和蚊虫咬伤都不足为奇。“等这次观测结束,又能喜提夏日限定色号喽”,马飞乐呵呵地说。
桦甸高兴村测点,山洪将水坝冲毁,需要渡过决堤口架设标志点
精益更求精
流动地磁观测作为一种绝对观测,对数据的准确性、精密度要求极高。邹本良、马铭志和马飞的“60-70-80”三人组,靠着经验、默契和严谨,努力将这项工作做到了极致。邹本良告诉我们:“很多人以为我们做流磁观测,只要去户外架设好设备就搞定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会。”由于北方地区测点密度小、点间距大,野外交通状况复杂,路上耗时长不说,很多测点徒步才能到达。队员们每次都要负重300多斤到达观测点。实际操作中,极高的精度和连贯性要求决定了流磁观测是一个重复度高却丝毫不容有失的过程。从设备架设、观测记录再到计算校核,往往要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直到确认精准无误。马飞说,野外观测工作面对的是转过一座山又有下一座山的类似风景、每天重复枯燥的观测流程,而队员们要做的,就是怀着更美好的期待迎接新一天的任务,也用慎之又慎的严谨专注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
留下些什么
刚刚过完59周岁生日的邹本良是吉林省地震局资深地磁专家,而马飞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关门弟子”。他们一个做观测、一个做记录,师徒齐上阵,这一干就是7年。7年间,马飞眼见着师父的体力和视力渐不如前,爬坡过坎时难免吃力,观测读数时也需要反复确认校准。但只要站在观测岗位上,他的精气神儿就没输过年轻人。工作间歇,邹本良拍了拍马飞说,“野外工作苦是苦了些,等我退休了,你可千万别把流磁观测丢了。我在地震系统干了一辈子,太想给它留下点儿什么了”。对邹本良而言,工作上的放心不下,就在这简短而深沉的嘱托里。朴实的言语饱含着不舍,更有着对年轻人沉甸甸的希冀与祝愿……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作者:吉林局通讯站 任笑言
编辑:王甲光 郭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