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卖碳指标,减碳指标如何才能卖到国际市场
如何卖碳指标,减碳指标如何才能卖到国际市场张昕透露,在去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接近3400万吨CCER用于首年碳配额清缴抵销,加上地方试点碳市场,碳排放抵销量累计达到6000万吨。由此,不但直接降低了重点排放单位的碳市场履约成本,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带来约20亿元的经济效益。“我国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CCER项目审定、签发到注册登记、管理,有着一套详细的方法学及制度。”作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研究者和市场建设的亲历者,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在近日举行的“双碳目标下的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论坛上介绍,我国已累计签发CCER项目减排量约7700万吨,其中新能源项目约占80%,“可以说,自愿减排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碳减排工作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全球化在即,高质量的自愿减排市场怎么建?“一卖一买”激发主动性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我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
原标题:自愿减排如何更好走向全球
文丨本报记者 朱妍
欧洲能源交易所近日宣布全面启动全球自愿减排碳市场,旗下交易所计划于6月上市自愿减排产品。该集团还将打造更加标准化、更高透明度和更安全的市场,为自愿减排产品提供全球性跨时区交易机会。
何谓自愿减排?是指排放者为了中和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碳排放,主动开展碳减排活动,或从自愿减排市场购买减排指标并注销的行为。在我国,自愿减排市场被视为推动低成本减排的重要工具,一直备受关注。记者获悉,受生态环境部委托,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开展全国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生态环境部还在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技术规范。
全球化在即,高质量的自愿减排市场怎么建?
“一卖一买”激发主动性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我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经过量化核证并登记后,即可作为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又称“CCER”)。简单举例说,一个通过审核的风电项目运行一年,经核证并签发减排量10万吨,业主相当于手握10万吨CCER进入市场,可以卖给需要排放指标的企业。
“我国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CCER项目审定、签发到注册登记、管理,有着一套详细的方法学及制度。”作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研究者和市场建设的亲历者,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在近日举行的“双碳目标下的自愿减排市场展望”圆桌论坛上介绍,我国已累计签发CCER项目减排量约7700万吨,其中新能源项目约占80%,“可以说,自愿减排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碳减排工作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张昕透露,在去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接近3400万吨CCER用于首年碳配额清缴抵销,加上地方试点碳市场,碳排放抵销量累计达到6000万吨。由此,不但直接降低了重点排放单位的碳市场履约成本,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带来约20亿元的经济效益。
“一卖一买”还激发了减排主动性。“我们已对外宣布,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目标,除了采用更高效的节能降碳手段及新技术,自愿减排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国泰航空企业事务部气候变化总监邢子恒证实,乘坐国泰航班的旅客可参与“绿色飞行计划”,自愿抵销自己产生的碳排放,目前累计抵销近40万吨碳排放。“5月,我们又新采购了一批抵销指标。”
项目管理质量至关重要
历经建设起步、加速推进到发挥实质作用,CCER在我国酝酿了10年时间。如今走向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路向何方?
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看来,当前需要关注的不仅是“量”的问题,还有发展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自愿减排量,才能真正为国家降碳目标作出贡献。高质量不止包括项目类型,更取决于项目管理质量,后者应作为项目签发的必要条件。”
记者了解到,我国CCER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家发改委曾于2017年叫停项目签发,彼时已积压2871个审定项目、861个备案项目,以风电、光伏发电、甲烷利用等类型居多。直至目前,全国碳市场规则已明确,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CCER抵销碳配额清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纷纷开通CCER交易账户开立,但新项目审批仍未重启。究其原因,正是存在个别项目不规范等问题。
“减排指标与具体的项目、技术、所在区域及其影响直接相关,如何确保指标高质量完成,确实存在困难。”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举例,自愿减排市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计算问题。比如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既可以降低电网排放因子,也能参加绿电交易、电力直供和CCER体系。“从降碳角度来说,同一项目的减排贡献可能同时通过多个渠道体现,导致重复计算。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比重提高,若不加以重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张建宇也称,高质量的CCER交易可避免数据质量等问题,保障碳抵销流程的完整性,另外还能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减排。“买家倾向于为环境、社会效益好的自愿减排量付出高价,可以为碳市场履约调节供需平衡,帮助探索有效碳价。”
打造标准化平台
自愿减排已成共识,如何进一步提升质量?段茂盛表示,这需要参与者们的共同努力。“主管部门制定、执行严格可信的规则,减排项目业主实事求是,确保项目确确实实产生减排效益,第三方机构及行业专家要发挥专业能力,协助作出审慎判断。除了国家、省级层面,越来越多行业、企业提出降碳目标,甚至一场活动、一个产业也要实现碳中和,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自愿减排市场。”
“在CCER带动下,很多地方开始涌现新的碳普惠机制,比如北京绿色出行产生的减排量就可以拿来交易。”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经理高原肯定了自愿减排的重要性,但同时提醒,由于市场产品类型多、交易平台暂未统一,市场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常有人来问,我想购买一些国际减排量,去哪里能看到所有产品?面对这么多减排产品,又该怎么选?目前并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告诉大家怎么做。”
高原表示,同样是购买减排量,不同主体也有区别。“国际性航空公司可能需要一些国际认可的减排指标;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控排单位,需要购买CCER协助完成履约;还有一些企业基于社会责任,为了完成碳中和目标自愿购买。有了标准化平台,不同主体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原认为,在“双碳”目标下,CCER已产生质的变化。但对比国际市场,我国交易率依然偏低,需要更多金融资本助力。“有些金融机构已经把减排量作为影响企业信贷的导向性条件,换句话说,达不到更加先进的减碳效果,就要额外付出成本。随着减排需求大增,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探索不同类型的减排工具和产品,逐步从高量向高质转化。”
End
编辑丨李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