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抠肚脐眼的泥?人体的秘密
为什么不能抠肚脐眼的泥?人体的秘密出生的1~3周后,剩余的脐带部分就会因为缺血坏死,导致自动脱落,留下了一个小洞肚脐眼。胎儿出生后,助产士就会用丝线在脐带上打结并剪短。我们肚脐眼里的泥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想清洗的话,又该怎么去做呢?耳朵内的分泌物常有,为何医生会建议病患不要到街边采耳呢?脐带是胎儿身体和妈妈身体的一处重要连接,胎儿需要依靠脐带来吸收营养,同时也是依靠脐带来排出身体内的代谢废物。
文|科普惊叹号
编辑|科普惊叹号
从小父母就在我们耳旁唠叨:肚脐眼上的泥不能抠,需要等它自然掉落。
大家都知道南方人天天洗澡,北方人每天沐浴过后,每周末还得去澡堂搓澡。
我们肚脐眼里的泥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想清洗的话,又该怎么去做呢?
耳朵内的分泌物常有,为何医生会建议病患不要到街边采耳呢?
黑泥为什么不能抠?脐带是胎儿身体和妈妈身体的一处重要连接,胎儿需要依靠脐带来吸收营养,同时也是依靠脐带来排出身体内的代谢废物。
胎儿出生后,助产士就会用丝线在脐带上打结并剪短。
出生的1~3周后,剩余的脐带部分就会因为缺血坏死,导致自动脱落,留下了一个小洞肚脐眼。
肚脐眼每天都被衣物盖着,但它时不时还会堆积出很多黑泥。
可能会有很多人对此产生疑问,我明明有做到天天洗澡,可肚子里为什么还是会有黑泥呢?
由于肚脐处的皮肤有很多褶皱,大部分人的肚脐眼都是往下陷的,平常在洗澡的时候也很少去清洁它。
再加上人体新陈代谢时,会有较多的表皮细胞、皮脂、汗液聚集在里面,与肚皮上的毛发、衣服的纤维混合到一起,这才出现了肚脐泥。
另外,凹陷的肚脐眼内极易积水积污,洗澡后如果没有完全冲洗干净的话,污水就容易堆积在肚脐眼上,不易干燥,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就形成了黑泥。
肚脐眼黑也就算了,可它那一块儿看起来脏脏的,这是为何呢?
其实不能完全只怪里面的污垢,肚脐周围的皮肤色素也帮了不少倒忙。
在肚脐结痂愈合过程中,也会沉积色素,让肚脐周围的颜色变深,与身体其他皮肤颜色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色素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消除,但改变不了的是,大部分色素沉积会伴随我们一生。
肚脐眼虽然没连着肠子,但却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把肚脐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造成肚子痛。
如果用手抠的话,可能会导致腹腔感染、引起炎症,炎症一旦恶化可能会化脓,让细菌侵入腹腔内的重要血管内。
在这之前,曾有位6岁的女童小靖,因为感觉到肚脐眼周围特别痒,总是用手去抠、去挠。
小靖妈妈帮她脱衣服洗澡时,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这才发现小靖肚脐里居然是黏糊糊、臭烘烘的。
一开始,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肚脐处脏了,稍微清理一下就好了。
可小靖还是忍不住,总抠肚脐,甚至把肚脐周围的皮肤都抓破了。
后来抓破发炎的地方开始长出红斑,不断掉皮。
小靖妈妈后知后觉,这才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当她着急忙慌地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因为长时间抠肚脐从而引发感染,导致孩子患上了银屑病。
这个病想要彻底根治暂时是不可能的,医生给她的建议只能是“临床治愈”加上改善皮肤的机器。
治疗结束后能维持3~5年的时间,维持的时间结束后,如果还想巩固这一治疗效果,可以与医生说明自身情况,并询问他能否进行巩固,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然而,不光是小孩子会忍不住抠肚脐眼,就连大人有时候也忍不住。
江苏一位40多岁男子就有抠肚脐眼的坏习惯,不过他一直都把这当成打发时间的无心之举。
但某次抠肚脐抠得实在是太深,造成破皮且流脓。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脐尿管闭锁不全再加上感染,导致他患上腹膜炎。
该男子起初企图利用抗生素达到治愈效果,然而过去了半个月仍没有好转,到最后他只能接受手术切除肚脐。
谁也想不到仅仅只是挖肚脐一个小小举动,竟会造成切除肚脐这样大的后果。
没想到小小的举动会造成这样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身体着想,我们也可以进行清洗。
肚脐眼里的黑泥又脏又臭,我们要如何清洗呢?
1.温水冲洗
小部分人的肚脐眼比较浅,甚至是往外凸出的,可以在洗澡时,直接用温水进行冲洗。
2.用蘸水的棉签擦拭
对于较难清理的污垢,用清水冲洗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工具,用蘸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将部分污垢清理干净。
3.用蘸沐浴液或香皂的棉签擦拭
有些人的肚脐眼比较深,且褶皱也比普通人要多,以上两种方法对他们来说,就是白费力气。
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用蘸取沐浴液或者香皂的棉签,将黑泥清理出来。
随后再用温水把沐浴液冲洗干净,用毛巾把肚脐眼上的水分擦干,保证它是干燥的。
4.用蘸双氧水或酒精的棉签擦拭
当沐浴露对泥垢没有起到作用时,可以用蘸取双氧水或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肚脐眼处,从而达到清洁和杀菌的双重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哪种方法处理黑泥,都要注意保持肚脐眼处的干燥,这样能避免环境潮湿所造成的泥垢快速积累。
保持干燥只需用毛巾、纸巾把它擦干就好了。
其实肚脐眼有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脏,不用刻意去清洗,一个月只需要清洗个一两次就够了。
如果因为抠这点儿小小的黑泥,导致生病住院的话,属实是得不偿失。
除了肚脐眼不能抠以外,还有一个地方也不能随意乱动,它就是我们不太重视,但每天又会用到的耳朵!
为何医生不建议人们到街边采耳?不知从何时开始,采耳已经变成了人们休闲放松的新方式,大街上那些装修风格典雅的采耳店,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冒出。
即便是在网络上或者是直播中,都能看到很多关于采耳的宣传。
几年前,有个“男子采耳后耳朵感染脚气病”的新闻特别火,不过大家心里都会产生一个疑问,采耳怎么会和脚气病联系到一起?
据新闻报道,在许多养生会所里面,足疗技师和采耳技师都是同一人。
这也就意味着上一秒给你做完足疗的技师,可能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卫生消毒工作,下一秒就拿起了采耳工具开始进行采耳项目。
在做足疗的时候,技师们的手部很容易接触到脚部真菌,再通过采耳传染到顾客的耳朵内,造成真菌感染。
而新闻内的男子并不一定是因为脚气病,才患上了真菌感染,只不过提起真菌感染,很容易让他联想到脚气而已。
毕竟医学所说的“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才引起全身性疾病,而“脚气”才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
二者性质都不一样,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脚气病虽然不能感染我们的耳朵,但脚气却可以感染耳朵!
脚气,虽然听起来只是脚的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也会“长”到脸上。
比如,一只可爱的小白猫因为爱钻主人的鞋子,导致鼻子那块儿真菌感染,让脚气确确实实“长”在了脸上。
与之类似的案例还有一起,在福建漳州,一名男子感觉咳嗽和肺部不适住院治疗。
起初,医生只以为他是普通的肺炎,可他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做了第二次检查后,这才发现这名男子竟是肺部真菌感染!
而他感染的原因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后,会脱下袜子闻一闻。
很明显,这名男子在感染脚气后不自知,并习惯性闻袜子,这才患有肺部真菌感染。
为什么人会得脚气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皮肤藓菌感染了脚才会引发的脚气。
所以无论是脚还是脸,只要有皮肤的地方就有可能被感染。
而且皮肤藓菌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属,它可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污染物之间传播。
所以无论是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还是其他场所,都有可能存在传播风险。
得了脚气的话,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将鞋袜定时消毒,同时记住不和他人共用指甲刀、毛巾、洗脚盆等各种生活用品。
耳朵受到真菌感染也是存在的,我们耳朵里的耳屎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耳屎最开始是油状的,可以滋润耳道内的皮肤,以此让耳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细菌增生、抵御虫子进入耳道。
后来,耳屎随着个人的体质问题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分为干耳和油耳。
干耳的耳道内普遍呈薄片状,颜色大多为白色或淡黄色。
如果你本来是干耳朵却突然出现耳屎油腻、粘稠等问题,可能是因为耳道炎症,或是耳屎在洗澡过程中被水浸泡所导致。
而油耳普遍呈现比较粘稠的状态,基本上是由耳屎、油脂、汗液互相混合后所形成的。
无论是干耳或是油耳,只要耳屎的颜色正常且分泌状态良好,那它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耳朵,大家并不需要每天都使用掏耳勺。
很多人习惯没事的时候掏掏耳朵放松一下,可医生从来不建议大家频繁掏耳朵或者采耳。
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刘洋,回忆起那次难忘的采耳经历后,气得浑身发抖。
2019年冬天,她在北京某家修脚店修脚时,意外发现店里有采耳服务,感到十分好奇的她决定好好体验一下。
当时采耳价格大概是80块钱,采耳流程也非常简单。
给她做完足疗的技师先是用工具清理了一会儿,随后用棉签和鹅毛棒在耳内转了几圈,给她按摩头部十分钟后,整个过程就大功告成了。
那时的她只感觉到“整体过程很舒适”,心里还想着下次要带家人朋友一起来体验一番。
然而在这次体验过后,刘洋感觉自己耳朵不时地出现发痒、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
晚上入眠时,两只耳朵都感到异常疼痛,整个脑壳仿佛都要被人敲掉一般,疼得她彻夜难眠。
第二天早上8点,刘洋捂着两只耳朵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医院。
满眼都是红血丝的她经医生检查后,这才得知耳朵内存在真菌感染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洗耳!
不仅如此,医生还告诉她,很多采耳店的环境状况和器具消毒不严格等原因,都容易造成感染,引发各种不良症状。
刘洋治好耳朵后,回想起来也感到很后怕,她当时就发现采耳师用的工具并不是一次性的,在准备采耳时,居然没注意到采耳师的双手和工具是否进行了消毒。
深知劫后余生的刘洋立马表示:“以后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再去采耳了。”
采耳师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她们只是使用工具帮助客人采耳,不像医生那样熟悉耳内的结构。
许多人因为采耳,轻则耳内感染,耳道内会有很多像黄色柳絮一样的真菌;重则造成耳膜破裂,甚至还可能会丧失听力。
在生活日常中,很多人认为耳屎如果堆积过多的话,会对听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事实是,耳屎会随着我们进食、说话、咳嗽、运动的过程中自行脱落并排出,因此不需要频繁的人为清洁。
只有少数人会因为遗传原因产生“油耳”,感觉到耳内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到医院接受检查,必要时进行清理。
平时我们不会特地跑到医院去清理耳朵,但耳朵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在我们掏耳朵时,可以尽量避免一下情况的发生:
1.清洁频率
部分掏耳爱好者可能会养成每天都掏耳朵的坏习惯,这种做法从现在开始要及时改正。
按照掏耳朵的正确频率来讲,每月只需掏1~2次即可,少量的耳屎可以阻止污垢、虫子进入耳膜附近,另一方面还能起到抗病菌的效果。
2.掏耳工具
大家在掏耳朵时,尽量选择掏耳勺,而不是棉签!
棉签虽然看似很软,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将耳屎推到耳膜附近,积压成一个碗状物,对外界声音的传达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在使用掏耳勺前,需记得用酒精或是消毒湿巾进行消毒,掏耳勺本身材质且不可选择过于尖锐的物体。
在掏耳过程中一定要掌控好力度,不要等到捅破耳膜才知道后悔莫及。
如果自己无法控制好力度时,可以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把耳道外面那一圈的分泌物清理出来即可。
虽然使用带光照、可视耳内的掏耳勺,对于提高清洁效率、避免损伤耳道非常有帮助,但最好还是清理外面,耳内深处不去触碰。
如果感觉到耳内有沉闷、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可以及时寻求医生帮助,让其帮忙洗耳,或者采取专业器械将耳屎取出。
另外,频繁掏耳朵可能会因过度刺激,导致油脂分泌过多,使耳屎越掏越多。
如果油耳多的朋友们感觉一天不掏耳朵就不舒服的话,建议洗完手后用细一点的棉签,在耳道内1厘米的位置轻轻地清理。
等到半个月或是一个月后,到医院内让医生帮忙取出,才是对身体健康的莫大帮助。
结语:无论是觉得生活不易也好,工作上出现矛盾也好,一定要记住,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和底线。
如果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无疑是饮鸩止渴,最终只能一败涂地。
面对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发生才是关键,没有必要图一时新鲜或自暴自弃拿自己的身体出气。
身体是自己的,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如果连自己都不重视了,那又会有谁去重视呢?
余生很短,善待身体非常重要,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失去,不管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
既然我们活在世上就要学会拥抱快乐,还要活的有价值,唯有如此,才会活的长久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