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浙江这个少数民族这样过节
三月份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浙江这个少数民族这样过节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畲族雷氏父子的勤劳善良感动了仙人,故仙人便委派一位叫“惠明”的云游和尚与雷氏父子同行,并交给惠明和尚三株仙草。如今惠明寺村那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山,就是传说中的三株仙草所繁衍。每天采茶归来,乡亲们都得将竹篓里的“宝贝”给摊晾开来,等水份稍去,便可进行炒制。当然,各种茶叶的品质不同,炒制的方法也不一样,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惠明茶“畲族三月三”活动成为遂昌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代表名录,是畲汉各族同胞欢聚共庆的一次盛会,也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美丽乡村建设中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活动。畲家问茶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茶芽肥硕,茶叶浓绿而柔软,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高,茶味也鲜活,香气扑鼻。正是采制春分茶的最佳时机。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惠明寺村就是金奖惠明茶的原产地。
跟着节气游乡村
二十四节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农耕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全面了解浙江各地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活动情况,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联合策划“跟着节气游乡村”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进浙江农耕文明向美丽经济有效转化,打响浙江农耕文化品牌,释放乡村发展潜力,以靓丽答卷献礼建党百年。
轻雷隐隐始惊蛰,小桃灼灼又春分。
又是一年“三月三”,跟着节气游乡村的第四站——景宁畲族大均乡伏叶村,让我们在一首首宛转悠扬的畲歌中,吃上一碗飘香四溢的乌饭,喝上一口清醒淡雅的惠明茶,在畲乡,领略一道道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风情。
“畲族三月三”活动成为遂昌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代表名录,是畲汉各族同胞欢聚共庆的一次盛会,也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美丽乡村建设中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活动。
畲家问茶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茶芽肥硕,茶叶浓绿而柔软,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高,茶味也鲜活,香气扑鼻。正是采制春分茶的最佳时机。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惠明寺村就是金奖惠明茶的原产地。
惠明茶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畲族雷氏父子的勤劳善良感动了仙人,故仙人便委派一位叫“惠明”的云游和尚与雷氏父子同行,并交给惠明和尚三株仙草。如今惠明寺村那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山,就是传说中的三株仙草所繁衍。每天采茶归来,乡亲们都得将竹篓里的“宝贝”给摊晾开来,等水份稍去,便可进行炒制。当然,各种茶叶的品质不同,炒制的方法也不一样,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
一九一五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更是让惠明茶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赞誉不断。
俗话说“好茶还需好水泡”,惠明寺村一直保留着用“南泉水”泡制茶叶的传统。村民们都说用这水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味浓持久,令人回味无穷。
乌饭
春分过后,乌饭树刚长出翠绿的新叶,就有人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榨汁加糯米煮成乌饭,小孩、老人都喜欢吃。
制作“乌饭”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洗净的乌头枝叶在砧板上捶打。右手握锤,左手护着树叶,反复进行搓打,直到张张叶片快要渗出汁来。这时候,用一层薄薄的纱布将其扎紧,然后放入浸米的容器当中,等待它的溶解和与米的进一步交融。
这时,一家人正式开始忙碌。摘叶、洗菜、劈柴、添火……趁着蒸煮乌饭的这段时间,各式菜肴也开始了炒制。
炉灶中柴草正旺、饭甑外热气腾腾、铁锅里铲勺相撞,整个厨房蒸汽弥漫,香气扑鼻。浓烈烈的乌米饭出笼了,黑褐色外表凝聚着紫灰,犹如是紫色沉淀出的晶莹剔透,人人都为之芳香而垂涎。
糯米麻糍
做麻糍是件很费功夫的事情,要很用心。光是用作麻糍外衣的芝麻粉和豆粉的制作就相当麻烦。先是要把芝麻、豆子清洗干净,滤去杂质,再用慢火小炒。然后将炒至金黄的豆子,置于小磨盘,随着磨盘的轻轻转动,香喷喷的豆粉便如细沙般挥洒。
一般农家依然不会轻易制作麻糍,而在春分时节的畲族三月三,那麻糍肯定是少不了的。
其实,严格来说,没有粘滚芝麻粉或是豆粉的糯米胚,最多只能叫“糍”,而只有上了芝麻粉才是“麻糍”。至于味道如何,只有亲口细品,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妙……
畲歌
畲族民歌,景宁畲族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农历三月初三,畲民们云集乡村,自晨至暮,对唱山歌,用特殊方式表达少数民族群众对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畲歌对于畲民来说,一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常常以歌传史,以歌抒情,以歌代言。至于歌词,便是即兴编唱,幽默诙谐。可以说无处没有歌,无所不入歌。喜歌,丧歌,情歌,故事歌,劳作歌…….总之,看见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真所谓信手拈来便成歌。直至今天,畲民仍然保持以歌代言这一习俗。
织彩带
彩带是畲族民间工艺品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也是农村民俗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浙江畲族彩带配色鲜艳,有红、绿、黄、黑、白、紫等各种颜色交织,不但图案复杂,而且还有祈盼吉祥的文字,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年好和,五世其昌”等。
一条彩带蚕丝织,织带原是古人名,织带原是古人礼,上祖留传下祖织。畲族彩带的价值绝非停留在用作拦腰、背带上,它承载的是畲民族悠远深沉的历史和文化,是千百代畲族妇女用彩带形式保留下来的畲族 “活”文物。
来源:钱江台&钱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