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怀念鲁迅先生》(什么味道让鲁迅先生想念了一辈子)

《怀念鲁迅先生》(什么味道让鲁迅先生想念了一辈子)霉干菜焖肉是绍兴传统名菜,它的做法是先焖后蒸,蒸的次数越多越香。这道菜菜香肉糯,咸中带甜,肥而不腻,浓香扑鼻,别具江南地方的温润柔美气息。如果将半成品出缸,沥去菜卤,切短晒干,在坛子中贮存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成了霉干菜。霉干菜越陈越香,好的霉干菜,无粗茎与老叶,色泽墨黑,闻起来有一股扑鼻的香气,入口又嫩又糯,别有一番特殊的香味。用它烧汤、蒸鱼、炖肉或者浇上素油蒸了吃,都是非常美味的料理,其中尤以霉干菜焖肉最为有名。听说探险北极的人,因为只吃罐头食品,得不到新东西,常常要生坏血病;倘若绍兴人带了干菜之类去探险,恐怕可以走得更远一点罢。食物可以解乡愁,一点儿都没有错。干菜焖肉里的霉干菜,又叫梅干菜,一定要用绍兴产的。霉干菜制作的原料以雪里蕻为佳。雪里蕻又分春菜与冬菜两种,产量以春菜为高,质量则以冬菜为好。制作霉干菜,要分为堆晒、腌制和晒干三个步骤进行。鲜菜洗净、堆干、腌制半个月后,即成霉干菜的半

《怀念鲁迅先生》(什么味道让鲁迅先生想念了一辈子)(1)

鲁迅先生一辈子大概都离不开故乡的霉干菜。

他在小说《风波》中描写绍兴农村黄昏景色时,极有乡土风味地写道:

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

他还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风趣地说:

听说探险北极的人,因为只吃罐头食品,得不到新东西,常常要生坏血病;倘若绍兴人带了干菜之类去探险,恐怕可以走得更远一点罢。

食物可以解乡愁,一点儿都没有错。

干菜焖肉里的霉干菜,又叫梅干菜,一定要用绍兴产的。霉干菜制作的原料以雪里蕻为佳。雪里蕻又分春菜与冬菜两种,产量以春菜为高,质量则以冬菜为好。制作霉干菜,要分为堆晒、腌制和晒干三个步骤进行。鲜菜洗净、堆干、腌制半个月后,即成霉干菜的半成品。半成品黄的如金片,绿的似翡翠,用之炒肉、炒笋、煎豆腐、做汤,都鲜美可口,是城市居民爱吃的新鲜咸菜。

如果将半成品出缸,沥去菜卤,切短晒干,在坛子中贮存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成了霉干菜。霉干菜越陈越香,好的霉干菜,无粗茎与老叶,色泽墨黑,闻起来有一股扑鼻的香气,入口又嫩又糯,别有一番特殊的香味。用它烧汤、蒸鱼、炖肉或者浇上素油蒸了吃,都是非常美味的料理,其中尤以霉干菜焖肉最为有名。

霉干菜焖肉是绍兴传统名菜,它的做法是先焖后蒸,蒸的次数越多越香。这道菜菜香肉糯,咸中带甜,肥而不腻,浓香扑鼻,别具江南地方的温润柔美气息。

鲁迅先生在外地生活时,他的母亲经常寄家乡的土产给鲁迅先生和他的孩子。鲁迅曾在寄给母亲的信中说:

小包一个,亦于前日收到,当即分出一半,送与老三。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没有吃过这样的干菜的。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故乡所产的霉干菜是多么由衷地喜爱。

一个人童年饮食的口味往往决定了其一生所爱食物的基调,成年后的所谓美食,往往也只是在“找回童年记忆中的味道”而已。

不仅是霉干菜扣肉,很多用霉干菜制作的绍兴民间菜,都是鲁迅先生喜欢的菜品,如霉干菜炒肉、虾米干菜、霉干菜炒毛豆等。鲁迅先生还喜欢用霉干菜和猪肉末做成的馅料来制作包子。

鲁迅先生和夫人许广平的喜酒,便是在楼外楼办的。

1928年夏天,鲁迅先生偕夫人许广平从上海到杭州,在西湖休闲游览了四天。他在日记里记着,7月13日中午,许广平的老师郑奠教授邀请鲁迅、许广平、川岛等人前往楼外楼用餐。

鲁迅先生幽默地对郑奠说:

真想不到一个姓蒋的介石通缉我,一个姓郑的介石请我吃楼外楼,还让我坐上席。一字之差,相差何其之大。

在景美室雅的楼外楼餐厅,鲁迅一行品尝了西湖醋鱼、叫花鸡等菜,许广平问餐厅侍应生:“西湖醋鱼有几种?”侍应生回答:“只有一种,但有大中小之分。”在品尝的菜肴中,最受鲁迅赞赏的是一道“虾子烧鞭笋”。却不知道那一天,鲁迅有没有在楼外楼吃到他喜欢的霉干菜焖肉。

有个关于霉干菜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明末农民起义,颠沛流离,兵荒马乱,大批中原人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循州府北面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迎来了潘、刘、卢、余等一行人,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垦殖生息。卢公出身书香门第,曾当过地方小吏,因朝政腐败,携妻儿南迁定居于此。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百姓为跨溪过水而筑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木桥村”。

卢夫人何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但不擅农事。其有五子,均尚年幼,战乱奔波,积蓄花销殆尽,凭卢公一人耕作,全家日子半饥半饱。一日,卢夫人在河边洗衣,孩子们饥肠辘辘,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夫人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她再抬头,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姑娘上前抚慰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护佑,今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卢夫人急忙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好日后好生报答。此时,姑娘已消失得不见踪迹。

于是,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子播下,不几天便长出绿油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此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使用。于是,夫妇二人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了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一棵重几斤。将菜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吃得欢天喜地。一餐一棵,连食数日,田里只剩下一棵,眼见再不采收即会老掉,只能浪费了。

因为怕浪费,卢夫人想起腊猪肉的做法,便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菜不是也可以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加盐腌制。经过晒藏,菜干肉质呈桂圆肉油亮状,香气四溢。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卢夫人取出霉干菜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赞不绝口,问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叫‘霉干菜’。”此后,经大家引种,霉干菜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

传说不一定是真的,却能侧面说明霉干菜的历史悠久。几百年来,霉干菜菜式不断翻新,食法多样,可煮汤、焖鱼、蒸猪肉、剁肉饼、做霉干菜肉丸等。

绍兴是全国著名的霉干菜特产区,这里出产的霉干菜鲜嫩清香,与肉同蒸很可口。霉干菜扣肉是绍兴当地农村的家常菜,民国时期被绍兴当地的菜馆放在菜谱当中。发展到八大菜系的时候,浙江菜又将其收为代表菜。

说起杭州名菜干菜焖肉,也有段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

据传北宋年间,苏东坡谪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赴杭州西湖学厨艺。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命他们仿照杭州西湖的东坡肉,配以霉干菜制成霉干菜扣肉,成品果然美味可口。霉干菜扣肉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入口软烂醇香。最奇妙的是,虽然嘴上吃着五花肉,却又丝毫感觉不到肥腻。因为霉干菜作为辅料吸出扣肉本身的油腻,而五花肉又汲取了霉干菜的清香,霉干菜和五花肉的搭配可谓相得益彰。

干菜焖肉的做法并不难,却考验做菜人的定力。首先,要挑选横沥土桥的霉干菜芯。将其在清水中浸泡至淡口,然后切成段。五花肉将皮刮干净,上汤锅煮透后捞出,记得趁热在皮上抹一层老抽。而后将皮向下放入烧热的油锅里炸。待炸上色后捞出,再放在水盆内泡软,然后切成三至四毫米厚的肉片。下锅翻炒葱姜蒜八角末炒出味后,放五花肉片炒片刻,下高汤、白酒、盐、生抽、糖,待汤汁烧开后,关至小火,将肉焖至软烂为止。然后将肉片取出,皮朝下,平整地码在碗中,上面再铺一层霉干菜段,倒入刚才的汤汁,上笼蒸透。当要上菜时,先沥出汤汁,然后将碗中的肉反转扣在另一个盘中,原汤汁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浇在肉上。这样的做法使得干菜焖肉的鲜香完全收敛于菜中,可谓是神来之笔,成菜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咸甜入味。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干菜焖肉是徐渭所创。

徐渭,字文长,绍兴府山阴人。他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晚年却穷困潦倒。

一日,山阴城的大乘弄口新开了一家肉铺,只是招牌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题写。店家四处打听,知道城里有一个叫徐渭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是秀才,文采书法极好,便找到徐渭的住处。此时的徐渭家徒四壁,已经是数月不知肉味。有人上门找他,他也有些奇怪,结果开门一看,来人也不像是求书画的。店家见到徐渭,赶紧恭恭敬敬施了一礼,说明来意,并承诺事成之后以一方五花猪肉相酬。

徐渭一听大喜,当即带上笔墨随着店家去了肉铺,铺开白纸,笔走龙蛇,须臾间便写好了店家要的招牌,提着五花肉高高兴兴地回家。到家之后才发现,虽然有了肉,家中却没剩什么调料了,自己也身无分文,没有钱买盐购酱。环顾屋内,徐渭突然想起自己床头的坛子里还存了一些干菜,用来和猪肉一起煮是再好不过的了。等到这干菜和着猪肉煮好,徐渭尝了一口味道,想不到居然口味独特,咸甜香糯。

后来,这道干菜焖肉便在民间传了开来。

食物不仅带给人味觉的享受,也带给人记忆和情感,勾起人的欢愉和哀愁。一个人,可能一生都在寻找儿时饮食的记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