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8岁孩子可以去扫墓吗?你会带孩子扫墓吗
清明节8岁孩子可以去扫墓吗?你会带孩子扫墓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曾问过我的父亲,只不过当时的问题是:清明节,我用不用回家扫墓?而孩子呢,可能会损失一次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这一天我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来到祖先的墓前:将食物供祭给已故的人,给墓培上添一些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上,叩头行祭拜礼……它是一个严肃的节日,也是我们优良的传统,不仅可以弘扬孝道文化,还能提升家庭的凝聚力。但是,不少人也有一些迷信的思想,感觉小孩子能看到另一个世界,或者是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于是不愿带孩子去扫墓祭拜。
又到了清明小长假,耳边总能想起那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也是很多人的启蒙诗之一。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我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来到祖先的墓前:将食物供祭给已故的人,给墓培上添一些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上,叩头行祭拜礼……
它是一个严肃的节日,也是我们优良的传统,不仅可以弘扬孝道文化,还能提升家庭的凝聚力。
但是,不少人也有一些迷信的思想,感觉小孩子能看到另一个世界,或者是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于是不愿带孩子去扫墓祭拜。
而孩子呢,可能会损失一次接近大自然的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问过我的父亲,只不过当时的问题是:清明节,我用不用回家扫墓?
他说,不忙,就回来吧。
我能听出来,他的心里是矛盾的,似乎还有些遗憾。他后来说:
因为以前年纪小,怕不安全,从没带你去过;后来长大了,连假期也很忙,所以也没想着让你去。后来想想,其实应该让你去。虽然你从没见过你的爷爷,但没有他,就没有我们。
其实,国外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们虽然没有清明节,但有人会问:可不可以带孩子参加葬礼?这个问题下面,有答主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丈夫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带他参加葬礼,甚至没让他和父亲告别。直到2个星期后,他问母亲:‘爸爸死了,是吗’?
“他没有机会和父亲道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将来又会发生什么。这件事上,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
看来,允许孩子参加仪式是重要的,带孩子参加“生命仪式”更重要。
清明节,在墓碑前给已故的亲人放一枝花,让孩子做一些小小的仪式,都可以让他们感受这些“特别”的场景。
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学。儿童心理学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经常思考人生意义,家族传承的问题。完成这些仪式后,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事。
但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因环境存在安全的因素,不妨等他们大一些,再带他们去。
1、注意孩子的着装打扮
祭祀,是一件庄重肃穆的仪式,给孩子的穿着上别太随便。
衣服颜色的选择上,多以黑色、蓝色、灰色或白色等素色衣服为主,或者尽量选择深色的衣服,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重。
另外,尽量给孩子选择休闲装或是运动装,平底鞋或运动鞋。
2、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免不了会问关于“死亡”的问题。其实,我们不用刻意回避这些问题,不如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聊,这也是孩子增长知识的好机会。
不过在聊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分3个阶段:
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
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在聊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3、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这时候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我们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除了祭祀祖先,还可以带孩子玩传统的游戏,比如放风筝。
放风筝是古代清明的习俗。古时候,每逢清明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会放。
带孩子放风筝,不仅能增进我们的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强身健体,另外,还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部疲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我们祭祀时,免不了要烧些纸钱,春季气候又比较干燥,尤其是野外和山林地区,我们一定要注意防范。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聊一聊防火的事情,让他们明白火灾的危害性,以及遇到火灾时该如何做。
乍暖还寒的清明,昼夜温差大,天气容易变化,带孩子出门要随时调整穿衣。背部、小肚子和小脚丫要注意保暖,头部和心胸要注意散热。踏青时,野外蚊虫滋生,最好穿好长袖衣裤,备好驱蚊水、风油精等。
最后,关于“清明小长假,能不能带孩子扫墓?”你是如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