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值得看的港片推荐:还在拍最生猛的港片
近几年值得看的港片推荐:还在拍最生猛的港片邱礼涛,广东潮州人,1961年生于香港。熟悉港片的朋友,对邱礼涛定不陌生。所以,与其讨论《泄密者》的剧情和人物故事,不如让我们谈谈导演本身,香港电影本身,以及,香港精神本身。” 知识分子:邱礼涛
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叫“邱礼涛” 不是所有的港片都叫《泄密者》
文:小日 来源:撕蛋
“刚看完《泄密者》的点映,很喜欢。作为一名港片死忠,这样的观影感可谓久违了,作为一部类型片,关于内容本体的讨论,没啥好说的。
我觉得好看,我之所喜欢的原因无非是:虽是带着悬疑的犯罪片,但依然有很多温情却不矫情,深邃并且深刻的东西,让人动容,这就够了。
所以,与其讨论《泄密者》的剧情和人物故事,不如让我们谈谈导演本身,香港电影本身,以及,香港精神本身。”
知识分子:邱礼涛
熟悉港片的朋友,对邱礼涛定不陌生。
邱礼涛,广东潮州人,1961年生于香港。
1981至1984年间在香港浸会学院(今天的浸会大学)传理系修读电影;曾经是独立短片制作的活跃份子。拍过常宽、解成强、黄秋生、张学友、许志安等歌手和国际知名爵士乐手EricMarienthal的MTV;也拍过广告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宣传片。
曾参与70多部电影的拍摄工作。
1997年,邱礼涛和一班来自不同界别、但同样相信文字的朋友创立了“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出版书藉工作
……
如果你对以上信息略感陌生,我想告诉你的是:
92年的那场香港红磡演唱会的导演就是邱礼涛。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搜得到,在过去的BLOG年代,我老上他的博客看他的文章,他的文章极好,对现实有很多思考。
很多人觉得,他是拍恐怖片,Cult片的,但他其实拍的是不公平,他喜欢把弱势群体和不公,放大成恐怖和阴谋给人看。
从《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雏妓》、《拆弹专家》到今日暑期档上映的《泄密者》,邱礼涛拍的始终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分子型港片。
邱礼涛,香港著名导演。他一向擅长用极端噱头包装社会题材的电影,几乎无孔不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
邱礼涛:香港导演中的另类
在香港电影工作者中,邱礼涛是一个另类。
我身边有曾和邱礼涛一同工作过的电影圈的朋友,用朋友的话说:
邱礼涛是“小儿麻痹症”,所以,永远是拖着一条腿,穿着一个增厚鞋底的鞋在片场走,但你会发现,他永远是现场走得最快的那个。
作为香港导演中的异类,邱礼涛不醉心于大制作,更不在意拍什么题材,黑帮犯罪片也好,社会问题片也罢,甚至温情的香港片,他都不怎么在意。
有时候拍戏对他说,不是工作,而是生活。
当年八仙饭店黄秋生那一回头的温柔,出自邱礼涛
“相对低廉的成片,绝佳的创意和风格,通过叙事,强化影片的张力。”是邱礼涛的电影之路,作为拍戏很快,甚至经常一两个月就一部的快手型导演,邱礼涛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质疑,“我不相信慢工出细活,人生短暂,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邱礼涛更像一个很入世的手工艺人。
有一句话叫“螺蛳壳里做道场”。
这句话用在邱礼涛身上也一样成立。
很绝大多数香港导演苦苦谋求生路不同,邱礼涛更显另类、孤傲。
他每部作品打磨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香港特色,始终低垂着“花岗岩脑袋”俯视香港的每一寸土地,凭蛮力与毅力与之共荣辱。
邱礼涛继续着他时而媚俗,时而脱尘的创作风格,尤其依托大片与口水仗争夺眼球与票房的今天,邱礼涛尤其凸显出他的不甘与不平庸。
有一句话说得好:
如果说港产片真的一年只有十部了,那其中一部一定是他拍的。
因为,这就是邱礼涛。
《泄密者》集合了警匪、病毒、飞车、爆破、枪战等经典港片元素,可谓“港味”十足。而拍过《伊波拉病毒》、
不是所有港片都叫“纯正港片”
邱礼涛拍的《泄密者》被誉为“最纯正的港片”。
说到纯正的港片,除了纯正的实力派演员外,还有邱礼涛式的“敢拍”。
因此,邱礼涛的作品总是能在众多电影中突围而出。
说到“敢拍”:
以2008年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为例,虽说片中包括“港伯前往内地娶妻、北姑南下香港、内地女子为了居港权而下嫁港伯”等元素,但导演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品格和社会良知,以卖身者及卖子宫者的梦想、与社会之间的抗争来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引导人们对这社会问题的关注。
2014年的作品《雏妓》,他大胆触碰敏感的少女援交话题。将一段起始于互求所需的欲望交易,拍出对社会人伦的思考。
去年上映的《拆弹专家》,他又将目光聚焦“拆弹者”这一神秘却高危的职业,解读其背负的责任与难言的苦痛。
《拆弹专家》:只有你想不到的故事,没有邱礼涛不敢拍的。
而从《雏妓》、《拆弹专家》到《泄密者》,“真相总比谎言残酷,欲望如困兽永无止境”是主旨。
除了实力大咖吴镇宇、张智霖、佘诗曼、周秀娜、郑则士、刘浩龙领衔主演之外,《泄密者》延续了邱礼涛一贯的“敢拍”风格。
号称维护真相,撕破伪善者面具的联盟“泄密者”却实施绑架;疑云丛生的病毒灾难背后的是怎样的阴谋或阳谋?在恐慌中,每个人都追寻着事件背后的真相,却在迷雾重重中不断迷失,甚至万劫不复……
突如其来的神秘病毒
离奇死亡事件频频出现
热火追踪与枪案
争分夺秒的速度与激情
《泄密者》是一部紧张刺激并且记忆度极强的类型片。
但我想说的是,《泄密者》之所以温情并深刻,是它除了刺激好看外,基于导演本身对“香港精神”的深刻认知。
有了这样的根,故事才立得住。
有了香港精神,剧情才真走心。
观影的泪基本被吴镇宇包了
“港片”与“香港精神”
不是所有的港片,都叫“纯正的港片”。
也不是港片都能代表“香港精神”。
回顾香港电影的历史,“香港精神”孕育了“香港电影”,而“香港电影”演绎了“香港精神”。
有人说,香港精神是: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说到“香港精神”,作为香港社会的一面精神旗帜提出,是源自于1973年香港电视台播放的那一部名叫《狮子山下》的单元剧,讲述的是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
该片一播出,其主题曲《狮子山下》就被誉为“香港市歌”,成为香港精神的象征。
如今,《狮子山下》的同名主题曲中仍在流传着: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狮子山下》,香港精神的官方说法
也有人说,香港精神是乐观和自信。
例如,在《麦兜故事》中,尽管是单身母亲,带着麦兜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依然希望孩子出生后即使没有周润发、梁朝伟般的帅气也要有好的运气,也相信明天会更好而可以带着儿子到马尔代夫看蓝天白云得麦太,于是,麦太一边练着体操一边唱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麦兜故事》里的麦兜和麦太
但我更认同的是,在问及“香港精神”时,许鞍华导演的两段话。
第一段话,是关于“播音皇帝”。
许鞍华说:
“前几年朋友介绍我看一本书,作者是我们的播音皇帝,他从广东到香港去生活,现在九十几岁。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就是全港有名的播音皇帝了,讲自己的天空小说,在电台里换好几种声音讲。就是他写了一本自传,我有个朋友说,他的经历代表了香港人非常地道的(经历),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当过大厨,替苦力煮饭,在做饭的时候有空写剧本,他老婆又跑了等等。他的经历,特别苦,但他写的书里头有种乐天的精神,打不死的精神,不停有人在帮他忙,然后他也理所当然接受别人的帮忙,这也跟他讲的话有点相符,不是认真的认真。”
在这里,
打不死的精神,不是认真的认真,让香港精神一秒就鲜活起来。
而另一段话,是关于“难民”。
许鞍华说:
“到了1978年,我去了电视台,跟一帮导演去难民营里拍难民,做资料收集,看他们没房子住,又穷,很惨,我们有点怜悯他们。范育平就跟我说,香港根本就是个大的难民营,我们都是难民,或者是难民的后代,我一想,立刻明白,所以后来就拍了几部讲难民的戏,其实不把他们当成是外人,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这段话的描述更直接深刻。
“香港根本就是个大的难民营”,“我们都是难民,或者是难民的后代。”
所以,我想说:
如果说,香港精神就是拼搏、努力、奋斗什么的,
其实都不是。
如果说《狮子山下》是所谓官方所说的“香港精神”,也许,或许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看“香港精神”。
我认为:
香港精神,说到底,就是市民精神。
小政府、大市井。
理解了这一点,自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邱礼涛的《泄密者》好看。
在病毒与商业之外的那点阴谋阳谋的背后,邱礼涛拍的,其实还是:
那一点极其纯粹的,在大混乱中的,小小个体的价值。
这些小个体的反思、挣扎、决策与“抱团取暖”。
大案件前,小人物们的出谋划策,抱团取暖
“香港精神”下,走心的《泄密者》
“重视个体,每个平凡人的价值和利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由度和价值。”这不仅是香港精神的根本,也是《泄密者》创作的根本。
这样的创作初衷,平实、简单却认真。
一如,监制唐文康爆料邱礼涛在片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大家等什么,为什么还不拍?”
有了这样的初衷,也难怪吴镇宇在采访中,提及邱礼涛时会说,如果导演找他拍片,就算没有薪酬,他也会抢着演,“我第一次拍电影,就是导演做我的摄像师,因为我们是兄弟,所以我要去演。”
这样的创作初衷,同时也拉近了观众感受故事的距离感。
从而真实和亲切。
于是,在《泄密者》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只有男人能懂的“无奈与认真”,那些说不出的,不允许抱怨的认真,与那些来自我们血脉之间的,难以麻木的温情。
吴镇宇和张智霖的亦敌亦友
吴镇宇演的香港警察是一个粗人,每天除了工作工作就是工作,整场戏下来就是飙车追捕奋力追凶(一秒都没能喘息休息),在警察身份和父亲身份之间,他面临的是离婚的困境,而在破案中,女儿被感染病毒,又不得不深入真相,用他的话说,“我想做一个始终如一的人”。
婚姻失败者:吴镇宇
而正在筹备婚礼的张智霖,作为马来西亚警方代表,在终极审判时又不得不抛弃未婚妻,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现场,而在最后,当所有亲朋好友散场离去,他只能默默恳求妻子的原谅。
婚姻新手:张智霖
一方面是离婚的困境,一方面是结婚的困境,吴镇宇和张智霖在《泄密者》中都有着某种相识的:
心照不宣的“无能”和没有答案的“无奈”。
这就是香港社会“小政府,大市井”的日常。
哪有什么重要的事?
病毒重要吗?社会混乱重要吗?破案重要吗?
对吴镇宇而言,最重要的是妻子要离婚,女儿在选择跟谁时选择了吴镇宇,给出理由是,“爸爸忙得没有事件照顾我,而我很担心以后没有人照顾爸爸,所以我要跟爸爸……”
而对张智霖而言,最终的是,“喂,你挑10张好的婚纱照给我,我要在婚礼现场放大,打印出来……”
不开玩笑地说,作为男人
看片的时候一定要咬紧嘴唇,
千万别在《泄密者》前落泪。
而在电影最后的那两幕,当吴镇宇签下了离婚协议,他和孩子的母亲简单拥抱,用手比划“日后联系”,以及,当张智霖头破血流赶到婚礼现场的片刻,我莫名想起了纳尔逊·艾格林的那一句经典台词:
为什么有时候,生活会给人一种如同深夜营业的电影院般的空旷感。荧幕上正放映着悲伤的电影,而观众席空无一人。
这恰恰是《泄密者》的高级感。
那一种空旷的真实,叫认真。
在这世界,真的有着人间百态:
追求爱情却因为职业属性始终没有爱情的记者们的真心付出与甘愿牺牲、同为警察在不同秩序和规则下的擦枪走火与亦敌亦友、沉痛的阴谋背后的最浅薄的亲情与原谅前更沉重的代价……《泄密者》中所有细腻的一切,都在戳我们的心。
我想,或许这才是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力量吧。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创造101》。
重视个体,重视个体的正面价值,不作恶,却勇敢隐忍,不抱怨的“认真的生活”,才是个体本身的骄傲。
所以,我也想说,作为“最纯正的港片”,《泄密者》更深的意义在于,导演试图告诉人们,“香港电影,代表的也不仅仅是香港,一个原汁原味的香港,它代表的是华人,一如吴镇宇代表的是香港警方,张智霖代表的是马来西亚警方。”
嗯。
好的香港电影,代表的是华人,是华人的智慧、品格与精神。
“是华人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命力。”
《泄密者》6月15日全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