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爱你的情书(一封情书向你表白)
一封爱你的情书(一封情书向你表白)“博士学位”,“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市政协委员”这样的标签,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选择做保险经纪人?这一定是一些非常有魅力的理由。详细看了其他介绍,梅女士,2020年就加入明亚,也并不是一个“新人”,确实牛人辈出,同事们往往也低调,之前也没人提及。86年大学毕业,不难推算女士的年龄。等于是梅女士是已经退休之后,加入的明亚。最近听到很多案例,发生在地产行业。因为行业的波动,过往高薪的中高管,面临着暂时没有合适他们的工作,赋闲在家的状态。除了裁员更多的还有降薪。很多人抱怨都是因为疫情,让他们成了这个样子。或许疫情只是加速器,正好踩在了一些周期性行业的下行区间上。与之对比,最近偶然看到了一个同事的新闻:新闻最后有个介绍
所谓“情书”,是情真意切,真情实感。
所谓“表白”,是彻彻底底,完完整整表露心意。
这是一篇真情实感关于职场职业的小文,我把内心最真心实意的东西向每一位读者表达。
缘 起
最近听到很多案例,发生在地产行业。因为行业的波动,过往高薪的中高管,面临着暂时没有合适他们的工作,赋闲在家的状态。除了裁员更多的还有降薪。很多人抱怨都是因为疫情,让他们成了这个样子。或许疫情只是加速器,正好踩在了一些周期性行业的下行区间上。
与之对比,最近偶然看到了一个同事的新闻:
新闻最后有个介绍
详细看了其他介绍,梅女士,2020年就加入明亚,也并不是一个“新人”,确实牛人辈出,同事们往往也低调,之前也没人提及。86年大学毕业,不难推算女士的年龄。等于是梅女士是已经退休之后,加入的明亚。
“博士学位”,“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市政协委员”这样的标签,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选择做保险经纪人?这一定是一些非常有魅力的理由。
正应了那段话
最近每周我都会面试一些人,有意了解保险经纪人的工作。
有些人我会直接淘汰,这些人认为做了保险之后,ta就能如何如何。他可以利用保险,如何如何。
有些人我是求贤若渴,这些人“本自具足”,我期待这些人做了保险之后,会给保险行业,给ta身边的人带来不一样的东西。ta们本身已经足够优秀,只是恰好遇上了这样一个好的职业、行业。
现 状
前段时间新认识一位朋友,他说观察到保险行业现在外勤队伍严重缩水。感觉这个行业岌岌可危: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的通报》,寿险 财险从业人员从800万,降到600万,消失200万
因为平安和国寿是上市公司,比较容易看到财报。目前尚存人数都已经腰斩。22年上半年,保守估计从业人员再降100万。
这个市场不缺卖保险的销售,缺的是真正了解保险,懂保险,能够把正确有用的保险资讯,准确传递给千万个家庭的专业顾问。
从业人员数量下降代表了现在的市场更加理性,良币驱赶劣币的风气已经形成。
未 来
在未来,这四个因素将继续推进保险业发展:
1、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美金:根据各国规律,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美金,保险市场将高速发展。因为人值钱了,有钱了,不再“光着脚”,也不想过以前的苦日子。
2、人口老龄化:我国将会以超过任何国家的速度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有大量的金融资产配置刚需没有满足,尚待挖掘。
3、少子化:如果生活在中国的古代,最好的保险是“宗族”。一家有难,各家都互相帮衬。由于人口数量的减少,家庭观念逐渐淡薄。以前通过宗亲维持的互助关系,现在要让步给金融工具,用更加商业化的模式来解决。
4、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的投资环境下。人民群众对于综合理财投资迫切的需求和专业人士供给匮乏,存在矛盾。
能够给客户提供这样全方位服务的,大概率会出现在目前的保险服务机构。
我经常和团队伙伴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类似于20年前的地产业,10年前的互联网。很多人还在犹豫,还在观察。当真正风口来临的时候,我希望优秀的伙伴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势。
I want YOU
你或者身边的那个最优秀的朋友:
如果现在的岗位已经不能让你成长。
如果你在岗位的收入和你的付出不成正比。
如果你的行业限制了你完全释放你的潜能。
不管你是因为行业萎缩,无奈躺平的中高层;
或者是已经被公司压榨得快要没有理想的“骨干”。
欢迎你转发给最优秀的ta,也欢迎随时再来看一看我这篇情书,看看对于这个职业深深的表白。
《所有存钱都是为了大胆花》
《新生儿如何做好保障规划》
《中产家庭如何做好理财规划》
《如何做好传承,守住下一代的底线》
后续还有视频号内容也会上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