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原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 阿吾木牛:从昭觉找到西昌,从西昌找到云南,都完全找不到这么一家承建方。为一个村修路要花费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显然不现实。当地政府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筹措100万资金修钢梯。可谁来修,又成了一道难题。当年,第一次跟着村民爬藤梯上悬崖村,是一个不断挑战心理极限的过程。 这是上山路中最危险的一段。突兀的岩石上,悬空的木栈道拐了一道90度的弯,走到这里,记者的心理承受力到了极限。因为记者在这里哭过鼻子,老乡们给这里取名“力哭弯”。 原昭觉县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袁文彬:这个村的地理情况全部都是陡岩,测算下来的话,(修路)需要的总资金达到了4000万的样子。国家补助资金就是400万的样子,我们昭觉县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个亿。如果要修这条路的话,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四川的大小凉山曾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2015年,总台记者在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发现了一个坐落在800米悬崖上的村子——阿土列尔村,因为进出村子必须攀悬崖、爬峭壁,因此这里又被称为“悬崖村”。 6年来,总台记者多次爬上悬崖村,用镜头记录下了村里的点滴变化。前不久,阿土列尔村和周边村社正式合并,成立悬崖村。

悬崖村,六年里我们来了无数次的村子,但每一次来都会发现新变化。路在变,产业在变,人也在变。

站在山脚下抬头看,是望不见顶的悬崖绝壁。要想爬上悬崖村,首先要征服的就是2556级钢梯和442级石头台阶。

当年,第一次跟着村民爬藤梯上悬崖村,是一个不断挑战心理极限的过程。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

这是上山路中最危险的一段。突兀的岩石上,悬空的木栈道拐了一道90度的弯,走到这里,记者的心理承受力到了极限。因为记者在这里哭过鼻子,老乡们给这里取名“力哭弯”。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2)

原昭觉县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袁文彬:这个村的地理情况全部都是陡岩,测算下来的话,(修路)需要的总资金达到了4000万的样子。国家补助资金就是400万的样子,我们昭觉县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个亿。如果要修这条路的话,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为一个村修路要花费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显然不现实。当地政府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筹措100万资金修钢梯。可谁来修,又成了一道难题。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3)

原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 阿吾木牛:从昭觉找到西昌,从西昌找到云南,都完全找不到这么一家承建方。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4)

就这样,靠肩挑背扛,老乡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拼出了2556级钢梯。

通了钢梯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5)

游客 张成贞:从成都过来的,冲着悬崖村过来的。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6)

游客 赵梅:想来看看这里的村民是怎么生活的,还有就是想挑战下这个钢梯。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7)

游客 潘攀:悬崖村很有名,我都走到山脚下了,就想上去看一看。

悬崖村之上,还有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大平台。2018年,当地政府将周边的大峡谷、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整合成一个风景区——“天空之谷”。依托景区,村民也搞起了旅游。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8)

某色拉博是我们第一次来悬崖村时,护送我们上下山的安全员。他不曾想到,从小在悬崖上练就的攀爬本领,有一天能成为自己的事业。

现在,某色拉博不仅是专业向导,还当起了视频up主,在网上推介悬崖村。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9)

从2017年开始,油橄榄公司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种植了200多亩的油橄榄,还聘请了村民当管理员,苏不惹就是其中之一。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0)

羊是悬崖村唯一能下山卖钱的牲口,6年前,村民用土豆代替选票,民主投票通过了用扶贫款养羊的方案。

如今,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村里已经扶持起了一批养羊大户。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1)

2020年5月,悬崖村迎来历史性的一刻——搬家。昭觉县启动了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告别世代居住的悬崖,搬迁到县城安置点。

时隔一年,今年(2021)5月,昭觉县又启动了“悬崖村文旅搬迁项目”,将村里符合条件的非贫困户陆续搬下山。

作为悬崖村的非贫困户,海来几几在一个月前搬到了县城安置点。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2)

在安置点附近,当地政府新建了6所学校和5所幼儿园,有在读学生近2万名。而这一幕,在2015年,我们还无法想象。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3)

曾经,悬崖村山路艰险,孩子们入学普遍偏晚。2015年,我们第一次在村里看到吉克呷呷时,年幼的她和妹妹背负着这个年龄不该背负的重担。

如今,跟吉克呷呷一样,悬崖村的孩子们到了适读年龄,都能在安置点附近的学校读书。

悬崖村贫困村民心声:云端上的巨变悬崖村(14)

教育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影响在未来。这一张张稚嫩又充满朝气的脸庞,就是悬崖村的未来、大凉山的未来。

(编辑 王晓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