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45周年记忆:尼克松访华50周年
尼克松访华45周年记忆:尼克松访华50周年“随着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临近,北京和华盛顿没有表示将举行重大纪念活动,而任何官方活动都将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北京时纪念(尼克松访华)30周年相去甚远。”文章称。不过文章援引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的话也说,“(尼克松的访问)必须是20世纪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也许是二战后最重要的转折点”。CNN官网首页21日这篇文章以“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50年后,问题仍笼罩着美中未来”为题这样在开篇写道。但文章转而认为,50年后,这一里程碑很可能不会在北京或华盛顿被“大张旗鼓地纪念”。文章进一步称,“尼克松历史性访问的周年纪念正值美中关系低谷,华盛顿许多人现在将中国视为一个‘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威胁’,而两国紧张的关系缩小了双方合作的余地”。此外,文章还提到台湾问题,并提到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今年早些时候将其形容为“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来源:环球网微信公众号
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几天后的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50年后的今天,美国多家媒体21日纷纷在官网首页乃至头条区发文,评论50年前的这一事件对中美两个大国及整个世界局势的影响。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改变世界的一周”。2月28日,双方发表“上海公报”。(新华社资料图)
面对中国超乎想象的崛起,当下美国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更为复杂,中美关系面临种种困难,美国甚至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此形势下,回望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美媒难免也充斥着复杂甚至怀疑的论调。然而无论如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这一视角来看,尼克松访华对今天的中美关系仍有着不能忽视的借鉴意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50年后,问题仍笼罩着美中未来
CNN: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50年后,问题仍笼罩着美中未来
“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寒冷的一天,当美国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从‘空军一号’走下铺着红地毯的舷梯,与周恩来总理握手时,这一幕被许多人誉为——改变世界的姿态。尼克松的到来——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踏上中国领土——是在两国敌对2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接触之后。为期8天的访问将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大门。它还将重塑众所周知的世界秩序:改变冷战时期的权力结构,并在中国从贫困的孤立状态转变为成为‘全球权力掮客和美国经济伙伴’的新角色中发挥作用。”
CNN官网首页21日这篇文章以“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50年后,问题仍笼罩着美中未来”为题这样在开篇写道。但文章转而认为,50年后,这一里程碑很可能不会在北京或华盛顿被“大张旗鼓地纪念”。文章进一步称,“尼克松历史性访问的周年纪念正值美中关系低谷,华盛顿许多人现在将中国视为一个‘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威胁’,而两国紧张的关系缩小了双方合作的余地”。此外,文章还提到台湾问题,并提到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今年早些时候将其形容为“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桶”。
“随着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临近,北京和华盛顿没有表示将举行重大纪念活动,而任何官方活动都将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北京时纪念(尼克松访华)30周年相去甚远。”文章称。不过文章援引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的话也说,“(尼克松的访问)必须是20世纪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也许是二战后最重要的转折点”。
美联社:尼克松访华50年后,美中关系仍和以往一样令人担忧
美联社:尼克松访华50年后,美中关系仍和以往一样令人担忧
“尼克松访华50年后,美中关系仍和以往一样令人担忧”,美联社21日则以此为题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访问将以在当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美中关系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文章还认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挑战,经过半个世纪的起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令人担忧。冷战早已结束,但双方都担心新一轮的冷战可能即将开始”。文章还完全从西方政治角度宣称,“尽管中国一再否认,但美国担心战胜苏联的‘民主主导的世界’可能会受到一个强大且仍在崛起的中国的‘威权模式’的挑战”。
此外,文章还提及尼克松当时在机场与周恩来握手的画面称,“对双方来说,这是一种缘于环境的友谊,而不是自然的忠诚”。
“尽管尼克松的中国之行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冷战竞争中获得了筹码,但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与过去相呼应,”美联社进一步提及苏联解体之后中俄领导人正在寻求团结一致,并提到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再次出现“社会分裂”,而这一次是因为新冠疫情和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
美国总统拜登曾表示,他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更可预测的关系,但在贸易和“人权”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使双方难以相互理解。文章认为“尼克松访问给两国关系所带来的长期稳定的前景,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
《纽约时报》:这就是尼克松所惧怕的俄中友谊
《纽约时报》:这就是尼克松所惧怕的俄中友谊
相比于CNN和美联社,《纽约时报》当地时间20日在官网刊登的这篇题为“这就是尼克松所惧怕的俄中友谊”的观点文章,语言则更为露骨。文章宣称尼克松访问“旨在将中国从苏联的轨道上剥离出来”,还称“即使是尼克松在回顾这一战略时,显然也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可能还有一些遗憾。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威胁,但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对手。然而,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有能力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大国”。
《纽约时报》首页截图
《纽约时报》文章还提及:“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无论是否有美国的帮助,中国最终都会崛起。如果你持这种观点,那么欢迎中国成为一个友好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敌对大国来欢迎,是有道理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体系和美国经济中的利害关系远超出尼克松的想象。”不过,文章随后话锋一转宣称:“但是,多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是高估了与中国交往的好处,低估了风险。”
《外交学者》:尼克松和中国:50年后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尼克松和中国:50年后
“尼克松和中国:50年后”,美国《外交学者》杂志21日在官网首页头条刊登以此为题的评论文章,重温尼克松著名的中国之行,以及对随后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分析。
“从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21日登陆中国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全球政治将经历一场持续到21世纪乃至以后的转变。”文章提及,“事实上,甚至在那个戏剧性的历史性时刻之前,尼克松就在他1967年在《外交》(ForeignAffair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预见了中国的崛起。”
1972年2月25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和周恩来总理共同举杯。(图源:《外交学者》)
“尼克松明白推翻中美之间长达20年的敌对不会很快出现或者没有政治风险。因此,改善关系的重要实质性举措最初是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使节向中国开放‘秘密渠道’而秘密进行的。”文章称,“最终,尼克松选择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与中国进行秘密会谈”,“尼克松告诉基辛格,与中国最大的外交绊脚石是台湾(问题),而国内最大的政治绊脚石将是美国内部对与共产主义政权建立关系的保守反应”。
文章认为“冷战的结束首先消除了促成中美关系改善的共同威胁”,并在最后宣称:“今天,尼克松预见到的强大中国已成为现实——但被视为美国的敌人,而不是盟友。”
而关于尼克松访华50周年,在今天(2022年2月21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美联社记者就此提问:在充满分歧与缺乏互信的今天,尼克松的访问可以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发言人汪文斌对此表示,5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状态。其间发表的“上海公报”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并连同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一道,构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
汪文斌 图源:外交部网站
汪文斌进一步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遭遇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美方一些人对华认知出了严重偏差,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进行全方位遏制。我想强调,中国发展只是想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挑战或取代美国,美方也不应寻求改变甚至打压中国。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之间有分歧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汪文斌表示,“上海公报”发表暨尼克松访华50周年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只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就能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和平共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从过去50年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传承、发扬“上海公报”精神,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