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了山西。我们都知道,我国历来是农耕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土地和劳动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来的兵荒马乱和天灾连连,受灾最大的正是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当时,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于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就成了当时制约农业快速发展复苏的致命因素。其次是人祸。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败到了极致,贪污腐败之风大行其道,各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彻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天灾不断,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热的穷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濒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天下英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乏有人口大迁徙的事件发生,至于原因,大都是为了躲避战祸,抑或是自然灾害来临,令原本生活的地方失去了继续生存的条件,无奈之下,只好远走他乡讨生活,这类人口大迁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们一种自发主动的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主动迁徙。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迁徙方式,那就是人们在原来居住的地方生活得好好的,同时也还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但统治者为了某些原因,或满足某种需要,而组织一部分人迁徙到原先设想划定好的地方生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易地搬迁,这种迁徙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被动行为,我们就姑且称之为被动迁徙。明朝洪武永乐大移民就是这样一次被动迁徙,而这背后,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深意的。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1)

洪武移民背景

洪武、永乐两朝皇帝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实施移民政策呢?这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

元朝末年可谓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之一,这主要是由天灾和人祸两方面导致的!

首先是天灾。元朝末年,无情的天灾犹如狂风卷落叶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横行,水灾、旱灾、蝗灾、瘟疫轮番而来,无情地摧残折磨着可怜而又无辜的平民百姓,粮食欠收、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为了生存,也都到处逃荒避难去了,最终导致了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出现了“村庄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2)

其次是人祸。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败到了极致,贪污腐败之风大行其道,各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彻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天灾不断,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热的穷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濒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天下英豪辈出,都在为推翻暴元统治,重新构筑新的社会秩序而拼死奋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元朝的统治者,自然不甘坐以待毙,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然就举全国之力,派出精锐大军,到处征讨镇压农民起义军,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展开。

而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受伤死人的,更何况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战场救护医学水平又低,双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元朝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历来都有屠城的“光荣传统”,而根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元朝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采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战乱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3)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原大地人口减少程度可想而知!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天下。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来是农耕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土地和劳动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来的兵荒马乱和天灾连连,受灾最大的正是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当时,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于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就成了当时制约农业快速发展复苏的致命因素。

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了山西。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4)

为什么是山西

朱元璋为何要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山西呢?这是由当时山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当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兵荒马乱天灾不断之时,山西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这些灾难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丰收连连,经济相对繁荣,人口不减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区逃难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来到了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就更快,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万1千多人,河北为189万3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高达403万人,竟然比两省之个还多,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

这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山西的根本原因所在。

洪武大移民

洪武六年(1373年),随着山西和真定(今河北正定)一批老百姓迁徙到安徽凤阳,洪武大移民正式拉开序幕。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5)

自此之后,从洪武六年(1373年)至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实际上也就是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失败后,其“建文”年号就被朱棣革除,改为继续沿用洪武年号)的30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从山西组织了10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其中大部分都安置到了受元末动乱影响最大的中原大地上,为扭转建国之初国家的颓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就是洪武移民的来龙去脉,接着就是永乐大移民。

永乐大移民背景

永乐大移民的背景我们还得从“靖难之役”说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6)

建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翦除来自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的威胁,于是就在自己初来乍到、皇位还未坐稳的情况下,匆匆采取“削藩”政策,终于惹得四皇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4年,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彻底失败,其人不知所踪,朱棣如愿以偿登上皇位告终。

前面我们就说过,战争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古代那种短兵相接的战争,死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靖难之役”中,燕军所到之处,许多老百姓纷纷组织起力量,帮助政府军抵抗南下的燕军,待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曾经对抗过自己的百姓大部分都被朱棣报复性地屠戮掉了,而燕军南下,经过的正是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中原大地,也就是说,洪武年间,朱元璋处心积虑地通过移民政策补充起来的人口,在“靖难之役”中又遭到了朱棣的巨大破坏,中原地区荒凉的局势又再次加剧。

因此,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为了尽快恢复中原大地的农业生产,沿袭了父亲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再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迁徙。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洪武永乐大移民(7)

永乐大移民

这次移民迁徙,朱棣同样将目光锁定在了受战火破坏较小的山西。

于是,自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15年间,朱棣又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从山西迁徙出了大量的百姓,充实到受战火侵袭严重的北平、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而朱棣这背后的目的,也和父亲朱元璋相同,也就是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夯实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

洪武永乐大移民的深远影响

洪武永乐移民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人类大迁徙行动,它历时近50年,从山西迁徙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充实到各地,其规模最大、范围之广、耗时之久,可谓空前绝后、旷古烁今!

这次大迁徙大移民,不仅使当时的人口分布更加合理,更是加速了当时移民与当地土著居民在文化上、习俗上的交流融合,为大明帝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元史.顺帝本纪》

《明太祖实录》

《明史•成祖本纪》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