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洮砚镇坑乍村石达滩村全景柏林口全景牛营寺、车路沟、古麻河全景顺沟翻过古麻河村后的山梁,往右就是岷县中寨、梅川、岷县县城,往左看是漳县金钟。传说中的后法王当年应该就是顺这条沟经柏林口一路策马到达牛心崖的。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

沿甘南州卓尼县九甸峡一路向南,经麻尼台、石叶村,在恰布沟和巴都沟交汇处,有一石山耸立,形如牛心,又如合掌礼拜状,当地称作“牛心崖”、“合手崖”。山崖左右两条沟各有溪水潺潺流出,在牛心崖前交汇,形如哈达玉带,跟这奇崖秀峰相映成趣,更显钟灵毓秀。在“牛心崖”山脚丛林中有一方清康熙三十四年留下的石刻,内容是岷州后土司与洮州卫四至交界情况,字迹清晰,附近还有一块“番屯交界碑”。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

关于“牛心崖”,传说当年明皇帝令岷州后法王与北山常道士争天下(势力范围),后法王信守约定,策马从岷县大崇教寺一口气跑到牛心崖时宝马猝然而死。法王将马埋葬并将马鞍掷于崖间石洞,洞口立长矛作为纪念,并留下“后法王、常道士,原人原马占天下,要占九沟十八叉”之语。自此,岷州后法王的势力范围便以“牛心崖”为北界。牛心崖也就成了附近藏人和后氏族人的神山圣山。从这里一路向南延绵至岷迭等地不曾间断,山所至处,必有后氏,而牛心崖以北,则无一处后氏村寨。“牛心崖”以南的巴都、柏林、石达滩村及洮砚加麻沟、坑扎、路巴等村都是藏族或藏汉混杂村。卓尼后姓家族与岷县中寨、梅川、茶埠等地后姓家族都供奉这尊藏传佛教护法神。随着时代变迁,岷县后氏家族逐渐汉化,而同根同祖的卓尼后氏,则完整保留了藏文化,虽然也融入了部分汉文化,但民族成分依旧为藏族。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3)

柏林地区全景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4)

柏林梁初夏风光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5)

柏林口全景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6)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7)

牛营寺、车路沟、古麻河全景

顺沟翻过古麻河村后的山梁,往右就是岷县中寨、梅川、岷县县城,往左看是漳县金钟。传说中的后法王当年应该就是顺这条沟经柏林口一路策马到达牛心崖的。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8)

石达滩村全景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9)

洮砚镇坑乍村

巴都村等地后氏族人还有一种说法,当年后法王受皇命入藏夜宿此地,梦见大轮金刚本尊手持哈达合掌指引,甚为祥瑞。醒来即见此山如梦中本尊合掌状,腹地两处小河款款相连,犹如梦中哈达,于是法王在此祷祝良久,并按金刚乘仪轨装葬于石崖洞中,以为道场。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0)

从自然风貌来看,“牛心崖”背面向南往柏林方向三公里左右的这一道峡谷山形钟灵毓秀极像一片石林盆景。往南三公里以外到了下巴都村则地形突然开阔,一直到柏林梁都是一片草场缓坡地形,而“牛心崖”向北下游则是九甸峡峡谷地带,洮河在这里被白石山与莲花山余脉夹在其间,危崖耸立、壁立千仞。及至柳林村走出九甸峡,则是一片江南水乡风光。

以下为牛心崖到下巴都村之间的一段山势地形,尽显灵秀之气。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1)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2)

远处白色石山为“白石山”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3)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4)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5)

在气候方面,“牛心崖”是一个分界点。初春时节,站在崖前朝柏林方向看去山沟里雪花飞舞,草木萧瑟,柏林梁更是银装素裹,而相距仅一两百米的下游石叶村方向却是一片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截然是两个季节。夏季从柏林梁下来时一路大雨,但刚出沟口到牛心崖转过山嘴却滴雨不见。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6)

在地理行政划界中,虽然有岷州后法王与北山常道士策马争天下的传说,但在近代,以牛心崖为界的柏林地区始终是卓尼杨土司的领地,历代卓尼土司将柏林地区作为专营牧业之地。1962年卓尼乡镇划分中牛心崖也是当时卓尼县新堡乡与柏林乡的分界点。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7)

民俗方面,先后被卓尼县、岷县成功申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巴郎鼓舞(卓尼)和巴当舞(岷县)于唐代(公元8世纪前后)便源于牛心崖以南的这一片区域。

卓尼称呼的巴郎鼓舞是以岷县称呼的“巴当舞”之“巴当”为道具的一种古老民间宗教祭祀舞蹈,它集舞、乐为一体,配合舞者口喊古藏语祈祷说辞而兼宗教性、娱乐性,表达藏族群众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一种美好愿景。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8)

群众生活习俗、口语方面,牛心崖以南这一片区域更接近于岷县;牛心崖以北,则与临潭卓尼两县的习俗接近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19)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0)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1)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2)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3)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4)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5)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6)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7)

石达滩村业力山神庙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8)

三峡链子崖风景,文化卓尼藏巴哇牛心崖(29)

石达滩村的关公庙,供奉着白马王、关公、大山泉三尊神像

作者简介:李宏强,生于1970年,祖籍陕西华阴,甘肃省卓尼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公务员,卓尼县藏巴哇镇石达滩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