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消费新模式: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创新文化消费新模式: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北京频道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张漫子)记者从28日在京举办的北京文化消费高峰论坛上获悉,2021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 互联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5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近60%,北京文化消费多元化发展态势显著,以短视频、直播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消费增长迅猛,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12月28日,北京文化消费高峰论坛暨2021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发布仪式在京举办。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绍坚介绍,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各项活动的开展努力克服疫情不断反复、对线下活动造成较大冲击等不利因素,在传播文化消费理念、引导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助力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建党100周年、冬奥、北京“四个文化”、节庆等年度重大活动推出系列精品文化活动;发力线上服务引导,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得到提升;结合新型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以“IDO国际动漫游戏嘉年华”“摩登天空音乐节”“凹凸跨界国潮艺术展”等活动为抓手,促进新型文化消费;面向“一老一小”,针对重点人群的精准促进得到加强。2021年9月至12月,共有251个文化企事业单位参与开展350余项活动,大幅增加线上活动的占比,累计举办活动共计31298场,吸引18.46亿人次参与线上线下活动,直接拉动消费89.56亿元。
论坛现场,第九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北京市文化消费研究课题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消费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市数字文化消费蓬勃发展,在线文化需求持续扩大,文化消费升级趋势显著。范周介绍,从供给侧来看,2021年北京文化消费的品牌化、品质化供给趋势明显,在带动需求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觉醒年代》《长津湖》等精品力作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也引领了行业发展。首店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目前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侧面。2021年上半年,434家首店落地北京,数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落地数。从需求侧来看,疫情发生以来,场景化、体验式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流,数字文化需求扩容提质加速,“云端”消费成为常态。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