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眼中的郑芝龙:巨变之下的选择与命运
外媒眼中的郑芝龙:巨变之下的选择与命运与此同时,他的儿子郑成功依然在海上抗击清军。清朝对于郑芝龙的优待,多半是希望他能招降自己的儿子。可惜郑成功并不理睬,致使清朝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以通匪罪将郑芝龙斩于北京柴市。 可惜,作为从事海上贸易发家的郑芝龙而言,并没有所谓忠君爱国的理念。他甚至认为明朝清朝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换个皇上而已。于是,当清军进入福建,郑芝龙便将隆武帝绑在马上,开城投降了。投降后的郑芝龙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粤闽总督,而是被移送京师,编入汉军旗,封为同安侯。 对于经商而言,郑芝龙可谓是无师自通。同样,郑芝龙掌握多国外语,又有着海上霸主的地位,官运也是一路亨通。明朝末期的官场腐败使得很多情况下,钱财能够买通一切,然而,富可敌国的郑芝龙却并不相信金钱的力量,他更相信文化的力量。 做了官的郑芝龙尤其喜欢拿钱去结交江南的士大夫,甚至是那些博学鸿儒。他给自己的长子郑森找的老师,正是号称江南文宗的钱谦益。当然,这些江南大家们也没
明朝到了天启年间,由于魏忠贤专权,积弊进一步爆发。到了天启7年,闽南更是遭到了严重的旱灾,造成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之下,郑芝龙发动了对福建、广东等地的袭扰,官兵疲于奔命,莫可奈何,而郑芝龙却招募流民,趁机壮大声势。
在此之前,由于郑芝龙支持过颜思齐反对日本德川幕府,而遭到了日本方面的驱逐。颜思齐率众在台湾北港建立了根据地,可惜英年早逝。郑芝龙袭扰明朝之后,同样带领自己的部众以台湾的魍港为基地,继续袭扰明朝。此后,郑成功之所以退往台湾并非没有原因,他爸爸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了。
1628年底,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安下,海盗头目郑芝龙成为了明朝的“海防游击”,后来又升至福建总兵。
1633年,郑芝龙在福建沿海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对于经商而言,郑芝龙可谓是无师自通。同样,郑芝龙掌握多国外语,又有着海上霸主的地位,官运也是一路亨通。明朝末期的官场腐败使得很多情况下,钱财能够买通一切,然而,富可敌国的郑芝龙却并不相信金钱的力量,他更相信文化的力量。
做了官的郑芝龙尤其喜欢拿钱去结交江南的士大夫,甚至是那些博学鸿儒。他给自己的长子郑森找的老师,正是号称江南文宗的钱谦益。当然,这些江南大家们也没少从郑芝龙的船上分到利益。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大明官场这个大染缸可谓是把这位海上霸主最后的一点血性给污染掉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投奔明朝即是郑芝龙的出路,也是郑芝龙的末路。
公元1644年3月,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随之而来的是数个南明小朝廷。公元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一时间权顷朝野,短短的几个月时光是郑芝龙政治生涯的顶峰。
可惜,作为从事海上贸易发家的郑芝龙而言,并没有所谓忠君爱国的理念。他甚至认为明朝清朝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换个皇上而已。于是,当清军进入福建,郑芝龙便将隆武帝绑在马上,开城投降了。投降后的郑芝龙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粤闽总督,而是被移送京师,编入汉军旗,封为同安侯。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郑成功依然在海上抗击清军。清朝对于郑芝龙的优待,多半是希望他能招降自己的儿子。可惜郑成功并不理睬,致使清朝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以通匪罪将郑芝龙斩于北京柴市。
从郑芝龙的个人奋斗史可以看出,权力最终消磨了人的意志,从权倾天下到瞬间覆灭,其中的过程又令人唏嘘不已。当然,在明朝末年那个已经变化了的世界当中,能够顺应变化而动的人,自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这种变化却为大多数人所忽略,即使如郑芝龙这样在其中游刃有余数十年,也依然为传统观念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