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繁花华丽变身:海上繁花之上海小马路茂名南路
海上繁花华丽变身:海上繁花之上海小马路茂名南路茂名南路158号,清华中学1号楼,弘毅中学总部(1947年增设分部于草塘街42号今鲁班路丽园路处)于1952年迁至今茂名南路144号,1958年与励志中学并建红星中学,后更名清华中学至今。原来是花园住宅,改为小学后的门牌号是158号。住宅改称1号楼,是学校的行政楼。上海是中国西装的发源地,红帮裁缝代表的是上海裁缝,百年历史沉浮中,红帮裁缝一代代绵延了下来。瑞金宾馆对面,是上汽文化广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后来改成上海文化广场,如今是上汽文化广场,国内最大的下沉式剧院。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上海最早一批涉外企业大楼,租户90%以上为日资企业或日企驻上海办事处。茂名南路165号W.W.Chan & Sons Tailor西服定制店
在繁花中坐看茂名南路的百年历史,恍惚中梦游旧上海黄金时代的灯红酒绿,她总是在含蓄而温婉地张扬着个性,茂名南路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繁华中透出些许从容和端庄,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秋天的茂名南路是适合漫步的,满眼都是层次分明的油画色彩,如同风景写生画,哪怕怀揣心事,边走边看,慢慢欣赏,一杯茶的功夫,或许你已经忘记自己要去哪里?
茂名南路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条道路,南北走向,北起延安中路(福煦路)接茂名北路,南至永嘉路(西爱咸斯路)。长1275米。在1919年至1943年之间名为迈尔西爱路(Route Cardinal Mercier)。1919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比利时主教名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桂林路。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沿路为住宅区和宾馆区。
从永嘉路拐进茂名南路,视野极为开阔,宛若置身公园,曾经复兴中路到永嘉路这段全是酒吧,后来为了改建文化广场全拆了。沿着香樟树搭起的绿色穹顶,慢行于文化广场,细数路面斑驳的光影,单行道除了忙碌的电动车、清扫车,路过的行人都格外闲适,不急不缓的步伐不忍惊动万物自然生长。
茂名南路207号瑞金宾馆,它曾是跑马总会总董、英国人马立斯父子的私家花园,整幢建筑及花园都是他们父子自己设计,属于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瑞金宾馆对面,是上汽文化广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后来改成上海文化广场,如今是上汽文化广场,国内最大的下沉式剧院。
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上海最早一批涉外企业大楼,租户90%以上为日资企业或日企驻上海办事处。
茂名南路165号W.W.Chan & Sons Tailor西服定制店
上海是中国西装的发源地,红帮裁缝代表的是上海裁缝,百年历史沉浮中,红帮裁缝一代代绵延了下来。
茂名南路158号,清华中学1号楼,弘毅中学总部(1947年增设分部于草塘街42号今鲁班路丽园路处)于1952年迁至今茂名南路144号,1958年与励志中学并建红星中学,后更名清华中学至今。原来是花园住宅,改为小学后的门牌号是158号。住宅改称1号楼,是学校的行政楼。
茂名南路134号恒兴公寓。有庭院的独立四层公寓,一梯两户。在136号西侧,不沿街。
茂名南路136号四单元四层住宅。
茂名南路112号、124号 希勒公寓,又名钟和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1930年代建造。现代派风格。外立面贴浅米色面砖。窗洞周围做仿古装饰线脚,阳台出挑较大,形式简洁。
茂名南路143、151号 阿斯曲来特公寓今南昌大楼
南昌路、茂名南路的交叉口东北角有座V字形的大楼,在南昌路和茂名南路上各有2个出口,这里曾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阿斯特屈来特公寓(AstridApartments),今天叫南昌大楼。南昌大楼始建于1933年,永安地产公司投资修建,由外籍设计师列文设计。
茂名南路163弄,是茂名南路上唯一有花园的弄堂,这里曾是一条卧虎藏龙的弄堂。
这里6号楼曾住过的一位传奇“上海小姐”:王韵梅。而这位王姓上海小姐的传奇故事,据说就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原型。
茂名南路159弄 住宅
茂名南路159弄2号 钱境塘旧居,三层新式弄堂建筑,砖木结构。红砖外墙,弄道宽敞,视野开阔,虽然没有庭院,弄内绿化带赏心悦目。
茂名南路100弄淮海坊(东门)
淮海坊初名“霞飞坊”,建于民国13年(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
淮海坊居住条件优越,又濒临时尚高雅的淮海路,后门通往幽静的南昌路和茂名南路,闹中取静,再加上煤卫设施齐全,曾经是属于很高档的小区。
由于淮海坊有着良好的规划设计,还有来自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政治空气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当年无论是商贾巨富、军政要人,还是文化艺术界人士都选择此地为最佳居所。
茂名南路131弄,余庆里
上海大约有三十几个“余庆里”,但是弄堂口有虹口糕团食品厂的仅此一个,糕团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特色美食之一,味道有点意想不到的好吃,茂名南路131弄,建于上世纪1912~1936年。新式里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主入口门楣简单书有“余庆里”。
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上海马路总有诉说不尽的故事,路上写满的历史沧桑弥漫着令人沉醉的怀旧气息。如今,它们完美和谐地融合了许多时尚元素,显得格外动人。这些马路成了我们进入过去的一个通道,通过它们,我们有幸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原生态的后疫情时代下的上海人,上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