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铁路公园哪一年修好:这座红色小楼是厦门工运发源地
厦门铁路公园哪一年修好:这座红色小楼是厦门工运发源地“有谁知道厦门总工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呀?”讲解员话音未落,很多小记者便齐声回答 “1927年1月24日!”“是的!同学们真厉害!厦门总工会成立后,组织领导了‘二五加薪’等革命运动,标志着厦门工人运动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讲解员详细讲解了每块展板,小记者紧跟着她移步参观,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在一楼厦门工人运动历史展厅,小记者们一边认真观看展板,一边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让小记者们仿佛穿越历史,看到了20世纪20年代厦门工人奋起反抗剥削压迫的场景……日前,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厦门总工会旧址,20位来自厦门日报小记者团的小学生实地参观采访,深入了解厦门工人运动的风雨历程,缅怀革命先辈,致敬这座城市中的英雄。【现场】科技复原总工会成立场景 带您回
来源:台海网
图为厦门总工会旧址,它外墙全红,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小红楼”。(厦门市总工会 提供)
厦门总工会旧址原貌。(记者 林铭鸿 翻拍)
台海网3月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推开思明区大同路土堆巷68号红砖楼的大门,让我们沉下心来,感受厦门工人运动的辉煌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厦门总工会旧址,20位来自厦门日报小记者团的小学生实地参观采访,深入了解厦门工人运动的风雨历程,缅怀革命先辈,致敬这座城市中的英雄。
【现场】
科技复原总工会成立场景 带您回到历史现场
在一楼厦门工人运动历史展厅,小记者们一边认真观看展板,一边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让小记者们仿佛穿越历史,看到了20世纪20年代厦门工人奋起反抗剥削压迫的场景……
“有谁知道厦门总工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呀?”讲解员话音未落,很多小记者便齐声回答 “1927年1月24日!”“是的!同学们真厉害!厦门总工会成立后,组织领导了‘二五加薪’等革命运动,标志着厦门工人运动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讲解员详细讲解了每块展板,小记者紧跟着她移步参观,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快看快看,二楼有人在点蜡烛照明呢!”几名小记者指着总工会旧址的升降模型激动地说。“各位同学真善于观察!这是采用科技手段模拟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当晚的情景。当时,因为电力不足,工人们点燃蜡烛来照明。”讲解员及时给予说明。
展馆三楼展示的是罗扬才和杨世宁两位烈士曾工作和休息的场所,通过形象的场景复原,让参观者们得以一窥他们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现场,小记者们与讲解员积极互动提问,并认真记下了这两位革命者与厦门工人运动的相关历史故事。
活动结束时,小记者们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厦门工人阶级在大革命时期的贡献,一定要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随行参观的几位家长也表示,这是一次革命足迹的追寻,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爱党教育活动,了解了本地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后,很感慨,也很受激励。这不仅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红色种子,也让父母懂得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记者 翁华鸿 蒙 婧 通讯员 姚 冰)
【讲述】
当时厦门人口10多万,工会会员就有2万多
市井烟火气浓厚的大同路185号,在两栋双层建筑中间,有一条两米多宽的小巷。往小巷里走一二十米,便能看到一座特征非常明显的三层红砖老建筑——土堆巷68号。它外墙全红,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小红楼”;这个名称还蕴含了另一层深意,它现在是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里曾是中共厦门市委领导厦门工人运动的机关所在地。1927年1月24日,共产党员罗扬才、杨世宁等人就在此召开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
“小红楼”不仅是福建省现存的反映大革命时期福建工人运动的唯一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4个总工会旧址之一,它见证了厦门工人运动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血肉相连、休戚与共。
条件简陋激情不减
成立大会秉烛召开
“就是在‘小红楼’,厦门第一位共产党员、第一位共产党支部书记、第一位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指挥着厦门的工人运动。”
讲到“小红楼”的历史,讲解员语调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她说,故事要从1927年1月24日说起,厦门总工会在这一天成立。当天,“小红楼”门口挂着木质油漆、白底黑字的“厦门总工会”牌子。通往土堆巷的路上、“小红楼”内外,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工友们进进出出,个个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前来庆祝工人组织的诞生。
成立大会是在晚上进行的,会场设在“小红楼”二楼中厅。会场正中摆着一张桌子,上面罩着红布。墙壁上挂着基层工会、社会团体送来的“劳工神圣”横匾,以示祝贺。因电力不足,现场光线微弱。于是,工友们点燃事先准备的蜡烛,会场顿时明亮了起来,大家一片欢呼。
参加大会的有200多名代表,来自厦门的23个基层工会。大会由时任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长吴世华主持,时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罗扬才和工运委员杨世宁先后讲话,着重阐明了组织工会的重要性:“不组织工会,就没有力量,就会受人欺,要解放只有靠自己!”
大会通过了总工会章程,选出30多名总工会委员,选举罗扬才为委员长、杨世宁为副委员长、吴世华为秘书长、粘文华为组织部长、柯子鸿为宣传部长;同时,组建直属总工会指挥的武装力量,即工人纠察队。大会在 “劳工神圣”的口号声中胜利结束。
总工会成立之初,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公章一枚、手摇电话机一部、油印机一台。公章用来签发文件,电话机用来即时对外联系,油印机用来印刷刊物唤醒工友。总工会工作人员收入微薄,脱产干部的工资很低,每月8元至10元,但是大家并不计较,全都积极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
深入工厂启发工人
“二五加薪”取得胜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就住在“小红楼”附近的开元路。当时在霞溪路口上班的他,下班后会走大同路穿过土堆巷。每次经过“小红楼”时,如果刚好遇到住在一楼的朋友,他便会驻足聊上几句,听听住在那儿的老人们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据卢志明研究,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罗扬才经常深入工厂,找工人谈心,了解工人疾苦,启发工人的思想,并通过创办俱乐部和夜校等方式,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总工会机关选在“小红楼”,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今年已经80多岁的厦门总工会原宣教部部长薛加宾说,因为“小红楼”所处位置特殊,既繁华又隐蔽,可进可退。要来的人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出,既安全又便于掩护和撤退。周边商铺多,码头也不远,工人相对集中,利于开展工作。
厦门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共厦门市委的领导下,厦门的工人阶级已经广泛地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成立不久,党组织根据工人群众对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领导工人群众在厦门掀起了一场以“二五加薪”为目标的“罢山罢海”斗争,要求提高工人待遇,增加工人工资的25%。
“二五加薪”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极大地推动了厦门工人运动的发展。总工会威信日益提高,共产党的主张日益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到1927年4月,厦门工会会员由5000多人增至2万多人,基层工会由十五六个增加到30多个,并建立了10多个工人党支部,成为大革命时期厦门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2万多名厦门工会会员是什么概念?卢志明说, “1927年厦门总人口只有10余万人。也就是说,加入工会的厦门工人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姚 冰)
【传承】
经历数次修缮
“小红楼”旧貌依在
正当厦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厦门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悍然发动了反革命事变。1927年4月9日,国民党军警包围“小红楼”,逮捕了罗扬才、杨世宁等工会领导人。6月2日,罗扬才、杨世宁二人被秘密杀害于福州。
工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厦门的工人运动被迫转入地下。此后,“小红楼”被改作民宅使用,陆陆续续有居民入住。但是,厦门工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刀吓倒,他们又勇敢地投入新的斗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红楼”至少经过三次修缮,保留了红砖外墙、圆拱式柱廊等基本外观。20世纪90年代开始,总工会陆续收回旧楼,将“小红楼”改为“厦门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曾经砖木结构的楼面,也于1999年重修时改为混凝土结构。2018年,“小红楼”又做了全面维修,修旧如旧,还原原始风貌,以更好地延续传承历史。
如今,“小红楼”正门的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上将题写的“厦门总工会旧址”牌匾。楼前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石碑显示,这是1961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走进“小红楼”,大门左侧墙面上,有两块1963年立的白底红字牌匾,其中一块写着“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共产党员罗扬才等领导下,于此成立了厦门市总工会……”,彰显出这一建筑的历史价值。(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姚 冰)
小记者在厦门总工会旧址参观。(记者 林铭鸿 摄)
文史专家卢志明说, “小红楼”是厦门工人阶级与共产党近百年亲密关联的见证。“这里走出了厦门党史的杰出人物,带领着工人阶级在抗战时期参与厦门抗敌后援工作,并在解放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后,工会工作即使转到地下,仍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工会组织继续发挥着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将迎来厦门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各级工会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和技术创新活动、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持续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作贡献。
纪念馆内的罗扬才宿舍复原。(记者 林铭鸿 摄)
【小记者感言】
郭子萱 (厦门市艺术学校,初一)
深入了解
革命先驱事迹
在这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厦门工人运动领袖、厦门革命运动先驱罗扬才、杨世宁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不仅如此,我还意识到厦门的工人阶级在大革命时期的贡献巨大,他们是厦门革命的先锋队。今后我也想成为一名党员。
王翊 (松柏第二小学,四年级)
努力学习
不断奋斗
讲解员说,当时由于电力不足,厦门总工会的成立大会是在晚上点燃蜡烛举行的。这束光会照耀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
林科迪 (天安小学,六年级)
要保护好
红色遗址
今天的参观让我意识到,国家只有不断发展,自身强大才不会被他国欺负。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我们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当时,厦门还有很多失去人身自由的契约华工。这坚定了我今后要不断接触和学习红色历史的决心。此外,我们还要保护厦门的红色遗址,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记者 蒙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