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世人爱什么花?花木春秋56金凤花
春秋时期世人爱什么花?花木春秋56金凤花由此看来,金凤花在清代就已引入中国是确定无疑的了。那个时期不光是台湾,中国大陆也引进了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清代吴震方(约1651-1704)在其《岭南杂记》下卷中记载:“金凤花,黄色如凤,心吐黄丝,叶类槐。余在七星岩见之,从僧乞其子,归种之,不生。”这是吴震方的亲历,不是转抄,相当可信。《台湾府志》一共刊行6个刻本:1685年蒋毓英的最早本、1695年高拱干的增补本、1712年周元文的《重修台湾府志》、1741年刘良璧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1747年的范咸的《重修台湾府志》、1764年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查刊行最早的蒋毓英本,没有相关记载。高拱干本、周元文本由于没找到原书,查不了。刘良璧本里有相关内容:“指甲(色碧而花细。捣其叶染指甲,同凤仙)”、“凤仙花(一名金凤。有深红、浅红,又有红白相间者)”,范咸本、余文仪本也有相同内容,只是更精简
2019年5月在新加坡旅游时见到金凤花。其花金黄,如凤展翅。又有红色者,状如火凤凰。
新加坡不是金凤花的原产地,其原产地尚未完全确定,《中国植物志》认为可能是西印度群岛。
我国已引种,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有栽培。
关于中国大陆引进金凤花的时间,未找到确切记载。《中国植物志》提供的线索是,金凤花之名出自《台湾府志》。一般地方志的“物产”项下会记载当地花木,金凤花之名出自《台湾府志》,会让人认为台湾当时已种植了金凤花。是否如此呢?我们不妨查看一下。
《台湾府志》一共刊行6个刻本:1685年蒋毓英的最早本、1695年高拱干的增补本、1712年周元文的《重修台湾府志》、1741年刘良璧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1747年的范咸的《重修台湾府志》、1764年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查刊行最早的蒋毓英本,没有相关记载。高拱干本、周元文本由于没找到原书,查不了。刘良璧本里有相关内容:“指甲(色碧而花细。捣其叶染指甲,同凤仙)”、“凤仙花(一名金凤。有深红、浅红,又有红白相间者)”,范咸本、余文仪本也有相同内容,只是更精简:“指甲(色碧而花细。捣其叶染指甲,同凤仙)”、“凤仙(一名金凤)”。由此看来,说“金凤花”之名出自《台湾府志》没错,但这个“金凤花”只是“凤仙花(指甲花)”的别名,并不另指一种叫“金凤花”的单独植物。
那么是谁把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与《台湾府志》联系到了一起呢?猜测可能是1918年初版的《中国植物学大辞典》,书中说:“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豆科,云实属。名见台湾府志。◎又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亦名金凤花。名见本草纲目,注详凤仙花。”因为书中“金凤花”的后面有拉丁学名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人们会误以为《台湾府志》中的“金凤花”就是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所以就以讹传讹了。
虽然《台湾府志》中没有记载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但在修纂《台湾府志》的那个时期,台湾还真的引进了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有相关记载:“1645年间荷人引入台湾;1967年园艺考察团由斐济岛引入;1973年胡大维氏由爪哇引入。”
那个时期不光是台湾,中国大陆也引进了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Sw.,清代吴震方(约1651-1704)在其《岭南杂记》下卷中记载:“金凤花,黄色如凤,心吐黄丝,叶类槐。余在七星岩见之,从僧乞其子,归种之,不生。”这是吴震方的亲历,不是转抄,相当可信。
由此看来,金凤花在清代就已引入中国是确定无疑的了。
虽然我国引进金凤花较早,但因我国的植物采集开展得较晚,早期的金凤花标本主要由欧洲人采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标本照片中有4份采集于1917至1919年的金凤花标本,就都是由外国人采集的。之前是否已采集,保存于何处,不详。其中一份有中文标注:“洋金凤”。
最早详细介绍金凤花的植物学著作是1955年出版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第五册豆科:“金凤花 蛱蝶花,蛱蝉花,黄蝴蝶(台湾),番蝴蝶……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台湾栽培。几乎四季都开花。出处不明,可能原产于印度的僤人地区……为属中最有价值的观赏树。”书中对于原产地作了猜测性介绍——印度的僤人地区。1956年出版的《广州植物志》收载金凤花时说:“洋金凤(广州) 别名:红紫(海南);金凤花(台湾府志)……原产地不明,可能为热带美洲,现各热带多有栽培。为一美丽的观赏植物,广州间有栽培。”书中也对原产地也作了猜测性介绍——热带美洲。《中国植物志》的说法与《广州植物志》相近——可能是西印度群岛。到底是哪儿,还待进一步考证。
《广州植物志》将“洋金凤”作为本植物的正名,本人认为更为合适。在《中国植物志》中,不仅豆科云实属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的正名叫“金凤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Impatiens cyathiflora Hook. f.的正名也叫金凤花,而且民间还把豆科凤凰木属的凤凰木也称为“金凤花”,如果只说中文名字而不加拉丁学名,就不知它到底指的是谁。而“洋金凤”这个名字,不仅保留着原意,还通过强调洋花身份,使它具有了唯一性。加之栽培比较普遍的广州、香港都这么称呼,所以用“洋金凤”取代“金凤花”的名字,会要更好一些。目前,中国植物图像库、CFH自然标本馆、植物界等网站都将“洋金凤”作为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的中文名称。
关于“金凤花”、“洋金凤”名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因为它的花像金凤,故名(尤其那种开黄花的,更像)。本植物的英文名字为Peacock Flower,意为“雄孔雀”,看来英国人也看着它像只鸟,只是英国神话中没有凤凰这样的神鸟,只好找来个现实中的,就怎么看都有点儿不像了。
在台湾人们看着它更像蝴蝶,也叫它“番蝴蝶”、“黄蝴蝶”、“香蝴蝶”。总之,因为这花太美,人们看到它,就会联想起美好的事物。
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为豆科云实属大灌木或小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