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当地人美食餐厅排名榜前十名: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厦门当地人美食餐厅排名榜前十名: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据了解,“一人食”餐厅的顾客大部分是“80后”“90后”和“00后”,以上班族为主,男女比例均衡,且多是夜晚下班后前来。 记者走访本地多家设有单人餐位的餐厅发现,根据菜品不同,人均消费在30元到70元不等,餐品分量也相应减少。例如正常餐厅一盘牛肉是10多片,而“一人食”餐厅的一盘牛肉则减少一半,方便一个人吃,不浪费。 每个隔间内备有纸巾、简易桌面垃圾桶、一次性围裙等用品,供顾客自取。隔间一侧,还有一块写着“我没吃好”字样的可折叠小木牌,当顾客需要短暂离开座位时,可竖起这块木牌,谨防服务员误以为顾客用餐结束,将餐品收走。“一人食”火锅店内,商家将座位设置成一个相对私密的单人隔间。左右两边的隔板可折叠,供双人顾客用餐。 位于金榜附近的一家拉面店也有类似的“一人食”餐位。这家店主要以四人桌为主,但在二楼靠墙一侧的走道上,设立单人卡座,同时也用三面隔板将座位隔成一个半封闭的小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分餐模式开启饮食新风。餐饮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出招,“一人食”“小份菜”等模式引发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厦门出现多家“一人食”餐厅,在店内设置“一人食”餐位的餐厅也越来越多,颇受年轻人喜爱。
在“一人食”火锅店内,顾客们隔板用餐。
就餐空间相对私密 餐品也更偏向单人份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厦门有“一人食”餐厅近十家,部分餐厅开业不到一个月,却已经在美食推荐软件上拥有许多推荐者,不少独自出游的游客,也会特地到此“打卡”。
走进吕岭路一家“一人食”火锅餐厅,与传统餐厅有所不同,这家火锅店内没有双人、四人桌,而是清一色的单人餐位——在横排的长桌上,利用正前、左右两边的三面隔板,将座位隔成一个相对私密、独立的单人空间。
每个隔间内备有纸巾、简易桌面垃圾桶、一次性围裙等用品,供顾客自取。隔间一侧,还有一块写着“我没吃好”字样的可折叠小木牌,当顾客需要短暂离开座位时,可竖起这块木牌,谨防服务员误以为顾客用餐结束,将餐品收走。
“一人食”火锅店内,商家将座位设置成一个相对私密的单人隔间。左右两边的隔板可折叠,供双人顾客用餐。
位于金榜附近的一家拉面店也有类似的“一人食”餐位。这家店主要以四人桌为主,但在二楼靠墙一侧的走道上,设立单人卡座,同时也用三面隔板将座位隔成一个半封闭的小空间。
记者走访本地多家设有单人餐位的餐厅发现,根据菜品不同,人均消费在30元到70元不等,餐品分量也相应减少。例如正常餐厅一盘牛肉是10多片,而“一人食”餐厅的一盘牛肉则减少一半,方便一个人吃,不浪费。
消费群体多为上班族 回头客不少据了解,“一人食”餐厅的顾客大部分是“80后”“90后”和“00后”,以上班族为主,男女比例均衡,且多是夜晚下班后前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人食”这个概念在国外很流行,日本有不少拉面店都提供“一人食”餐位,给顾客营造更加私密的就餐环境。这一概念也逐渐流入国内,“一人食”逐渐流行,更多消费者开始享受在饮食上的独立性,推崇起“单身消费哲学”。
“虽然一个人来的顾客不是多数,但大多都会成为回头客。”李先生说,许多顾客习惯独自用餐,这种有隔板设计的单人桌,为他们解决了不少一人用餐时的尴尬和麻烦,因此不少人来过一次之后还会再来。
“今天下班突然很想吃火锅,但临时又约不到朋友,在美团上看到这家店有单人桌,立刻就打车来了。”来到“一人食”火锅店的顾客黄小姐说,她很喜欢吃火锅,但男友在异地,她经常需要独自出门觅食。“我觉得这样的单人桌设计很棒,私密性好,都说一个人的时候更要好好吃饭,我也不用独自一人坐在火锅店里,羡慕别人成双成对啦。”
长期习惯独处的顾客们也表示,这样的“一人食”餐厅简直是为他们而设。“我其实有点‘社交恐惧症’,平时就喜欢一个人吃饭,这样的餐桌设计让我很有安全感。”市民徐先生谈到,隔板的设计能让他更加放松、安心地享受美食。
隔间有一块写着“我没吃好”的小木牌,当顾客需要短暂离开座位时,可竖起木牌表示还要回来。
引导顾客养成健康用餐方式中国饭店协会13日发布《关于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绿色消费的倡议书》,倡导饭店餐饮企业推进餐饮节约、绿色发展常态化,通过小份菜和套餐开发、提供公筷公勺、推出分餐制服务等,引导顾客养成健康用餐方式。在订餐、点餐、加餐等环节,及时提醒顾客理性消费,并在餐后主动提供打包服务。
“一人食”餐厅通过隔间、单间的设计,给“一人食”顾客带来安全感。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用餐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广分餐制、小份菜,减少餐桌浪费,也有利于疫情防控,所以也吸引不少年轻人尝鲜。
有商家认为,“小份菜”也可以小而精,它更符合当下顾客追求分餐、卫生、便捷的消费需求,将成为白领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刚需选择。
同时,记者发现,“一人食”餐厅内的单人桌内,不少顾客都会通过店家准备的便利贴、记录本等,和其他到来的“一人食”顾客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虽是“一人食”,却也能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社交。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卢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