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曾担任《天天点播》音乐编辑现为Love Radio 103.7主持人的阿彦这档当时在101.7兆赫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每天听众来信超过200封,报纸上刊登着上海听众“又爱又恨”的抱怨:原来打电话这么难!“一间很温馨的屋子,中间架着火炉,四周围坐着手捧温暖咖啡的听众……”这是主持人方舟在1992年10月31日刊登在《每周广播电视》上的一段心语,也就在这一年,她开启了《天天点播》的主持之旅。“每天一个闪光点,每期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是方舟对自己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上海广播直播互动的新起点。《天天点播》第一期,方舟邀请万仰祖做嘉宾

201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迎来70周年。与新中国同龄,与新上海同日诞生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栉风沐雨70年,始终以传播向上的力量为己任。

3月18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各频率推出《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纪念上海人民广播电台70周年系列音频》,重温曾经回响在上海天空的广播的声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官微同步图文呈现,也欢迎你通过阿基米德和话匣子FM收听。

现在,请把耳朵交给我。

因为,收音机响起的地方,总有故事发生。

“一间很温馨的屋子,中间架着火炉,四周围坐着手捧温暖咖啡的听众……”

这是主持人方舟在1992年10月31日刊登在《每周广播电视》上的一段心语,也就在这一年,她开启了《天天点播》的主持之旅。“每天一个闪光点,每期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是方舟对自己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上海广播直播互动的新起点。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1)

《天天点播》第一期,方舟邀请万仰祖做嘉宾

这档当时在101.7兆赫收听率最高的节目,每天听众来信超过200封,报纸上刊登着上海听众“又爱又恨”的抱怨:原来打电话这么难!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2)

曾担任《天天点播》音乐编辑现为Love Radio 103.7主持人的阿彦

音乐编辑阿彦每天带着几百首音乐磁带走进直播间。回忆起当年为节目做准备,阿彦说:“节目组所有跟我们音乐有关的资料,我都翻了一遍。当时第一天真的很紧张,一小时下来,大家都傻了——我也没想到,进来的每一首歌,位置在哪儿我都背得出来,因为所有的五百首歌都是我自己一首一首整理进去的。”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3)

兵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和

“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吴玉芳夫妇做客《天天点播》

1992年东方广播电台的创新开拓,让广播的生命力充分激发。《天天点播》是一档以“点歌”为特色的音乐节目,听众直接拨打热线点歌,分享自己的点歌理由和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节目主持人方舟和音乐编辑阿彦等一众团队,创新策划,在节目中增添了众多特色小栏目,邀请专家和听众走进直播间,一方面普及音乐知识,增加服务性,同时还原记录了很多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上海广播一道亮眼而又温暖的风景线。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4)

1996年,陈接章、戚彦(阿彦)、方舟与各地兄弟电台同仁前往台湾参加首届两岸广播人研讨会

方舟说:“阿彦是我们节目的‘人脑曲库’,作为主持人的我,主要是在内容上动脑筋、花心思。像是《普通人》《过去的时光》这两个谈话小栏目,很多当年的听众至今谈起都记忆犹新,《周教授谈欧美音乐》这个单元也成为很多听众特别喜欢的内容,还有听众通过我们这档节目的点播传情,最终喜结良缘。我们以音乐为串联,从服务、文学、访谈多个角度立体地去呈现广播音乐的美好,也获得了听众的肯定。”

时至今日,不少上海听众还记得当年一周六期,每天中午12点直播的《天天点播》。如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互动类节目早已百花齐放,互联网和融媒体的不断发展,让距离更近,让声音更远。时光变迁,不变的是上海广播人的诚恳与专注,还有广大听众相伴相守的厚爱深情。

撰稿、制作:宋宇皓

播音:金蕾

编辑:薛晶婧、吴桐翎

八十年代的上海广播:与共和国同频共振(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