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拿诺奖的女孩:玩摇滚获奖踢足球进哈佛
立志拿诺奖的女孩:玩摇滚获奖踢足球进哈佛这还不算什么,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你会忍不住感慨:玩嗨了,就开香槟,自个儿炫一瓶,给大伙助兴。来看看这位姐有多与众不同!别人获奖,开大会,做演讲。这姐,面对同事和学生的夹道欢迎,举着手机,欢呼自拍。
前几天,#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啦。
有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奖,他们是:
- 美国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
- 丹麦化学家莫滕·梅尔达
- 美国化学家巴里·夏普莱斯
这三位科学家都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其中56岁的卡罗琳·贝尔托西,是诺贝尔百年历史上,第8位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
来看看这位姐有多与众不同!
别人获奖,开大会,做演讲。
这姐,面对同事和学生的夹道欢迎,举着手机,欢呼自拍。
玩嗨了,就开香槟,自个儿炫一瓶,给大伙助兴。
这还不算什么,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你会忍不住感慨:
这是什么爽文大女主啊!
简直狂拽酷炫吊炸天啊!
她的故事,不只是励志……
Part.1
一个被科研耽误了的摇滚巨星
卡罗琳·贝尔托西的家世可不一般!
老爸是麻省理工物理学教授,老妈是波士顿大学毕业的法语学者。
父亲希望,三个女儿都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核物理学家。
因此经常把她们带到麻省理工,泡图书馆、蹭夏令营。
母亲也很给力,别的女孩都在被灌输女性读书无用论,母亲教导她们:
“女孩们,你得拼命读书,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永远独立和自由!”
三姐妹也都争气,姐姐安德莉亚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洛杉矶大学数学系教授。
妹妹专攻心理,是著名职业治疗师。
老二卡罗琳的学霸之路,却有些曲折。
中学时的卡罗琳,一心不在学习,而是痴迷音乐和运动。
足球篮球都玩得贼溜,尤其是踢足球,横扫全县,成为体育特长生。
玩音乐玩得风生水起,弹键盘、玩乐队,自己作曲还获得各种奖项。
因为这两项特长,她被多所大学“相中”,最后选择了哈佛大学。
本来想选音乐专业,奈何被父亲劝阻:
“你那表弟就搞音乐的,最后还得去银行打工才能付起房租……”
卡罗琳一听:
有道理,咱得能养活自个儿啊!
于是,她选择了医学预科。
不过她对音乐的热忱并未消散,在哈佛大学她加入了重金属乐队,担任键盘手兼和声。
乐队的名字就很“离经叛道”——厌学。
现在暴力反抗机器乐队的吉他手,《黑客帝国》的作曲者——汤姆·莫雷洛(Tom Morello),就是她曾经的队友。
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单一公布,汤姆·莫雷洛第一时间发来恭贺:
“我老妹,当年哈佛乐队最强键盘手,现在是诺贝尔得主!”
他们在乐队一起玩了近2年,不光挣出了学费,还赢得了1986年常春藤联盟的乐队之战。
现在,他们一个是摇滚界大佬,一个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这就是传说中的“各自努力,然后顶峰相见”吧!只是,我们不知该庆幸科学界多了一位卓越的女性科学家,还是遗憾音乐界失去了一位摇滚巨星。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
这让我想起了毕加索说过的那句话:
“小时候妈妈说,‘如果你当兵,你将成为将军;如果你当神职,你将成为教皇。’我想成为画家,于是我成为了毕加索!”
不过,卡罗琳不是选择的医学吗?她又是怎么跟化学结缘的?
Part.2
“这个好难!我好喜欢!
跟我的大脑超配!”
卡罗琳在大一下半学期,从医学预科转到了生物学专业。
第一次上有机化学,她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个好难!我好喜欢!好配我的脑子!”
没错,就是这么凡尔赛!
在其他人眼里,有机化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
在卡罗琳眼里,有机化学异常有趣,充满魅力。
她又转到化学系,开始了奇妙的化学之旅。
虽有天赋,求学谋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学校要求学生找实验室、研究所实践实习,卡罗琳却找不到一个愿意接收她的地方。
那些权威的有机合成实验室,不招女生。
绝望之际,乔·格拉博夫斯基化学教授,向她抛来橄榄枝。
卡罗琳心里犯嘀咕:
这哥只是个助理教授,手下只有一个研究生,跟着他科研前景有点堪忧啊!
不过转念一想:
苍蝇再小也是肉 有总比没有强。
于是,她就去了。
到那一看,傻眼了。
教授安排的课题是——制造一台高精端仪器,还要用鲜为人知的编程语言来编写仪器软件。
这项研究,可谓是一穷二白。
用她的话说就是:
“一切都是从0开始,但我知道前面有一条路,我必须到达。”
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也没有太多计划,埋头去干就完了。
卡罗琳学习了编程语言控制仪器,又将数字信号转化成图形……
最后,她不仅完美制作出一款前所未有的压力波仪器,还凭此项目论文拿下哈佛的最佳高级论文奖。
这份经历带给她的收获很大,她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
“你不必事先就谋算清楚一切,你只需每天坚持做一些事,随着时间推移,道路将变得更加清晰。”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自此以后,卡罗琳放下豪言:
“无论多复杂的仪器,我都毫无畏惧!”
一个新的名号应运而生,她被称为——卡大胆。
她的大胆还远不止表现在学术研究中,还贯穿了她的人生的方方面面。
Part.3
没有路,就自己闯出一条路
卡大胆之所以叫卡大胆,还在于她无畏世俗,敢为自己而活。
18岁那年,她勇敢宣布,自己喜欢女性。
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被允许和接纳的。
卡罗琳冒着前程尽毁的风险,也要选择忠于自己。
现在的她,已经和妻子育有三个孩子,家庭美满幸福。
当年本科毕业后,卡罗琳选择到氛围更自由的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她师从Mark Bednarski教授,开展生物学研究。
这位教授也是个狠人 牛人,他在卡罗琳博三那年检查出直肠癌。
为了跟病魔抗争,他离开实验室,改行学医。
后又成为伯克力大学放射系的教授,跟病魔抗争14年后离世。
言归正传,卡罗琳还没毕业,就没了导师。
怎么办?
一般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只能换个课题组重新研究。
可卡罗琳不甘心,三年付出都打了水漂。
卡罗琳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决定自己指导自己,继续研究原来的课题。
没人带路,就自己闯出一条路!
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艰难又疯狂!
不光要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还要管理实验室、撰写和修改论文、跟期刊编辑“唇枪舌战”……
卡罗琳到现在回忆起来,都忍不住感慨:
“这真是太狂野了!换到现在根本不被允许发生……但当时就有点像闯西部似的。”
卡罗琳凭着满腔热血和惊人的毅力,在艰难困苦中,开始了自己的开挂人生。
- 读博期间,她发表了六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并申请到博士后奖学金。
- 1999年,她成为伯克利大学的副教授,后又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 33岁那年,她拿下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麦克阿瑟“天才奖”,是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 后又斩获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奖,是该奖第一位女性获得者。
- 56岁这一年,她荣获了金光闪闪的2022诺贝尔化学奖。
而她的成就远不止如此。
她还是独具慧眼的伯乐。
卡罗琳建立起一个充满“多元、平等、包容”的实验室,领导了超过250人的研究生,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她是致力于为全人类造福的“化学侠”。
卡罗琳研究的生物正交反应,对研究癌症、免疫疾病、病原体等意义重大。
她志向宏伟,又朴实真挚:
“我很多家人和朋友都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所以我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做出可能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贡献。”
而她的武器,就是化学:
“当世界陷入困境的时候,化学会来救援……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化学侠’。”
她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女性独立和平等发声。
她呼吁化学界接受更多的女性教师:
“在我们飞越冥王星,缓解黑色素瘤的年代,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雇佣和提拔女性教师呢?”
Part.4
天才不可复制,
但优秀有迹可循
天赋不可比拟,人生无法复制。
但这个传奇女人带给我们的教育思考,却足以发人深省。
下面这三个道理,请一定让孩子尽早知道:
- 做个不被定义的自己
“亚洲第一人”格斗冠军张伟丽曾说:
“女孩不应该被性别定义,谁说女孩必须是柔弱的、相夫教子的,不能是强壮的、勇敢的?女孩可以有很多面!”
女孩可以喜欢芭蕾、绘画、钢琴,也可以热爱摇滚、运动、科学。
当然,男孩也可以不被性别定义。
男孩可以追求力量感,也可以喜欢可可爱爱的东西。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明白:
不要被性别定义,
不要被别人定义,
不要给自己设限!
无需取悦别人,你只需取悦自己。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 遇到困难,干就完了!
面对困难和挫折,自怨自艾和唉声叹气,都无济于事。
勇于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敢于大胆尝试,才有机会成功。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见招拆招,干就完了!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中蕴藏着机遇。
- 成功的秘诀就是:热爱 专注
坚持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
所有成功的关键,都源于发自心底的热爱。
只有热爱了,才能激发最大的潜能。
选择了自己的热爱,就要热爱自己的选择,投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才能有所成就。正所谓:“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拥有热爱,专注投入,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当然,我们不是非要教孩子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拥有独立、自由、热情洋溢和潇洒自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