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富兰克林的故事:一代伟人富兰克林的前半生
一段富兰克林的故事:一代伟人富兰克林的前半生第一、富兰克林爱好读书,从未放弃过学习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围绕富兰克林作为一个印刷工人,是怎样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一间自己的印刷所的人生奋斗历程。之前我对富兰克林的认识还停留在小时候读过的课本上写的富兰克林如何用风筝的实验发明了避雷针这个小故事上面,在看了《富兰克林自传》这本自传体回忆录之后,对于富兰克林的人生有了很多的不同方面的认识。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个民族如何完成了民族独立,如何建立了自由民主宪法的基础,富兰克林又是如何一步步的从底层奋斗到了金字塔最高阶层的伟大人生轨迹。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波士顿,他是美国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大陆会议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签署人之一,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从这一系列的伟大头衔中,我们可以看出富兰克林的确是十八世纪美国的杰出人物代表之一。
之前我对富兰克林的认识还停留在小时候读过的课本上写的富兰克林如何用风筝的实验发明了避雷针这个小故事上面,在看了《富兰克林自传》这本自传体回忆录之后,对于富兰克林的人生有了很多的不同方面的认识。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个民族如何完成了民族独立,如何建立了自由民主宪法的基础,富兰克林又是如何一步步的从底层奋斗到了金字塔最高阶层的伟大人生轨迹。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围绕富兰克林作为一个印刷工人,是怎样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一间自己的印刷所的人生奋斗历程。
第一、富兰克林爱好读书,从未放弃过学习
富兰克林家里有17个小孩,他是最小的的男孩子。由于家境贫困,富兰克林真正进学校读书只读了两年,到了十岁就离开了学校,帮父亲做蜡烛维持生计。到了十二岁,他到哥哥詹姆士的印刷所当了一名印刷学徒,但是他一直爱好读书,从未间断过读书写作。他尽量做到节俭生活、不沾染烟酒、勤劳工作,用省下来的钱去买书,不断地从书中总结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自传中介绍他会注意模仿杂志的写作风格,选几篇论文,把每句的中心意思做了简单的摘要,接下来不看原文,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去写出来,然后再跟原文做对比,找到自己写作的缺点并加以修正。注意不断积累词汇,搜罗不同形式的同义词。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哥哥办的报纸上匿名发表的文章都能引起一些当时重要人士的关注。而他的写作能力也让他能更多被人赏识,到最后能独立开印刷所,办报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 富兰克林以书会友,与很多追求进步的青年都成为朋友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慢慢变得优秀。在富兰克林十多岁的交友过程中,我们看出他很注重与那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爱好读书的进步青年成为朋友知己。
在与他的好朋友柯林斯的交往过程中,他发现争辩并不一定就是要把对方逼到困窘的境地,而是要以委婉的方式,不用肯定的口吻去完全否定他人的观点,劝别人接受观点,而不是为了教育别人或者被别人教育,所以不能报着独断的自以为是的傲慢态度。能够善意表达意见的人从来不会使用武断,专横的方式。
口出狂言没有任何理由,
傲慢,源自见识浅薄。
第三、 勇敢追梦,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
由于与哥哥的办报理念相差甚远,也因为富兰克林在当时报纸上对当局冷嘲热讽,他成为当地统治集团严重的“敏感人物”,基于这种种因素,富兰克林决定离开波士顿去外地发展。在朋友柯林斯的帮助下,他独立乘船去纽约。但是旅途中种种际遇,最后他又在别人的指引下,在海上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旅程后来到了费城。当时的他穿着破破烂烂,十分落魄,身上也只有可怜的一点钱,最后他在费城的一个叫凯末尔的印刷商那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终于在费城扎根生活了下来。凭借自身过硬的印刷技术,在他乡,他还混得不错。
第四、 太年轻,轻信了他人,导致流落海外
富兰克林当时只有18岁,在费城,有一个叫基思总督的有名人物非常看重他,这让当时的他受宠若惊,总督让他回波士顿找父亲集资,筹办自己的印刷所。但是以父亲的慧眼,看出当时的富兰克林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当一个独立的印刷所老板,所以婉拒了总督的好意。但是总督却说自己可以出资帮助富兰克林,他轻易的相信了总督的话,并去了伦敦采购机器,结果这一切只是总督的把戏,其实一场骗子的勾当。之后富兰克林被迫留在了伦敦当地一边做印刷工人,一边挣钱,但是他一直让自己多读书,接触更多的优秀的人。
第五、 回到了费城,重振旗鼓
在商人德汉姆的帮助下,富兰克林又回到了费城,当了德汉姆的商店职员,但是两人之后都患病,并且德汉姆去世了,他又一次回到了凯末尔的印刷所,帮他培训新的工人。富兰克林踏实勤奋的工作,慢慢积累自己的资本,但是他一直不放弃要筹办自己的印刷所的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富兰克林追求进步,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的“政治促进会”,富兰克林起草了章程,每位会员轮流提出一两篇道德,政治或者自然哲学的问题,并且在聚会中共同探讨,每隔三个月要写一篇论文,并且当众宣读。辩论秩序由会长维持,辩论以对真理的探究精神为重,不能抱以争抢好胜的态度。
这个社团办的非常成功,一直维持了40多年后来成为北美图书馆的原型加以全美推荐。在这个里面,他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在他后来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印刷所的时候,他还非常的年轻,1730年,他才24岁,已经成功的创立了自己的印刷会所,并且办了一份很成功的报纸,这些都一直在为他赚取巨额的利润。 他在社团结识的朋友中的很多人都为他的事业起步提供了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的竞争对手,因为品性恶劣、人格低下,最后的生意都是越做越差,而富兰克林的印刷所却越来越红火。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太急于求成,而是要静下心来,多多积累资本,多积累身边的人脉,勤奋踏实的工作,等到机会成熟的时候,努力抓住它,才能取得成功。
第五、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总结。
1. 太过于轻信他人,导致受骗。基思总督对他的蒙骗,还有去伦敦船上的两个小偷妓女,对他套近乎,好在他能听取他人的劝告,才不至于惹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 对佛农的35磅,他私自挪用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这笔款的存在。后来,他的印刷所赚到了钱,他连本带利的归还给了佛农。做人一定要有诚信,才是立身之本。
3. 对里德小姐的愧疚,由于自己没有兑现承诺,导致里德小姐随意嫁了人,并且非常的不幸福。之后他重新娶了里德小姐,夫妻非常恩爱。也算是挽救了自己的人生错误。
第六、 人生信念的重要性
书中引用了德莱顿的几行诗句:
存在即合理
虽然那些半盲的人,
只能看见链条的一端中最近的一环,
但是,
他的双眼已经失真,
无法看到那根权衡万物的秤杆。
自传中特别提到了人生信念的重要性。富兰克林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人生信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那些“真实、诚信与正直”才是影响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
富兰克林就是靠着这样坚定的人生信念,加上抓住了有利于自己的际遇,结交了很多真诚的朋友, 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帮他渡过了青年时代的危险期,在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忠告的情况下,使他安全的避开了与陌生人相处中那些陷阱,并且指引他走向了之后辉煌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