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下班后》剧照影片的主人公保罗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普通白领,结束工作后,他在餐厅阅读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著作《北回归线》。这本书以对性极其露骨的描写而饱受争议,同时也阐明了作者对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渴望。相比之下阅读这本书的保罗,是全片唯一一个被麻木的人物,无论是新同事、女艺术家还是服务员,都憧憬着自己的未来。1985《下班后》曾获得1986年第3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所流露出的气质,与马丁·斯科塞斯所导演的大部分电影相背,黑色荒诞光怪陆离的风格牢牢地吸引观众的眼球,通过一个个奇妙巧合的串联,讲述了一个男性在夜晚寻求艳遇未果且经历一系列荒诞遭遇的故事。《下班后》工作照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2)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3)

80年代初的好莱坞,对商业化的追求使得制片厂难以忍受追求风格和个人化的导演。

70、80年代那段时期,是马丁·斯科塞斯最具创造性和探索的岁月。在制作出《纽约 纽约》和《愤怒的公牛》之后,马丁·斯科塞斯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段低谷,前先的《喜剧之王》被评选为“年度烂片”,《基督最后的诱惑》在开拍六周前被制片厂取消制作。经历了来自外部世界的打击和谩骂,马丁·斯科塞斯重新回到独立电影制作,拍摄出了一部容易被人忽视、被埋没的一部佳作。

AfterHours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4)

下班后

1985

《下班后》曾获得1986年第3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所流露出的气质,与马丁·斯科塞斯所导演的大部分电影相背,黑色荒诞光怪陆离的风格牢牢地吸引观众的眼球,通过一个个奇妙巧合的串联,讲述了一个男性在夜晚寻求艳遇未果且经历一系列荒诞遭遇的故事。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5)

《下班后》工作照

影片的主人公保罗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普通白领,结束工作后,他在餐厅阅读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著作《北回归线》。这本书以对性极其露骨的描写而饱受争议,同时也阐明了作者对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渴望。相比之下阅读这本书的保罗,是全片唯一一个被麻木的人物,无论是新同事、女艺术家还是服务员,都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6)

《下班后》剧照

相比于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中的其他主人公,保罗更像是社会秩序下一个被麻痹的普通人。影片以一个沿着对角线的移镜头斜移到保罗面部开始,刚出场的保罗正在指导新同事编写代码。当新同事向他透露自己的长远打算时,周围的其他同事跟保罗一样,像一个巨大机器中的小齿轮一样,熟练且僵化地运转着。

《下班后》的原声配乐十分灵动,以滴答的钟表声和发条声为主调,画里画外敲打着观众的神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充满古典和高雅的巴赫名曲,在全片出现于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场景:下班和上班。犹如监狱般的金属大门割断了公司与外部的联系,如此这首优雅的曲调更像是激活麻木的提示音。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7)

《下班后》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摄影也十分刺激感官,精巧的移镜和变焦营造出一种梦境感。迈克尔·包豪斯当时刚刚开始自己的美国电影时期,此前他拍摄了德国新电影主将法斯宾德和施隆多夫的多部电影。从《下班后》开始,他开始和马丁·斯科塞斯合作,日后共同创作了《好家伙》、《纯真年代》、《无间道风云》等多部经典电影。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8)

迈克尔·包豪斯(中)

《下班后》以保罗为视角,在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图景的同时,表现了底层群众迷失的精神状态和无力的挣扎。

马丁·斯科塞斯延续了在此之前电影中人物和空间关系的设置。谋杀、抑郁、偷窃、婚姻矛盾,这些危机起初被马丁·斯科塞斯藏匿在不同的房间内,等待着保罗一扇又一扇地打开。《下班后》的故事发生在夜晚,偏暗的影调和低饱和度的配色压缩着空间范围,营造出压抑感。目睹一场失手杀人、暧昧对象自杀、与女服务员发生冲突,这些空间范围演绎着保罗的精神状态。当他渐渐无法承受压力而走向崩溃,空间向外部延伸,所有被封锁在室内的危机全部向外界爆发。保罗成为了所有人众矢之的的对象,黑夜里充斥着混乱与无序,这片区域似乎已经与社会脱节。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9)

《下班后》剧照

其中保罗经历的这一系列“巧合”,或者说空间转换,被20美元、骷髅挂扣、镇纸、雕塑等小细节串联。这些物品不仅是设置的一个个麦格芬,更是打开这些房间的钥匙。20美元是保罗当时身上的所有积蓄,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的身份隐喻。走进社会底层,他遗失了身份的证明变成了一个外界者。

关于麦格芬,更值得探讨的是“雕塑”这个符号。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0)

《下班后》剧照

第一次出现是女艺术家正在制作雕塑,她以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为灵感,创作了这个艺术品。保罗第一次接触雕塑是作为一个制作者,帮助艺术家创作这个作品。后来为了逃脱追捕,他藏在了纸质雕塑里。从“制作者”到“艺术品”,雕塑表面上虽然发出了无声的呐喊,但依然无力改变社会的控制。从另一层面说,雕塑也指代自我意识的丧失,被困在其中的保罗,无力破局而出,最后彻底沦为机器运转的零件。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1)

《下班后》剧照

除了展现人们在社会下的麻木之外,马丁·斯科塞斯也在影片中表达了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讽刺。在影片的结尾,两个小偷错把困在雕塑里的保罗当成艺术品偷走,并围绕“音响和艺术”展开一段对话。一个小偷说“越丑的东西就越值钱,你一定不懂什么是艺术”,他的同伙回答道“我不知道,但音响我是一定会拿的”,“音响只是音响,但艺术却是永恒的”。

80年代美国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将娱乐消费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此时渐渐畸形化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商品对于欲望的满足已经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人们也过度追求物质从而无视精神价值。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2)

在影片的结尾,困在雕塑中的保罗戏剧般地回到了公司门口。回到熟悉的办公室,电脑显示器浮现出“GOOD MORNING PAUL”,一夜奇妙疯狂的遭遇似乎从未发生,已经失控的生活又回归了正常。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3)

《下班后》剧照

就像学生时期的上下课铃,等待通勤的地铁到站声,路口的红绿灯,规章和秩序使人趋于平静与麻木。就像《北回归线》中所说的:我已完全丧失时间和空间幻觉,与此同时世界沿着一条没有轴的子午线在上演它的戏。在这转瞬即逝的永恒中,我觉得一切都有道理,都是完全顺理成章的。我体验到将这一团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抛之脑后的思想斗争。我感受到如在杵臼中被捣碎的苦痛,以及掩面痛哭的悲哀。

最后,祝各位周一快乐。

我崇尚自由从来不被爱束缚(可我的四肢却戴着镣铐)(14)

《下班后》剧照

(图源网络,侵删)

The End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 【 放映员波洛斯 】

头条新闻 | 【 放映员波洛斯 】

百家号 |【 放映员波洛斯 】

知乎 | 【胶片放映员Poros】

网易新闻 | 【 放映员波洛斯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