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的根源,文明冲突是否存在
文明冲突的根源,文明冲突是否存在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的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民族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当不同的文明相遇时,受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交流模式,并对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影响,同时,又会反过来对文明本身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情感不能代替理性。良好的愿望所能够屏蔽的,只能是眼界而不是事实。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将“文明冲突论”斥为新种族主义。2019年5月15日,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当前,国际上有些人鼓噪所谓‘文明冲突论’,这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这个观点也为我国的许多学者所认同,如有的学者明确指出,“文明”和“文明”是不会冲突的,文明与野蛮才会冲突,文明与文明之间相合的可能性远大于相争的可能性。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过去,中华文明没
——“文明冲突”与形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因素(1)
2019年4月29日,当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将美中关系公开界定为“文明较量”,并声称“中国是美国全球意识形态竞争者,这是我们首次与拥有强大国力的非白色人种对手进行的战斗”、美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时,世界舆论为之哗然。
“文明冲突”的提出,可追溯到上世纪末。当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以意识形态冲突主导的冷战结束之后,“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时,遭到了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实世界,文明冲突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为社会和学术界主流群体所认可。
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将“文明冲突论”斥为新种族主义。
2019年5月15日,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当前,国际上有些人鼓噪所谓‘文明冲突论’,这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
这个观点也为我国的许多学者所认同,如有的学者明确指出,“文明”和“文明”是不会冲突的,文明与野蛮才会冲突,文明与文明之间相合的可能性远大于相争的可能性。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过去,中华文明没有和任何文明产生“文明冲突”,现在、未来也不会与其他文明产生“文明冲突”。
情感不能代替理性。良好的愿望所能够屏蔽的,只能是眼界而不是事实。
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的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民族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当不同的文明相遇时,受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交流模式,并对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影响,同时,又会反过来对文明本身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从交往方式上看,必然多种多样,但“大致而言,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交往形式。”假若以直线来表示,直线的两端分别为“暴力”与“和平”,中间的数值为0.两种文明相遇前的状态处于0点。当它们相遇时,必然会偏向一边:无论是暴力的一边还是和平的一边。
从目前所认可的文明之间的交往模式来看,大部分文明相遇之后,“暴力”与“和平”是同时存在的,纯粹的“和平模式”或纯粹的“暴力模式”是不存在的。
用坐标轴来表示:“和平”与“暴力”分别为坐标的横轴和纵轴,其刻度代表了“和平”或“暴力”的强度,文明交往模式处于横轴与纵轴之间的区域。在文明交往的不同时段,因“和平”与“暴力”强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交往模式。
也正因为在交往过程中暴力因素或多或少地存在,文明冲突不可避免,或者说是不同文明相遇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阶段性的常规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