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二)作为军中的“罗明”被公审之前的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对主席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进行了猛烈批评,并撤销了他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被迫靠边站。此战,战役组织非常匆忙,主力3军团是经过1天多的强行军赶到战场的,而敌人则是以逸待劳;由于通讯联络不畅,2个军团的战役协同也不好。结果没有达成歼敌目的,战斗失利,红军伤亡1000多人,连彭雪枫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这次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战役组织过于匆忙。但当时,苏区正在开展反“罗明路线”,正在寻找军中的“罗明”。最初是想整红3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但彭德怀一来没有直接指挥这场战斗,二来他在红军中的威望很高。于是,便将责任推到萧劲光身上,将其撤职并送往审查。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罗明路线”:罗明之前是福建代理书记。1932年下半年,罗明领导的闽西苏区在主席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933年1月,罗明据此写了一篇文章

四野战将系列75:萧劲光(二)

作者:桅杆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参加过北伐战争。进入苏区后,经过2年多的战争锻炼,军事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丰富,已经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33年1月以后,留苏派已经掌权,有留苏经历的萧劲光应该得到重用才是。可是当年11月,萧劲光却因浒湾战斗失利,被撤职审查,后被公审,差点被判死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件事。

(一)对战斗失利并无责任,却被撤职审查

1933年9月下旬,蒋军开始对江西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28日,苏区北大门黎川失守。当年10月,红7军团成立,寻淮洲为军团长,萧劲光为政委。随后,敌军1个师由黎川向浒湾前进。总部研究后,计划组织红3、红7军团发起浒湾战役。其设想是先消灭黎川之敌,再相机收复黎川。11月中旬,总部命令红7军团归红3军团首长统一指挥。当时,因军团长彭德怀生病,战斗由4师政委彭雪枫负责指挥。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1)

此战,战役组织非常匆忙,主力3军团是经过1天多的强行军赶到战场的,而敌人则是以逸待劳;由于通讯联络不畅,2个军团的战役协同也不好。结果没有达成歼敌目的,战斗失利,红军伤亡1000多人,连彭雪枫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这次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战役组织过于匆忙。但当时,苏区正在开展反“罗明路线”,正在寻找军中的“罗明”。最初是想整红3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但彭德怀一来没有直接指挥这场战斗,二来他在红军中的威望很高。于是,便将责任推到萧劲光身上,将其撤职并送往审查。

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罗明路线”:罗明之前是福建代理书记。1932年下半年,罗明领导的闽西苏区在主席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933年1月,罗明据此写了一篇文章,总结前期闽西游击战争的体会,并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展,对敌正规军不能死打硬拼,而要采取游击战、运动战,同时反对“猛烈扩大红军”等。这就是所谓的“罗明路线”,实际上是主席反围剿军事战略的体现。这与博古等人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和正规战、堡垒对堡垒等战略完全不符,因而被说成是“对革命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进而在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的斗争,一大批干部受牵连。

之前的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对主席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进行了猛烈批评,并撤销了他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被迫靠边站。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2)

(二)作为军中的“罗明”被公审

萧劲光被撤职审查期间,总部派彭德怀调查浒湾战斗失利的责任。调查结果是,萧劲光并无责任,彭总如实报告了总部。但博古等人一心要找“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于是把黎川失守问题翻出来,准备拿萧劲光当“典型”。

1933年9月25日,敌军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首先动用3个师的兵力进攻苏区北大门黎川。当时萧劲光是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兼政委,有防守黎川之责,但一来总部并没有下达坚守黎川的命令;二来黎川当时没有作战部队,只有一个70人的教导队,根本没有防守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劲光赶在敌军合围之前,将人员和物资撤出了黎川。这就是黎川失守的经过,此后1个半月时间,从没人提过追究责任之类的事,期间总部决定成立红7军团,还让萧劲光负责筹建,被任命为政委,并命令他率部配合3军团作战。

博古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萧劲光却不战而撤出黎川,是“逃跑主义”的典型。实际上,整萧劲光是早有准备的:在对其撤职审查的当天,周副主席给他看了一份《铁拳》杂志,居然是“反对萧劲光机会主义专号”,内有3篇文章,其中1篇是周写的《反对红军中以萧劲光为代表的罗明路线》。这实际上是对他进行定性了。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3)

萧劲光当即进行了申辩,但“虽然事实有出入,但组织上已经决定在军队中开展反对以你为代表的路线斗争,以教育全党。你应该服从决定”。随后,对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批判。不久博古对他说,“决定公审你”。

1934年1月6日,苏区最高法院组织临时裁判庭,对萧劲光进行公审,罪名有二:主罪是丢失黎川,其次是浒湾战斗丢弃伤员。最初,参加公审旁听的各部队和苏区代表群情激奋,高呼口号,“要求严惩”。萧劲光本人申辩后,大多数旁听代表不喊口号了。虽然两项罪名均是无中生有,但裁判庭还是宣布对他“双开”,并判处有期徒刑5年,无上诉权。

公审之后,萧劲光立即被关押。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4)

(三)萧劲光同主席“执行的是同一条路线”

据知情人回忆:在公审前研究对萧劲光的处罚时,有人主张判处死刑,并已经做出决定。但主席坚决反对。因为杀戒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时任总政主任的王稼祥也坚决反对这样做,拒绝签字。这样,才改成上述判决。从相关资料看,王稼祥到苏区后,是“28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最早认识到主席路线正确的人。实际上,周副主席、张闻天等人,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主席路线的正确。

实际上,博古等人打击罗明和萧劲光,其实质是指向主席的。这一点,李德在《中国纪事》中的一段话可以佐证:在谈到罗明和萧劲光“逃跑路线”时,“博古告诉我,不要谈及这个问题,毛对这个问题反应很敏感,因为从根本上说,他同罗明和萧劲光执行的是同一条路线”。

萧劲光被关押1个多月后被释放,安排到红军大学当教员。不能不说,在那种严酷的形势下,萧劲光真的是非常幸运。当年有多少优秀干部被错杀啊。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底,周副主席找萧劲光谈话,说主席“又回到了领导岗位上。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决定取消对你的处分,恢复你的身份,还考虑重新安排你的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萧劲光同主席“执行的是同一条路线”。

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萧劲光两次留学苏联(5)

从一年前的军团政委,到险些判死刑,不久之后(1935年7月)调红3军团任参谋长,再到1937年2月升任总部参谋长。萧劲光短时间内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落大起。其中缘由,是那场斗争的产物,他个人只是恰巧处在那个位置上。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