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梅兰芳演哪个角色?霸王别姬影评系列
霸王别姬梅兰芳演哪个角色?霸王别姬影评系列1949年,受邀出席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庆典;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大师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相关大事年表:生旦净末丑,梅兰芳唱旦角,即女性角色,胡须是男人的标志,梅兰芳蓄须即表明从今以后退出梨园行,不再唱戏。梅兰芳蓄须明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刮掉胡须,重新登台唱戏。
前言一般认为,李碧华女士在创作程蝶衣这个角色的时候参考了梅兰芳先生的相关事迹,他们二人之间是否有区别呢?假设有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个人理解他们两人最大的区别不是:京剧艺术成就的高低,而是爱国情怀的差异。
正文梅兰芳大师受人怀念,不单单是因为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多的是源于他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京剧大师,他改写了人们: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观念,洗刷了人们传统理念中:戏剧是下九流的的理念。
爱国情怀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梅兰芳在北平义演三天,为中国军队筹集医药费。随后日军逼近山海关,梅兰芳举家从北京迁到上海。国民党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中均采取不抵抗政策,举国哗然!为激发民众抗日决心,梅兰芳编演新戏《抗金兵》,戏中内容大致为:南宋末年,金人入侵,南宋分为主战派、主和派,主战派包含:韩世忠、梁红玉,主和派包含:宋高宗、秦桧,之后主战派率兵大破金军。梅兰芳编演此戏是希望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希望中国可以全力抗日。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了营造“大东亚共荣圈”的氛围,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在此期间多次谢邀并蓄须明志。
生旦净末丑,梅兰芳唱旦角,即女性角色,胡须是男人的标志,梅兰芳蓄须即表明从今以后退出梨园行,不再唱戏。
梅兰芳蓄须明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刮掉胡须,重新登台唱戏。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大师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相关大事年表:
1949年,受邀出席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庆典;
毛主席接见梅兰芳
1951年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1952年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
1956年5月,应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前往日本(原计划不去,但经周总理晓之以理后欣然前往);
1956年7月9日,梅兰芳担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1957年:北昆建院演出《游园惊梦》后梅兰芳与周总理合影;
1959年3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历史剧《换了人间》第五集:毛主席、周总理、朱副主席曾到场观看他的绝技《霸王别姬》的表演,并对其过往行为作出肯定,予以表扬!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丰子恺
梅兰芳大师一生三次踏上日本国土,而这三次期间均在中日友好期间,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优伶一样可以爱国,再不是人们心目中的:下九流。
蝶衣表现相反,蝶衣虽然是位京剧大师,但在剧中很少表现他的爱国情怀。
1、学生游行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学生上街游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增兵华北!恰巧碰到小楼和蝶衣一起出来,言语不和发生冲突,后被那坤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都是一个老祖宗”巧妙化解。事后小楼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只是装腔作势而已,蝶衣表示:领着喊得那个唱武生倒不错。
给蝶衣打伞的是京剧演员宋小川,曾在《大宅门》中饰演以梅兰芳为原型的万筱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们只能以游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通过游行宣传可以号召更多的人捐钱捐物,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战之中,为抗战做出自己的一丝贡献!
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从五四运动始,学生能力虽微,但却能尽自己的力量保卫国家。
小楼、蝶衣在此期间毫无作为,蝶衣一句:“领着喊得那个唱武生倒不错”,可见即便日军兵临城下,他心中仍无忧患意识,不了解先有国后有家的道理,这和少年时代只学戏不学文化课有一定关系,当时持这种态度的人也不在少数。
2、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举行庆典,国民党兵丁毫无纪律意识,在戏园里嚷嚷乱叫并拿手电筒乱晃,蝶衣怒不可遏,唱:“只听得众兵丁们议论,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心”但仍不能制止骚乱行为,后因小楼一句:连日本人也没这么闹过,从而大打出手,发生大规模肢体冲突!
中日军民素质对比:青木初次听蝶衣唱戏唱到高潮时做了四个动作:手中指挥刀递给旁人、起立、脱手套、鼓掌;后蝶衣为救小楼给青木唱戏时有两个场景:里面坐的军官整齐划一,外面站的士兵笔直挺立,均没有出现因为看不清、听不清而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现象,唱完后整齐鼓掌。
而中国军队在抗战庆典上的表现不尽人意,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中国历经多年军阀混战,国力贫弱不堪,国民素质较低,很多军队都没有经过正规化的训练,很多人都来自于农村,没有上过学,因为吃不饱饭所以从军,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偏低。
电影里面这样设定剧情可能是想表达:日本军队没有想象中的差劲,而国民党军队未必都是高素质精英。
不论剧情如何设定,终归一点:素质的高低不能改变当时敌我两国的态势,日本属于侵略战争,中国属于卫国战争。
《亮剑》剧照
小楼说:连日本人也没这么闹过,从道理上讲可以讲的通,但是对于苦战八年的中国军队讲可不是这样,他们身边多少人因为抵御外来侵略而倒在了血泊中,有多少人因为身负重伤而落下终身残疾,有多少亲人在战争中丧生……历经八年抗战,对日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点。
中国有两次被异族完全征服,一次是:宋朝被蒙古完全征服,一次是明朝被清朝完全征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面临第三次被异族完全征服,这种国仇家恨、血海深仇不是抗战结束后就能轻松化解得了,直到2012年钓鱼岛事件,中国反日情绪再次高涨,出现了打砸抢烧日货的事件,抗日剧一时疯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抗日神剧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时国民党兵听完小楼的劝解后,已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问题,准备坐回座位重新听戏,但一想到小楼的话,内心反日情绪瞬间膨胀:“可是有一样!替日本人叫好成不成?不成!打!”
这个军官胳膊上面绑着绷带,很明显是在战场上留下的,不知道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过几个月直接拆掉就可以,还是会落下终身残疾!子弹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现在电视剧普遍夸大了人体的承受能力。
对于挟胜利之威、自恃国家功臣的兵丁看,即便是告到高层领导那也不用担心,高层领导可能也会说:打的就是他这样的,谁让他嘴欠……
后蝶衣犯汉奸罪被抓进去,审判时说:堂会我去了,我也恨日本人,可是他们没有打我(旁听席议论纷纷)……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旁听席举座哗然)。
百姓虽然盲目,却也有自己的理念,蝶衣的言语触碰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底线,引起人们不满。他早段时间去给日本人唱戏乃无奈之举可以理解,但在这种条件下又重蹈了小楼的覆辙,事后幸得一喜欢听戏的司令官相救,如若不然,以当时情景恐怕终将成为:冢中枯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蝶衣已经有了艺术无国界的理念……
3、新中国成立庆典上,蝶衣因长时间抽大烟导致嗓子沙哑从而唱错,这个时候新军给了他很大的理解,仍为其鼓掌,蝶衣刚看到他们鼓掌时表示感谢,后听他们唱起他们自己的歌时,则又表现出意外的表情,可能在他看来:砸不砸场子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能不能欣赏自己的表演,以当时的表现看,他们有一部分能欣赏,但有一部分还无法欣赏。并再次一语双关:真的成了献丑!
旧社会出现这种情形一般会砸场子,所以那坤才会那么紧张,可以回忆下电影开场时因小癞子逃跑而导致地痞砸场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带来了新的气象,一扫国民党军队顽劣不堪的气息,同时也没有地痞流氓的流气,当时的蝶衣恐怕对此还没有意识到。
之后讨论现代戏,蝶衣支持传统京剧,对于现代京剧没有给予一定的支持,观点不同可以理解,但也要与时俱进,现代京剧在后续几十年里成了家喻户晓的文艺作品,很多人不识字,但是一说起京剧便兴高采烈,还会时不时的唱上几句。
既然新军可以对他的失误表示理解,那他为什么不能对现代京剧予以一些指点和支持呢?小四的言语过激是一方面因素,但他后续似乎也没有表现出对现代京剧的支持。
小楼说他:世上的戏唱到哪一出也不知道,其实小楼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相反,这里有一个人看得很清楚:那坤!圆滑处世,多次解围!
一九四八年,国民政府离开大陆前即感慨:“我们旗人好歹还坐了三百年天下,这民国才几年呀,说话人家就兵临城下了!共产党来了,也得听戏不是?新君临朝,江山易主,庆典能少得了您二位吗?咱们就等着点新票子吧!”时代变迁、惊天辟地的大事小楼和蝶衣全无反应。
讨论现代京剧时,那坤主动发言:“自打把这戏院交给咱国家,咱就都是新人了,程同志,这不对,这现代戏它是个新事,咱们应当拥护,应当支持啊!”
那坤作为戏院老板,对于外面的事情关注度要更高一些,当然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这是商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往下延伸涉及:商品经济和农耕经济哪个更能推动国家发展,以目前这个阶段看:商品经济比农耕经济更能推动国家发展!
他在关注外部事物的时候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前提,至于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之间的所有问题都不重要,既然国家目前大力推广:现代京剧,那么他就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好了说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差了说是:阿谀献媚、曲意逢迎。
不过以事实情况看,现代京剧即革命样板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宣传,即便到后期:八亿人八个戏,仍是京剧发展的一个高峰,而蝶衣在此固守传统京剧,间接错过了这一发展机遇!
当然,即便他能预知未来,恐怕也不会支持现代京剧,因为他在做事时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受外界影响轻易改变。
总结三个问题汇总起来都集中体现在一个点上:蝶衣因为早年受到的教育影响,心中并没有对国家的发展有过多关注,而他平时想的只有:京戏、小楼。
平庸之人更显悲剧,这样才能和小楼相得益彰。假设蝶衣有着非凡的成就,有着脱尘出俗、超凡入圣的一面,就会和剧中其他角色不相称,也许会造就程蝶衣的成功,而不会造就《霸王别姬》整部影片的成功!
相关链接: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1):爱逃跑的小癞子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2):真假霸王段小楼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3):蝶衣难懂之谜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4):蝶衣成长之谜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5):小四蜕变之谜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6):程蝶衣VS林黛玉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7):程蝶衣VS晴雯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8):程蝶衣VS韦小宝
《霸王别姬》影评系列(10):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