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乡土历史:桂东最古老的民俗 春社
桂东乡土历史:桂东最古老的民俗 春社“春社”节日是定在哪一天? 由于勾龙为人间做了好事,黄帝便封他“后土”的官职,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人们为了纪念勾龙对治水平整土地所做的贡献,把勾龙奉为“土地神”。在每年春社日祭祀他,土地是先民的命根子,社祭发端于对土地神的自然崇拜。所以后来这一天却形成了节日。 “春社日”是我国汉族最为古老的民俗节日之一。桂东人把“春社”读音读成“春所”,桂东汉族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叫祭社(所)。 相传,古时水神共工长着满头的红发、人脸蛇身,生性脾气暴躁。共工生了好几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叫勾龙的儿子最好。 有一天,共工和天神打仗,结果把撑天的柱子撞折了,弄得天崩地裂,好在女娲炼了五彩石才把天补好。而洪水泛滥造成的大地裂缝则由勾龙填平整好。
朋友,你读过鲁迅的《社戏》吗?圆月、夜空、石板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豆麦散发出草香味,河边小草、朦胧月色、淡黑群山、依稀的村庄、宛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很普通的景色,经过鲁迅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神仙美景。
《社戏》已选入中学课本。社戏是每年在春社日中所演的“年规戏”。你从社戏一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同时更激起别井离乡游子对家乡的一种乡愁。
春社节日的由来
什么叫春社呢?“社”在《字典》中解释: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春社日”是我国汉族最为古老的民俗节日之一。桂东人把“春社”读音读成“春所”,桂东汉族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叫祭社(所)。
相传,古时水神共工长着满头的红发、人脸蛇身,生性脾气暴躁。共工生了好几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叫勾龙的儿子最好。
有一天,共工和天神打仗,结果把撑天的柱子撞折了,弄得天崩地裂,好在女娲炼了五彩石才把天补好。而洪水泛滥造成的大地裂缝则由勾龙填平整好。
由于勾龙为人间做了好事,黄帝便封他“后土”的官职,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人们为了纪念勾龙对治水平整土地所做的贡献,把勾龙奉为“土地神”。在每年春社日祭祀他,土地是先民的命根子,社祭发端于对土地神的自然崇拜。所以后来这一天却形成了节日。
“春社”节日是定在哪一天?
宋《岁时广记》云:“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也是说在立春之后的第五个逢戊日是,即春社。所以春社日是没有固定的日子。得靠懂得六十花甲子的人才能推算出这一天的(春社日:每年是不同的日子。例2016年3月17日。2015年3月23日。2014年3月18日)。古时,朝廷在北京设有社稷坛。在春社这一天,举行大祭土地神。
古时曾有《皇帝耕田图》年画。期望天下能出一开明君主,亲自耕耘,体恤民苦,让百姓丰衣足食。你看,画中龙袍皇冠皇帝手扶犁耙。后面跟着一大臣,一手竹篮,一手撒种。侧边有个七品县官帮牵牛。远处是挑篮送饭的宫女和皇后。旁边打油诗:
“……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春社”在甲骨文中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祈祷土地给予恩赐,祈祷谷物丰收,所以在春社日进行对土地神、谷神进行祭拜。向土地神祈祷请求赐予丰收。湖南桂东毫不例外。在城乡均设“社稷坛”。
春社“坛官”安设何处?
“民以食为天”。桂东人对土地神(社)、五谷神(稷)是非常敬畏的。古时,桂东县村村寨寨均设有“社稷坛”。桂东人把“社稷坛”敬称“坛官”“社官”。
什么叫“坛”呢?坛却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也就是说是僧与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社,土地神。稷,五谷神。“社稷坛”顾名思义就是祭祀土地社与五谷神的地方。
那么,桂东县城古时的社稷坛(坛官)设在何处呢?
清《桂东县志》“祀典志”:【社稷坛】社稷坛坛址:在邑署东。
《嘉庆.郴州总志》卷之三十(263页)看到:桂东县祀典【社稷坛】“在县城西大杨梅寨下”。
一个说是在东方;一个说是在西方。究竟是在哪为准呢?也许这两个地方都被设立过社稷坛。
清《桂东县志》“祀典志”:关于【社稷坛】又有记载:按汉始以郡县祀社稷。明洪武元年,颁坛制于天下,郡邑左社右稷;十年定同坛同祭,清朝因之。
把土地神的神号取名为“桂东县社之神”“桂东县稷之神”。(石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埋于坛上正中近南,距坛边二尺五寸止。露圆尖,余埋土中。神牌二,以木为之。朱漆青字。高二尺四寸。广六寸。座高五寸,广九寸五分。临祭设于坛上。祭毕送藏神库。)
祭期时间,设为每岁春、秋仲上戊日致祭。
以上是县府公祭所设的《社稷坛》。桂东乡下的各村寨也设立社稷坛(坛官)。那么这些坛官究竟设在村寨的何处呢?
“城有城隍,乡有土隍”。古时桂东县的村村寨寨的“坛官”遍地开花之状。几乎每个小村子都有“坛官”。有的村子会建“土隍庙”(普乐东水旧时有座土隍庙)。很多村子把坛官设立在自然村的入口处(或水口里)的道路旁。
最原始的土地神——坛官,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土堆。后来桂东将“坛官”改成是一块象征意义的厚厚的长方形石块。石块上面刻有“社稷之神”、“**地社之神”或“**地稷之神”。也有四周护石围着中间一块刻有“社稷之神”的长方形石块。
民间有禁忌。凡路过之人,不得在设坛处撒尿解手,说这地方有“射”会伤人。也却是说如果你这样对土地神非常不恭,却有灾祸会来报应你。
古时桂东人还有进行家祭的习俗。即在早上与晚上有向 天神、土地神、家神、灶神各上一柱香。这些信仰一直沿袭至今。在农村中有的家庭中时而可见。
民间桂东人在自已屋场厅堂中央神龛脚下也会立上“土地神”的神位。神主牌是高二尺余、长宽各二寸成方形的木牌做成。木牌上用朱砂书写“**居土地位”,木牌顶上用红绳扎上红布,三分之二露在地面上,三分之一埋在地下。
旧时,在深山中,桂东民间人会选择一株大树,在树下摆上三块石头,把这三块石头当作象征是山神(土地神、坛官)烧香燃烛祭祀。打猎者与砍木者往往在开山前会这样祭山神的……
随着岁月的推移。在文革之后桂东县境内却看不到一座“坛官”了。只留下以坛官命名的地方。如:坛官垅、坛官前、坛官窝、坛官下、坛官盈、坛官埂、坛官排等。象原来设过“坛官”的老地方,至今人们心中还有着敬畏感。
民谣:
坛官本姓张,土地管一方。
诚心石为神,有钱建土隍(土隍庙)。
祭祀前应做哪些准备?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每到地形险恶人迹罕至的地方,都会召来当地的土地公公,询问此地有些什么妖怪恶魔,或询问当地最近发生的一些什么情况。这就是专门管理一方土地的神明——土地神。
土地神,古时描述是众神中最不起眼、地位相当低微的小神。但在民间中却是供奉最普遍的神祇之一,人们特别敬拜,常年香火不断。
春社日祭祀坛官举行仪式之前,事先要做好那些准备呢?
春社古老的祭祀仪式,如今人们只能在电视片中看到,在桂东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看到了。据《桂东县志》中载:事先做好祭祀礼品的准备。这些放在香案中的“陈设”有祝版一(有架);帛二(黑色的布,长一丈八尺);羊一、猪一(同俎);铏一(和羹);笾一(枣、栗、形盐、藳鱼);豆四(韭菹、菁菹、醓醢、鹿脯);簠二(黍、稷);簋二(稻、粱);尊一(有勺、疏布幂)等。
祭前,必须进行三天斋戒。前一天把社稷坛打扫干净,全面布置好,有专人(委员)把祭牲检查好,监视屠夫按规矩宰杀牲口。然后,专人补服至坛,封帛毕。礼生引至省牲所省牲。礼生接好毛血,放在供香案上。行一跪三叩首礼。礼毕退下。
春社节日的其他活动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是唐代王驾《社日》的诗。写得很美,诗人在鹅湖山下,看到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桂东人在春社日。大家一样会聚在一起宴饮。正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解释:“立春以后向土地‘社公’祭献的日子。在那一天,民间音乐箫鼓在山村震响,老百姓带着虔诚的心情祭社公,借此兴高采烈聚会。”
“社火”。 是古代巨大庆祝“春节”传统庆典的狂欢活动。并不是在春社日进行的。演员的动作表演,配以旌旗、仪仗、罗、鼓、铙、郄等,规模浩大,场面热烈壮观。不受时空、内容的限制,从上古的三皇五帝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轶闻野史,传奇英雄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演。可说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在湖南桂东叫“舞龙灯”。
春社日,在祭祀社神后,在庙内或野台演出的戏剧,称“社戏”。乡村兴办“十大碗”的酒宴,城里兴办“大小酒”。这餐酒宴称“社饭”。
听老人说:在春社的这一天,村里人分成三部分进行安排。
一、村中长者与儿童参加春社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对后代们进行一次爱护土地,敬重土地的一个良好教育。
二、家庭主妇们集中在一起煮菜做饭,进行办好宴席事宜。把好菜好饭做出来,全村人好好地庆祝一番。
三、其余的村民参加修路架桥等劳动。古时桂东人对公益事业是无私地奉献。也体现桂东人是对土地敬畏和尊重的一种举措。
这一天,乡亲们的投工投劳与出资赞助将会记在红纸上,一式两份。一份出榜公布,一份焚化在“坛官”神位前。
大家吃过社饭后。各人搬着板凳兴高彩烈地到宽敞的土坪上看社戏。
春社日,在束缚较少的唐宋时代,社会宽松,春社为人们提供了狂欢放纵的大好机会,民众在社日尽情欢娱,也给春回大地增添了不少喜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