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万科城小区规划(8年涌入40万人万科拿地600余亩)
兰州新区万科城小区规划(8年涌入40万人万科拿地600余亩)之后,兰州新区管委会陆续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了投资近25亿元、累计50.75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这座规划中的新城搭建好了骨架。这一年,西部第二轮大开发正式启动,十几项新规划、新政策出台,明确提到了支持兰州跳出老城建新区,这让处在两山一河狭谷中的兰州,迎来了发展机遇。其实自清末开始,秦王川就一直是兰州重要的发展地带,清末陕甘总督升允、民国南京政府都提出过对秦王川实施引水工程,并制定过详细的规划。不过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秦王川的引水工程和大规模发展之路才悄然开启。历时39年,“引大入秦”工程终于在2015年4月28日全面竣工,这是秦王川迈向快速发展期的标志。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秦王川逐渐改头换面,主城区发展趋于饱和的兰州,也把“副城”的构想投射到这片高原盆地上。其实早在2010年前后,兰州新区的相关规划就已被搬上桌面。
50多年前,秦王川一眼望去,尽是沟谷丘陵和洪积平原。
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兰州来说,地势平坦的秦王川,就是城市发展的最佳储备地。不过当时,秦王川还无法纳入兰州城市建设的范畴,一方面在于当时兰州主城区还未发展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区域内极度缺水。
水源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水源稀缺的秦王川,注定要掀起一场有关取水的“革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引大入秦”工程率先浮出了水面,把120公里外的大通河水引入秦王川,成为了这块“储备空间”发挥功能的“良药”。之后,“引大入秦”工程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等项目,一步步为秦王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王川开始逐渐褪去曾经的面貌。
其实自清末开始,秦王川就一直是兰州重要的发展地带,清末陕甘总督升允、民国南京政府都提出过对秦王川实施引水工程,并制定过详细的规划。不过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秦王川的引水工程和大规模发展之路才悄然开启。
历时39年,“引大入秦”工程终于在2015年4月28日全面竣工,这是秦王川迈向快速发展期的标志。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秦王川逐渐改头换面,主城区发展趋于饱和的兰州,也把“副城”的构想投射到这片高原盆地上。
其实早在2010年前后,兰州新区的相关规划就已被搬上桌面。
这一年,西部第二轮大开发正式启动,十几项新规划、新政策出台,明确提到了支持兰州跳出老城建新区,这让处在两山一河狭谷中的兰州,迎来了发展机遇。
之后,兰州新区管委会陆续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了投资近25亿元、累计50.75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这座规划中的新城搭建好了骨架。
兰州新区“高举高打”,快速开启了城市建设之路,也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2011年11月25日的头条,主持人张宏民、李瑞英面对镜头,以“西部,正以速度缩短与东部地区的距离”为主题,对兰州新区展开了大幅报道。
2011年大力建设的兰州新区 来源:央视新闻
2012年8月,兰州新区正式被批复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正式在秦王川拉开序幕。
兰州新区获批后,早早确定了四大战略定位:一是西部的重要的增长极,二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三是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四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当时的规划里,兰州新区将在当时10万人的总人口基数上,打造出一个百万级人口的新城。
虽然兰州新区的起步足够璀璨夺目,但在之后,这座建设中的“新城”还是被裹挟在了质疑中。兰州人对新区的评价并不友好,“切尔诺贝利的既视感”“下一个白银市”“自然环境太差了”等说法不胜枚举,甚至有媒体以“鬼城”之名冠之。
时至今日,兰州新区已发展八年有余,曾经的负面评价逐渐褪去,兰州新区也开始驶入城市建设的“快车道”。因为在蓄力开拓的过程中,兰州新区已经结出硕果。
兰州新区共分为中川园区、秦川园区、西岔园区三大园区,包含了精细化工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产业园、保税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科教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以及中心城区等不同功能单元,一座规划细致的大城样貌已然显露。
其中,科教产业园区已有十余所高校进驻;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有长飞光缆光纤、兰州时昶水工、兰晶光电、蓝科高新等企业进驻;生物医药产业园有兰药药业、锦东生物、慈济药业、佛慈制药等企业进驻;文化旅游产业园已有长城影视城、西部恐龙园等项目运营;新材料产业园已有蓝天浮法玻璃、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等企业进驻。
近些年,兰州“出城入园”推行顺利,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也成果颇丰。
在积极引进产业的过程中,兰州新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了产业项目760多个、总投资3700多亿元,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兰州新区中心城区东南侧形成的生态居住区,目前已有数十个房地产项目,其中不乏品牌房企开发的大盘。就在2021年,万科也在该区域内拿地673亩,正式进驻兰州新区,成为了浩浩荡荡的开发大军中的一员。
从目前的建设结果来看,兰州新区已经初具规模。房企集中进驻,也是因为看好兰州新区的发展趋势。逐渐成规模的城市功能区,不断吸引着房企进驻开发,再加上持续发力的“大基建”,兰州新区的人口增速也一路上升。
兰州新区现状 来源:兰州新区管委会
近两年轰轰烈烈导入的巨量人口,才是兰州新区蝶变的资本。
2020年11月,兰州新区实有人口已达到46.5万人。数据显示,2020年,兰州新区入学儿童增长5000多人,产业工人和务工人员增长5.2 万人,人才引进1.3万余人,国企招聘3000多人。
除此之外,兰州新区还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安置,为甘肃各个市州受灾群众提供居住空间和就业岗位,吸纳了众多人口。2021年上半年,兰州新区移民搬迁工作已经常态化,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大量的人口集中安置,为兰州新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兰州新区已是一个实有人口接近50万人的城市。相比于刚刚批复时10万人的人口基数,兰州新区在8年间,吸纳了近40万人涌入其中。
注:实有人口为“特定时刻,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口数”,并非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为“在特定区域生活半年以上的人口”。
至此,一个信号隐隐显现:人口暴增的兰州新区,已经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其实,近两年人们涌入兰州新区,不仅是因为这里已经从曾经的落后样貌中脱离了出来,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还因为其正处在“项目兑现期”和“发展成熟期”,未来几年,兰州新区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2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先关报告和规划相继被批复。在规划中,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新增约1141.14公顷(约17117亩)用地,未来将建成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等。
到2030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将是现状总量的2.5倍。
按照经济规律,大型枢纽机场客运量每增加100万人,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带来直接就业岗位1000个、间接就业岗位2000个、区域性就业岗位1500个。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建成运行后,可增加就业岗位17.1万个。
届时,兰州新区的产业布局、人口还会提升到崭新的层次。
基建发力、产业聚集、人口导入……短短八年,兰州新区用良好的成绩碾碎了曾经的质疑,并驶入了城市发展新时期的“快速路”,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此同时,兰州新区也在积极融入战略规划,为未来的发展规模和城市布局奠基铺路。
在整个“大兰州”战略布局中看,随着兰州“一心两翼”战略的推进,兰州新区与兰州市区之间的衔接板块相继成熟、基础设施快速兑现,“双城”之间的城市骨架路网也进入兑现期。其中早早落实建设的中通道项目,就为兰州新区融于兰州主城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兰州新区现状 来源:兰州新区管委会
2019年7月,兰州中通道一期项目正式开工,主线起于机场高速兰州新区主线收费站南侧1.0km处,止于九州北,全长49.775公里,预计2022年通车。
中通道一期通车之后,兰州新区将不再受困于距离,进而与兰州主城区联通联动,形成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影响力。
当然,兰州新区建设的意义,并不只是成为兰州的城市侧翼。对于整个周边市州、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来说,兰州新区都是特别重要的核心城市。
2021年,“兰西城市群”“兰白经济圈”再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兰州新区作为这些重大战略的节点城市,将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的人口吸附能力也会变得更加强劲。
兰州新区仅用八年,就超过了白银过往的积累,发展速度可见一斑。在此前提下,白银市将逐渐成为兰州新区的卫星城,未来会有大量人口导入兰州新区。另外,周边永登、靖远、景泰、天祝等地县的人口,也会在兰州新区不断扩大规模和建设成熟的过程中导入。
与此同时,定位“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的兰州新区,也会率先成为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东市、西宁市等周边城市的经济依附和空港枢纽,展现出更强的影响力。
兰州新区2021年最新宣传片中提到,“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握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机遇之下,未来已来。
时代的列车驶入新赛道,兰州新区也开始进入新阶段。下一站“十四五”,兰州新区还会有更多精彩呈现,这也是万科在此时进入兰州新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