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译】 国君对于大夫的丧事 在将要下葬的时候 先至殡宫吊丧 等 到柩车拉出殡宫门的时候 就命人执绋拉柩车 拉了三步就停一 下 这样连续三次 国君才离开。在朝庙时也是如此 经过孝子居 丧的庐舍的地方也要这样。【注】 达官:指直接由国君任命的卿大夫。达官之长 是对不达者而言的。遇到君丧 就备服衰杖。而那些如府吏之类 不必服斩 衰 只要服齐衰三个月就行了。 【译】公的丧事 凡是被直接任命的卿大夫 都要服斩衰持丧杖。【注】 宫:指殡宫。三步则止:当柩车拉出殡宫门时 孝子哭着攀住车辕 不让走 所以国君才命人去拉柩车 又不忍夺孝子的思恋之情 因此拉了三步 就停下来了。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1)

君之適长殇 车三乘;公之庶长殇 车一乘;大夫之適长殇 车一乘。

【注】 车:指遣车。遣车比一般的车小 出葬时载遣奠的牲肉送死者 然后放 入椁内 一起埋葬。:指诸侯。

【译】 国君的嫡子在十六至十九岁时夭折 在葬礼中就用三辆遣车 而国君的庶子只用一辆 大夫的嫡子也用一辆。

公之丧 诸达官之长杖。

【注】 达官:指直接由国君任命的卿大夫。达官之长 是对不达者而言的。遇到君丧 就备服衰杖。而那些如府吏之类 不必服斩 衰 只要服齐衰三个月就行了。

【译】公的丧事 凡是被直接任命的卿大夫 都要服斩衰持丧杖。

君于大夫 将葬 吊于宫 及出 命引之 三步则止 如是者 三 君退;朝亦如之 哀次亦如之。

【注】 :指殡宫。三步则止:当柩车拉出殡宫门时 孝子哭着攀住车辕 不让走 所以国君才命人去拉柩车 又不忍夺孝子的思恋之情 因此拉了三步 就停下来了。

【译】 国君对于大夫的丧事 在将要下葬的时候 先至殡宫吊丧 等 到柩车拉出殡宫门的时候 就命人执绋拉柩车 拉了三步就停一 下 这样连续三次 国君才离开。在朝庙时也是如此 经过孝子居 丧的庐舍的地方也要这样。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2)

五十无车者 不越疆而吊人。

【注】五十无车者 不越疆而吊人: 因为气力渐衰 不宜走远路 所以不必赶到老远的地方去问丧。

【译】五十岁以上而没有车的人 可以不必越境去吊丧。

季武子寝疾 蟜固不说(tuō)齐衰而入见 曰:“斯道也 将亡矣:士 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 曾 点依其门而歌。

【注】季武子:鲁大夫 专国政。蟜固:鲁士 能守礼 不畏权势。:脱去。曾点:孔子的弟子 曾参的父亲。名点 字皙 春秋鲁 国南武城人。:是表示不废乐 与那种不合礼的时俗不同。依礼的规定 只有国君的丧事 士才穿丧服 而且废乐。

【译】季武子卧病在床 固不脱掉齐衰就进去看他 并向他说明: “这种礼仪 现在快要没有人去实践了:士只有在进入公门才脱掉 齐衰。”季武子说:“你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君子就是要发扬光大那 些衰微了的好事。”等到季武子去世了 曾点就倚在他门上唱歌。

大夫吊 当事而至 则辞焉。吊于人 是日不乐。妇人不越 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执引 若从柩及 圹 皆执绋。丧 公吊之 必有拜者 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吊 曰:“寡君承事。”主人曰:“临。”君遇柩于路 必使人吊之。大夫 之丧 庶子不受吊。

【注】大夫吊:指大夫吊士。引、绋:牵引柩车的绳索叫“引” 举拉棺材下圹的绳索 叫“绋”。舍人:指死者寄寓的房主或管家。承事:承助丧事。这是国君的介说的话。

【译】大夫来吊丧 当主人正忙于大小殓殡等事时 就派人出来向他 说明 请他稍待一会。在去向人吊丧时 这一天都不奏乐。妇人不 必越境去吊丧。吊丧的那天 整天都不能饮酒吃肉。在出丧时去 吊丧 就一定要抓着绳子帮忙拉柩车。如果跟着柩车到墓圹 都要 拉着绳子帮忙下葬。诸侯的臣子死在异国 在办丧事时 如果主国 的国君去吊丧 虽然没有亲人为丧主 但也一定要有代替的人出来 拜谢。虽然只是死者的朋友、同乡、管家等也可以。国君的介就 说:“敝国国君来帮助办理丧事。”那个代替主人的人就说:“辱蒙大 驾光临。”如果国君在路上碰到柩车 就必须派人过去慰问。大夫 的丧事 庶子不能做丧主而接受慰问。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3)

妻之昆弟为父后死者 哭之适室 子为主。袒免哭踊 夫入 门右 使人立于门外 告来者 狎则入哭。父在 哭于妻之室;非为 父后者 哭诸异室。有殡 闻远兄弟之丧 哭于侧室;无侧室 哭 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注】侧室:偏房。因为正寝停着灵柩 所以不能在正寝哭。

【译】妻子的兄弟 而且又是岳父的继承人死了 就在自己的正寝哭 他 并让自己的儿子做这里的丧主。他袒露左臂 戴上“免”这种丧 饰 号哭跳脚 而自己则进去站在门的右边 还派人站在门外 向来 吊丧的人说明死者的身份。只有特别亲近的人 才须进去慰问。 如果父亲还健在 就只能在妻子的寝室哭;如果死者不是岳父的继 承人 就只能在别的房间哭他。家里有丧事 正停柩待葬 如果这 时听到远房兄弟去世了 就要在偏房哭他;如果没有偏房 就要在 门内的右侧哭他;如果他死在国内 就应该赶去哭他。

子张死 曾子有母之丧 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译】子张去世的时候 曾子正好在为母亲服丧 于是就穿戴齐衰前 去哭子张。有人说:“自己有齐衰服在身。就不必去吊丧。”曾子 说:“难道我是去吊丧吗?”

有若之丧 悼公吊焉 子游摈 由左。

【注】悼公:鲁国国君 鲁哀公的儿子。名宁 谥悼。:赞礼的人。由左:丧事宾、主在右为尊;摈者应在左。但当时丧礼废亡 人们都以为赞礼 的人应当由右边上下。这里是称赞子游纠正了时人的错误做法。

【译】为有若办丧事时 悼公亲自去吊丧 子游作为赞助丧礼的相 由左边上下。

齐谷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注】谷:当作“告” 音近而误。告 赴告。王姬:齐襄公的夫人 周天子宗 室的女儿 由鲁国嫁给齐国。周、鲁同姓 因此在春秋时期 周天子宗室 的女儿就可以当作鲁国国君的姊妹 由鲁国嫁到别的诸侯国去 她死了以后 鲁君也就可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大功。

【译】王姬死了 齐国向鲁国报丧 鲁庄公为她服大功。有人说:“王 姬是经由鲁国出嫁的 所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也有人认为:“王 姬是庄公的外祖母 所以为她服大功。”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4)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注】秦穆公:秦国国君 名任好 嬴姓 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晚年宠骊姬 骊姬要谋害太子申生 祸及诸公子。公子重耳出亡 在狄时 献公死 穆公派人去问丧 并劝他把握住这个好时机 图取君位。:指国君刚去世 需 要有新君接替君位的时候。忧服:父母死 居忧服丧。孺子:年长的 人对年幼的人的称呼。舅犯:重耳的舅舅狐偃 字子犯 当时正随重耳出亡在外。

【译】晋献公去世后 秦穆公派使者去慰问出亡在外的公子重耳 并 且对他说:“我听说过:失去君位常常在这个时候 得到君位也常常 在这个时候。虽然你现在正专心处于居忧服丧期间 但居丧也不 宜太久。机不可失 请你考虑一下这件事。”重耳把这些告诉给了 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你还是辞谢他的一番好意 不要接受他 的建议吧。出亡在外的人是没有什么可宝贵的东西了 只有敬爱 自己的亲长是最可宝贵的了。父亲去世 这是何等重大的变故 反 而趁这个机会谋取私利 这样做怎么能向天下人解说清楚呢? 你 还是辞谢了他的一番盛意吧。”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稽颡:叩头至地。不拜:表示不敢以继承人自居。不私:不私下 与秦国使者谈返回晋国的事。说明重耳不打算趁机回国谋取君位。子显:秦穆公的使者公子絷 字子显 一说“显”当作“韅”。

【译】于是公子重耳就答复来使说:“贵国国君这样仁慈惠爱 还派 人来慰问我这个出亡在外的臣子。我出亡在外 而现在父亲去世 了 只恨不能到他的灵位前去哭泣 以表达心里的哀痛 并使贵国 国君有所忧虑。可是 父亲死了 这是何等重大的变故 怎么敢有 一丝一毫私念 去玷辱贵国国君所给与我的厚义呢?”说完以后 就 只叩头稽颡 而不敢像主人一样地拜谢。然后哭着站起来 站起来 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里商量事情。使者子显向穆公复命。穆公说:“公子重耳真是仁厚! 他只叩头至地而不拜谢 可见不敢以继 承人自居 所以不成拜;哭着站起来 可见他是很爱自己的父亲的; 站起来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里说话 可见他一点也没有趁父亲 去世而谋取私利的念头。”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5)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zhāi)敬之心也。

【注】穆伯:即鲁大夫季悼子的儿子公甫靖。:犹生。始之者 指父母。食道:指活着的人饮食的方式 即吃熟食。:把死者的名氏写在旌上。:指奠。用侍奉活着的人的方式来侍奉死者。:木制 长三尺。用二鬲盛粥 悬于重。人刚死时 未作神主 用重暂代神主牌 作为神灵 的依凭。葬后虞祭才有神主牌。齐敬:严肃恭敬。

【译】殡时不掀起帷幕而哭 并不是古来就有的习俗 而是从敬姜哭穆伯时开始的。守父母之丧期间 孝子的心情是极其悲哀的;用种种礼节来节 制他的悲哀 就是顺着他悲哀的感情 使他逐渐适应这种剧变。这 样做是由于君子考虑到生养他的父母的缘故。招魂 是表示至爱的方式 怀有求神的诚心;盼望先人从幽暗 的地方回来 这是祈求鬼神的方法。所以招魂时向着北方 就是向 幽暗中祈求的意思。拜与叩头至地 都是悲哀中极痛苦的表现;而叩头至地 则是 二者中最痛苦的表现了。饭含 用生米和贝壳 这是不忍心让先人空着口;不用活着的人吃的熟食 是因为天然生成的米、贝更美好。铭 是神明的旌旗 因死者的形貌已不可见到 所以用旗帜来 做标志。因为爱他 所以记他的姓名 使魂灵有所依凭;因为敬他 所以用奠这种方式 像侍奉生者那样侍奉他。重 和后来的神主牌 的意义是一样的。不过殷人作了神主 仍然将“重”与它连接在一 起 而周人作了神主 就将“重”埋掉了。用朴素的器皿盛奠馈 是因为活着的人怀有真诚的哀痛感情 的缘故。只有在祭祀的吉礼中 主人才加以文饰 备办周全。哪里 知道神灵之所享必须有文饰之器呢?这也是因为主人怀有严肃恭 敬的诚心 才这样做的。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6)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人冔 (xǔ)而葬。歠(chuò)主人、主妇室老,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

【注】有筭:凡一踊三跳 三踊九跳为一节。:白色的祭冠。绖葛:是在弁上扎上葛绖。不完全是凶服。:白色的祭冠。:饮 喝。办丧事时 最初几天没心情饮食 三天以后 邻里煮 粥给他们喝 而大夫以上则是由国君命令他们饮食。反哭:是送葬回来以后在祖庙里哭 主人升堂 主妇则入室。这与前面 的哭 男子在堂下 妇人在堂上 不同。:是死者生前祭祀冠昏的地方。

【译】号哭时捶胸顿足,这是悲痛至极的表现;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次数,这是为了使孝子有所节制,不可乱来。解开上衣露出左臂,去掉异缅而改用麻束发,这是孝子在形貌服饰上的变化。心情忧郁,这是孝子悲哀感情的变化。除去修饰,就是除去华美。露出左臂,用麻束发,这是除去修饰的极端表现。但有时要露出左臂,也有时要掩好上衣,这也是为了节制悲哀。戴着缠有葛续的爵弃举行葬礼,这是和神明交往的礼节。所以周人戴着爵弃行葬礼,殷人戴着寻行葬礼。在亲人去世三天之后,应该设法让主人、主妇和总管喝些稀粥,因为他们由于悲哀过度已经有三天水浆不入口了,担心他们病倒。对于大夫以上之家,国君要下令他们必须进食。送葬以后返回祖庙号哭,主人是升堂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遇到冠、婚等事的行礼之处而哭;主妇则是入室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进行馈食供养之处而哭。孝子等人返哭时,亲友都要前来慰问,因为这是孝子最悲哀的时刻。回来以后,看不到亲人,的任何踪影了,亲人是永远消失了,有感于此,所以悲痛至极。殷人是在下葬以后就慰问孝子,而周人则是在返哭时前去慰问。孔子说:“殷人的做法太质朴了,我赞成周人的作法。”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7)

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之达礼也 之幽之故也。既封 主人赠, 而祝宿虞尸。既反哭 主人与有司视虞牲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 左 反 日中而虞。葬日虞 弗忍一日离也。是月也 以虞易奠。 卒哭曰成事 是日也 以吉祭易丧祭 明日 祔于祖父。其变而 之吉祭也 比至于祔 必于是日也接 不忍一日未有所归也。殷练 而祔 周卒哭而祔 孔子善殷。

【注】赠:指赠送死者币。 缯帛 随棺柩放入圹中。:在丧礼中司 祭礼的人。虞:虞祭 下葬后回到殡宫举行的安神祭。卒哭:三虞后的祭 名。停止无时哭 而改为朝夕一哭。成事:成祭事。即原丧祭改为吉祭。祔祭:卒哭后的第二天 奉死者的神主到祖庙去祭死者 叫做 祔祭。祭毕的当天仍奉神主还寝 即原先的殡宫 到大祥后才迁神主入庙。

【译】葬在北郊 头朝北方 这是三代以来通行的做法 这是因为鬼 神是要到幽暗的地方去的缘故。下窆后 主人赠死者束帛 并放入 圹中 而祝则先回去预先安排充任虞祭的尸。回到家里号哭过以 后 主人和执事就去查看虞祭的牺牲。执事还要在墓的左边放置 几席 进行奠祭。回来后 在正午举行安神的虞祭。下葬的那天就 举行虞祭 是因为孝子不忍心和亲长有一天的分离。就在这个月 将奠祭改为用尸的祭。到了卒哭的时候 祝就会致辞说 现在已是 吉祭了。在这一天 就用吉祭代替丧祭。第二天就于祖庙进行祔 祭 希望他的魂灵能与祖父在一起。在将丧祭变成吉祭 一直到举 行祔祭的过程中 一定要一天接着一天地进行 这是因为孝子不忍 心亲长的魂灵有一天无所归依的缘故。殷人在周年练祭以后才举 行祔祭 周人则在卒哭以后就举行祔祭 孔子赞成殷人的做法。

礼记檀弓下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十二讲檀弓下第一节(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