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游丝就更难自制了,Nivarox到现在都还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有时候我们媒体去参观一些小表厂,品牌沾沾自喜地介绍自己有自产游丝能力,介绍一众拉丝设备,可就是不提游丝合金从何而来,游丝真正的关键是冶金,如何研发出独特的新型抗磁抗温合金!而不是拔出细丝盘一盘,这二十年来瑞士表真正研发出新游丝的品牌只有劳力士。 另一方面,机械领域的创新非常难,经典机芯应用了几十年,产量动则上百万枚,什么样的用户环境都遇到了,可以说结构上基本尽善尽美,生产工艺上也非常成熟;而机芯行业新人为了追求独特性,摈弃经典结构搞得创新,常常是画蛇添足,引来莫名其妙的故障。其产量有限,生产工艺不够完善,新自产机芯的可靠性几乎不可能跟ETA相提并论。 所以,机芯厂投资巨大,几千万瑞郎投下去只算毛毛雨,工业化生产的东东,一定要讲究规模, 只有投资几亿乃至几十亿瑞郎以上,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机芯能力的机芯厂才是真正的行业玩家! 规模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1)



自产机芯(In-House Movement) 是一个新名词,2000年后才发明出来,意味着品牌自己生产手表机芯零件,并在自家工厂内组装出来。械表机芯由上百个小零件组成,通常情况下,很少有公司有能力或资本生产在自己的厂房内制造整个手表机芯所需的所有零件。老实说,百分百的“In-House”真的很难达到,姑且让我们假设“自产机芯”实际意味着100%内部制造。

缘起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的钟表制造一直是分工—合作的小作坊形式,即机芯制造商和装配商独立分工,合作完成手表的制作。近几十年来,尽管技术的发展使相关的制造过程产业化,但毛坯机芯、表盘、表壳等其他配件制造与装配、品牌分销仍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几个世纪以来,瑞士钟表界“保证任何企业的钟表配件需求”的行规保证了这种松散联盟的延续。

但是,这种松散的合作方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如果上游机芯公司限制供应,中小手表品牌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

斯沃琪集团自从80年代整合以来,逐步并购了ETA 、Frederic Piguet、Lemania、Nivarox FAR等机芯(关键配件)供应商,到千禧年时,斯沃琪集团控制了75%的瑞士机芯产量,游丝方面更是超过90%的垄断地位。

资本家有了垄断地位,就没有不想多榨出油的:
Lemania于2001年2月宣布停止对外供货,仅向宝玑和欧米茄供货;VC PP等使用其计时机芯的主面面相觑。
2002年斯沃琪集团宣布ETA将逐渐减少对外部公司的毛坯机芯散件供应;在钟表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该决定令极大依赖于集团下ETA与Nivarox两家分公司产品的钟表商纷纷提出抗议,并向瑞士竞争委员会(COMCO)提出反垄断申诉。瑞士竞争委员会(COMCO)于2011年6月展开调查,并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允许斯沃琪集团从2012年起减少向其它企业的零配件供给。

斯沃琪集团打了个喷嚏,全部瑞士钟表业都重感冒。现在瑞士奢侈手表的行业协作完全被打乱。没有了实惠皮实的ETA机芯,各大品牌一方面寻找新的机芯供应商(比如Selita Soprod),另一方面纷纷开始自己造机芯。

ETA 卡喉咙的做法,使很多钟表品牌感到后怕,纷纷投入巨资开始研发自产机芯(In-House Movement),以摆脱对 ETA 的严重依赖。2003 年,Sandoz 基金会投资成立了 Vaucher 机芯公司,两年后历峰集团也建立了 Valfleurier机芯厂。一些中高端小品牌则纷纷投入自产机芯的热潮中。


品牌营销人员则相应地大肆宣传自产机芯如何有个性,能推出自产机芯的品牌多么有实力,自产机芯腕表如何贵的 有价值。。。。。。,十几年下来,消费者居然大多接受了这个说法,天然就鄙视ETA机芯腕表,而任何一个无名小厂推出的‘自产’机芯都觉得金光闪闪。

自产机芯真的那么好吗?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2)

零件模具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3)

主机板加工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4)

零件流水线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5)

微型加工中心

即使是最基本的机械机芯也有100多个零件,有些则超过300个零件,其中基本零件如夹板,齿轮,拉簧等零件是由高硬度合金模具在钢板(铜板)上冲压而成毛坯,然后钻孔 机铣 抛光 回火 电镀等一系列工序加工才能得到最终零件,任何一个零件都需要先开发制成一个模具,机芯零件这种公差要求极高的模具,一个开模费应该都是十万起吧,任何一道工序都意味着几十万瑞郎的机器投资,能装10个刀头的微型加工中心价格更是数百万瑞郎的天文数字;

人造红宝石需要专门的熔炉,仔晶拉伸法生成,随便一个炉子又是几百万欧元起;机芯用的微型螺丝看着简单,但生产起来工序也繁杂:拔丝 酸洗 退火 冷镦 滚轧 渗碳 淬火 电镀,哪一项都少不了,投资会少吗?PP肯定不会为了某个产量100枚的机芯设计独特的螺丝,再去专门建个螺丝生产线。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6)

劳力士蓝铌游丝


游丝就更难自制了,Nivarox到现在都还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有时候我们媒体去参观一些小表厂,品牌沾沾自喜地介绍自己有自产游丝能力,介绍一众拉丝设备,可就是不提游丝合金从何而来,游丝真正的关键是冶金,如何研发出独特的新型抗磁抗温合金!而不是拔出细丝盘一盘,这二十年来瑞士表真正研发出新游丝的品牌只有劳力士。


另一方面,机械领域的创新非常难,经典机芯应用了几十年,产量动则上百万枚,什么样的用户环境都遇到了,可以说结构上基本尽善尽美,生产工艺上也非常成熟;而机芯行业新人为了追求独特性,摈弃经典结构搞得创新,常常是画蛇添足,引来莫名其妙的故障。其产量有限,生产工艺不够完善,新自产机芯的可靠性几乎不可能跟ETA相提并论。

所以,机芯厂投资巨大,几千万瑞郎投下去只算毛毛雨,工业化生产的东东,一定要讲究规模, 只有投资几亿乃至几十亿瑞郎以上,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机芯能力的机芯厂才是真正的行业玩家!


规模化/可靠性的门槛,我估计对于劳力士这种级别是10万枚/4年,这个数字推断来源:
劳力士32系机芯于2015年推出,到2019年正式应用于主力表款36毫米Datejust/Day-Date中,4年间我们也风闻了一些新机芯的技术bug,从其新机芯使用表款比例来看,4年间,劳力士大概得至少生产了10万枚新机芯。

另外,几年前参观过位于格林岑的欧米茄9300计时机芯的生产线,整个生产线估算下来,其产量最高也是在10万枚数量级,看来10万枚是R级别机芯生产线投资效率的合理门槛。

至于顶级品牌PP这个级别,价格上个数量级,产量门槛相应就下降一个数量级到1万枚/年,可靠性相关,我个人判断应该不能低于1万枚了。

回过来看,这十多年来,那些新投资于自产机芯研发生产的品牌,一旦产销量没达到门槛,现如今都过着不爽:

  1. 百年灵

百年灵很特别,82年复兴以来,销量一直看涨,最高峰大概能达到20万只/年,但他家之前完完全全依赖ETA机芯,自家只有表壳表带生产厂,所以老海搞机芯限购,真的伤了百年灵的心。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7)

B01

百年灵又不是大集团旗下品牌,没有干爹可以依靠,只能自力更生,花了5年时间,投入巨资建立起自产机芯生产厂,2009年研发出自产计时机芯B01,但巨额投资不一定带来巨额回报, B01由于定价较高,应该销量没有预想那么好(2019年百年灵都要改成手动机芯B09来卖了)。

年行业低潮一来,家族持有人直接就把百年灵表厂卖给了CVC投资集团。

2.康斯登

康斯登在行业内是个新品牌,80年代才创立,走的浪琴级别的中价路线,他家大概总产量也就10-20万只,千禧年以来,在自产的道路很是费了心思,到今年都推出了第28枚自产机芯,努力了十几年,前两年卖给了西铁城。

3.帝舵

说起帝舵这个牌子,肯定很多表友要跟我争论,帝舵家改ETA,我一向觉得是改得最好的,可是它家也陷入了自产机芯的怪圈中,前几年投巨资研发了自产基础机芯,又跟百年灵这个难兄难弟交换机芯,相互节省投资,帝舵用百年灵家的B01改成自己的计时机芯,百年灵用帝舵家的大三针机芯当基础机芯。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8)

MT5602

这件事本身就能看出,帝舵在自产机芯研发生产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也就是自产大三针机芯没有想象中卖的那么好,帝舵也就这两年才过了两年好日子,但自产碧湾都跟欧米茄价格差不多了,消费者就该犹豫了,毕竟品牌影响力差别还是很大的。

4.沛纳海

最好机芯型号:自产机芯就是个大坑(9)

P3000


沛纳海收入利峰集团之初,玩6497改的表款有滋有味,沛友们也热闹非凡;可后来,自从兴起沛纳海自产机芯后,限量是一茬茬出,韭菜都来不及长出来了。很多沛友抱怨Panerai不克制,它没法克制啊,自产机芯厂的重度投资都是真金白银,上市公司讲究财报,不多发限量款如何收回投资?


虽然许多人希望所有品牌都参与自产机芯生产,但这不可行,也没有历史先例。手表行业还是将以其几个世纪以来的方式继续发展,我们身为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挑选出有技术实力并且牢固可靠的机芯,而不是一味瞧不起ETA统芯,或者迷信一切‘自产’机芯。没有足够产量和时间积累的‘自产’机芯,基本都是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