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避乱襄城,保持虚静周厉王禁言与国人暴动
周襄王避乱襄城,保持虚静周厉王禁言与国人暴动在大臣周公、召公的极力劝解下,集结到王官中的百姓才渐渐散去,暴动暂时得以平息,根据贵族们的推举,周公、召公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公卿大臣共同商议,这种政体被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 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周厉王的倒行逆施使得百姓忍无可忍,公元前841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百姓自发地集结来,他们手持木棍、农具作武器,从四而八方扑向都城的王宫,向周厉王讨还公道。周厉王听到远而近的愤怒的呼喊声,忙命令调兵镇压。可是竟然没有土兵肯听从他的命令。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农,农民就是兵,兵就是农民。现在农民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这才知大祸临头,但为时已晚,便匆忙带着宫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东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远离都城的彘(今山西省霍州市)筑室居住了下来。百姓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因此又围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
西周末年,周历王为政苛暴,最终导致“国人暴动”,不但自己遭到驱逐,也使得西周的统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这一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西周中期以来,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到周厉王时期,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上周厉王的横征暴敛,倒行逆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周夷王死后,周厉王姬胡继位,其时周王室国势衰微,诸侯不来朝见天子, 戎夷环伺,贡赋减少,国库空虚,周王朝面临着内优外患,面对严厉的形式,周厉王认为其父周夷王在位时对诸侯大夫过于宽容,决定以严厉的手段震慑臣下,不久,就借故烹杀了齐哀公。
历王止谤
历王又贪财好利,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脂民膏,有个臣子叫荣夷公,教竣历王对山川林泽的物产,实行“专利”,由天子直接控制,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抓捕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很多大臣纷纷向厉王进忠言。其中有个叫芮良夫的大夫劝告历王不要实行专利,他说:“专利会触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很伤人心的做法。”可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味宠信荣夷公,还让他来负责实行专利。
平民被断了生路,怨声四起,纷纷咒骂。而周厉王不但不收敛,反而又派了一个佞臣卫巫监视百姓,将许多不满专利的平民捕来处死。厉王的高压政策,使得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打招呼,只能互相使个眼色,整个都城气织变得死气沉沉。这就是成语“道路以目”的由来。
面对这种情况,大臣召公劝诫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就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周厉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是堂堂天子,那些无知的愚民只能遵从我的命令,怎么能让他们随便议论!”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
被国人驱逐的周历王
周厉王的倒行逆施使得百姓忍无可忍,公元前841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百姓自发地集结来,他们手持木棍、农具作武器,从四而八方扑向都城的王宫,向周厉王讨还公道。周厉王听到远而近的愤怒的呼喊声,忙命令调兵镇压。可是竟然没有土兵肯听从他的命令。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农,农民就是兵,兵就是农民。现在农民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这才知大祸临头,但为时已晚,便匆忙带着宫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东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远离都城的彘(今山西省霍州市)筑室居住了下来。百姓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因此又围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没有办法,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了出去,才算把太子保护了下来。
在大臣周公、召公的极力劝解下,集结到王官中的百姓才渐渐散去,暴动暂时得以平息,根据贵族们的推举,周公、召公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公卿大臣共同商议,这种政体被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 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这一次以都城四郊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历史上称为“国人暴动”。这年历史上称为“共和元年”。由于《史记》一书由共和元年(前841年)开始纪年记事,因此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年,就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年份记载的开始。
国人暴动有力地打击了西周王朝,动摇了其统治,西周很快地衰落了下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后来又出现了短暂的“宜王中兴”,但宜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玩火自焚,西周最终为犬戎所灭。
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厉王承前朝积弊,不思革故鼎新,轻税薄赋,与民休息,反而变本加厉,加紧盘剥,使得臣民怨声载道,民心思变。最终民众忍无可忍,只好联合起来,以暴动的方式对周厉王的暴政做出回应。国人暴动不仅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也加速了西周的灭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政者只有以民为本,与民谋利,而不与民争利,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获得民心,国家才会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