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与赵匡胤的差距:当年怼赵匡胤的
赵光义与赵匡胤的差距:当年怼赵匡胤的宋真宗降符七年(西元1014年)张齐贤退休后,在洛阳过了三年悠闲生活,就与世长辞了,宋廷赠司徒,谥号“文定”,享年七十二岁。张齐贤这么一个牛逼轰轰,文武双全的名相,怎么会在历史上留下个“饭桶宰相”的外号?其实,张齐贤之所以被称为“饭桶”,完全是因为他能吃,为了搞懂这位“饭桶”到底能吃多少饭,好事的吃瓜群众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桶,他吃什么吃多少,就照样向桶内放一份,喝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一杯。这顿饭从中午吃到黄昏,就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厨师宣布了今天的战果!抬出了满满一大桶酒菜!酒浆浸渍,涨溢满桶!吃成满脸油光的张齐贤,完全不管赵匡胤受了受不了,洋洋洒洒的表演了一个时辰的脱口秀。赵匡胤摇着头,看着讲完十策后,打着饱嗝的张齐贤说,你这十条,只有四条有用,其它六条全是废话,张齐贤也不管他是九五之尊,当场表示你懂个屁,十策都是安天下万民之良策,必须全部施行。赵匡胤对他这种泼妇
张齐贤是北宋初期宰相,自幼仰慕唐朝名将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师亮。他在宋太宗时期三次入相位,在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做出极大贡献,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名臣。
张齐贤幼时家贫,父亲早死,三岁时随母亲迁到洛阳。幼年凄苦的他,几乎就没有吃饱过一顿饭。有一次邻村有个大户搞了一场布施,许多穷人都跑去蹭饭吃,张齐贤走了十多里路就为吃这一顿,结果饿的太久,吃相恐怖到吃了一半,就被人给轰了出来,“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他便在一户人家屋檐下歇脚,半夜里给饿醒了,发现墙上挂了张牛皮,张齐贤就找了点柴火,烤软牛皮,半生半熟的就给全吃了下去,这才有了半饱。
张齐贤在清贫中长大,胸怀大志,苦心向学。青年时期,他便成为志向远大的饱学之士,同时也练就了一身“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性格。宋太宗驾临洛阳巡视之时,张齐贤孤身在大街上,拦住赵匡胤的銮驾,高呼向皇帝献“治国十策”,赵匡胤在车里本来睡得正香,被大闹后起床气爆表,身旁侍从小心翼翼的说,大宋初建,正是用人之际,“拦车献策”乃是社稷之幸。
赵匡胤一听,才转怒为喜,于是把张齐贤带回了宫里谈话。正好是中午饭点,赵匡胤于是让张齐贤和士兵一起吃饭。张齐贤眼睛尖,鼻子灵,动作还很快,厨师刚端上来一盘肉,就被他三口两口吃的精光,不只是侍卫,就是赵匡胤都看呆了。张齐贤边大口吃喝,一边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画地十策”: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
吃成满脸油光的张齐贤,完全不管赵匡胤受了受不了,洋洋洒洒的表演了一个时辰的脱口秀。赵匡胤摇着头,看着讲完十策后,打着饱嗝的张齐贤说,你这十条,只有四条有用,其它六条全是废话,张齐贤也不管他是九五之尊,当场表示你懂个屁,十策都是安天下万民之良策,必须全部施行。赵匡胤对他这种泼妇行为表示很无奈,大怒之下命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
虽然没有采纳张齐贤的治国十策,但其实赵匡胤却对张齐贤心生佩服,有真才实学,还敢据理力争,颇有贤臣风范啊。回到开封后,他把张齐贤郑重推荐给弟弟赵光义,“西巡时,我在洛阳遇到个奇葩,叫张齐贤,他胸有沟壑,文采斐然,将来必有一番建树,不过性情急躁,短于世故,仍需时间打磨历练,我就把他留给你了”。后来赵光义上位,正式启用张齐贤,两度拜相,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开启了张齐贤流传千古的宰相之路。
张齐贤不仅敢怼皇帝,对前来偷鸡摸狗的辽国人也是毫不客气。生死全看淡,冲上去就干!雍熙二年,北伐失败,辽国反扑,北院大王蒲奴宁进犯代州。代州地处要塞,一旦失守,北宋门户洞开,满朝文武震恐。张齐贤主动请缨,去接管代州军务。他拼凑了两千多毫无作战经验的厢军硬顶了上去。他也知道仅凭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工程兵硬抗,只能是给对方送人头。更惨的是此时援军潘美已经被宋太宗召回,无法赶回救援。张齐贤决定,趁辽国人还不知道这事,冒一次巨大的风险,命二百厢军弟兄在代州城南扎下大批营寨,手持援军旗帜,每匹马尾后都拖上干柴,来回奔跑,扮作大军来援的架势。辽军看到城南声势震天,尘土飞扬,以为有宋朝援军冲破阻碍救援代州,心生胆怯不敢迎战,转身北逃。眼看把辽人忽悠瘸了,张齐贤趁机反杀,一路超神,俘获甚众,生擒蒲奴宁之子,这就是宋朝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土墱寨之战。
张齐贤这么一个牛逼轰轰,文武双全的名相,怎么会在历史上留下个“饭桶宰相”的外号?其实,张齐贤之所以被称为“饭桶”,完全是因为他能吃,为了搞懂这位“饭桶”到底能吃多少饭,好事的吃瓜群众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桶,他吃什么吃多少,就照样向桶内放一份,喝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一杯。这顿饭从中午吃到黄昏,就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厨师宣布了今天的战果!抬出了满满一大桶酒菜!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宋真宗降符七年(西元1014年)张齐贤退休后,在洛阳过了三年悠闲生活,就与世长辞了,宋廷赠司徒,谥号“文定”,享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