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岁月蹉跎奈何人生几何,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
任岁月蹉跎奈何人生几何,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这并不是倡导文艺的、避世的、小众的人生观,而是人人可能都需要的那种直面战争、纷扰、琐碎,却保持勇敢、冷静、有章法、柔性,这样的人生观。| 插画《鱼雅》 《豹隐》“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某一天,这句话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呈现在我面前。实际上,我好像从小一直在找它,我自己信它,并且想更好地实践它,它成为我的哲学,甚至是我心灵的“自洁效应”。韩愈曾写“驾龙十二,鱼鱼雅雅”,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鱼鱼雅雅,简单理解就是,鱼行成贯,鸟飞成阵,威仪整肃。我发现了这个概念的时候内心欢喜:原来那么优雅浪漫甚至柔弱的鱼和鸟,也可以在这个意象里变得如此刚强果断甚至威仪。有人说这个标题很浪漫、很文艺。不。它被我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应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应付世事变迁,独立而强大,但同时,内心始终应该保持柔软优雅。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725篇原创首发文章
这个季节,荷叶渐渐长大,又可以看到上面那晶莹剔透的水珠。水是有表面张力的,也就是聚拢自身体积的特性,荷叶上的水珠那么美,是因为荷叶表面附有一层蜡质茸毛组织,使得水滴因为自身张力作用无法在茸毛上扩散和渗透,就凝结成珠。
同时,由于洒在叶面上的水会自动聚集成水珠,水珠的滚动会把尘土污泥全部粘吸滚出叶面,所以荷叶给人感觉是如此洁净、宁静且富有境界。据说,这叫荷叶的“自洁效应”。
“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某一天,这句话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呈现在我面前。实际上,我好像从小一直在找它,我自己信它,并且想更好地实践它,它成为我的哲学,甚至是我心灵的“自洁效应”。
韩愈曾写“驾龙十二,鱼鱼雅雅”,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鱼鱼雅雅,简单理解就是,鱼行成贯,鸟飞成阵,威仪整肃。我发现了这个概念的时候内心欢喜:原来那么优雅浪漫甚至柔弱的鱼和鸟,也可以在这个意象里变得如此刚强果断甚至威仪。
有人说这个标题很浪漫、很文艺。不。它被我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应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应付世事变迁,独立而强大,但同时,内心始终应该保持柔软优雅。
| 插画《鱼雅》 《豹隐》
这并不是倡导文艺的、避世的、小众的人生观,而是人人可能都需要的那种直面战争、纷扰、琐碎,却保持勇敢、冷静、有章法、柔性,这样的人生观。
阴阳处处都在,在矛盾永恒的世上,“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
从此,我的心里飞了一群鸟,游了一群鱼。那是一种仿佛一直在找,一直在找,终于找到了、等到了的感觉。在现实中,也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找寻加深理解这个意境和概念的方方面面。
我是个普通人,但我以我的方式靠近一种哲学,创造一种心境,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笔端,描写、记录下也许每个人都该有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我在写作这本书快完稿的时候,一个朋友邀我去了一趟三星堆博物馆。我在一根金杖面前惊住了,金杖上方是两只鸟头部相对,下方是两条鱼背部相对。鱼能够深潜到水底,鸟能够飞到天上去,所以这根金杖某种程度上象征蜀王的权力具有上天入地的神通。
古代先民崇拜鸟,也崇拜鱼,崇拜自然,可见,鸟和鱼天然具备灵性。
后来我们还去了金沙遗址,看到了著名的太阳神鸟金箔(注:太阳神鸟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乌负日”是古代神话,《山海经·大荒东经》写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意是,汤谷上长着一棵扶桑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这株树上,一个太阳刚刚回来,另一个太阳则起身出去,十个太阳都负载在乌鸦身上。
鱼鱼雅雅,一种说法是,“雅”通“鸦”。乌鸦在这里成了神鸟。越想就越觉得巧合、玄妙。我们生活的时光里,其实处处包围着文化、神话和传统。你一觉悟,纷纷就能自动感应。
而且图书策划方蓝狮子最终把我的书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更是巧了。
我那时候心里一直在盘旋一种隐喻:鸟是太阳,是阳,在天空里。鱼,是阴,在荷塘月色下。我的封面设计师,是“秦朔朋友圈”VI设计师施展,早期一起合作公众号的时候,我们都不用磨合,非常有默契。交给他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商量,他将“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中的那个逗号设计成了类似“太极”的符号,而且“鱼”和“雅”的色调也是相反的。
这一切都是缘分。我感激这些相应相合。所以,书名我坚持使用这句话。虽然很多人看第一眼会觉得很冷僻。
我太喜欢在一个概念上自我生长了,刚好,它成了一个网,兜住了我思维里散乱的鱼和鸟。有时候,我觉得人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给自己设置一些“主题”,因为这样,素材才会像流水、瀑布、浪潮一样向你自然涌来。你想做些什么事,什么概念就变成了灵感飘了过来。
2015年9月开始,我跟随秦朔老师创业,10月16日人文财经公众号“秦朔朋友圈”(Chin@ Moments)上线,首条当天就是10w 。随后,一个漫长的征程在等着我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连续更新1345天。也就是说我已经连续工作了1345天,工作量不大,但因为每天进行,所以几乎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以及成就了脾气秉性的修行。
在这个阶段,我怀孕生子,遭遇很多事情。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心情如何,该做的事情一点都不能乱,那么心境也尽量不要乱。渐渐的,我内心竟然生出一套生活哲学,人的内心一定有一支队伍在抵抗焦躁和不安,人生的韧性就在这里。
财经商业领域最是风云多变,我们出于日益增强的职业敏感性看到的更是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和变化。这个领域似乎每天都在发生惊醒动魄的事情,有人死了,有人被抓了,有人跑了,有人破产了,有人一夜暴富了,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赢了,有人输了,有人翻白眼了,事情反转了,风口浪尖里都顶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人生如梦,得失荣辱,如何看透?
| 插画《鹿蕉》 《庄蝶》
特别是2017年、2018年以来,这种不确定性似乎到了泛滥的地步。中美关系面临挑战,焦虑、彷徨失措,成倍增长。秦朔老师也写过《不要慌》等代表作。情绪、焦虑、不安似乎是推高点击的关键因素,但我们一直想呈现的是冷静、从容、理智、带know-how和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一面。那也是一种“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
对我来说,渐渐地没有了对于日子的分别心,每一天都很重要,端正每一天的心境,这种无分别心也扩散在别的领域,无论顺境逆境、贫穷富裕、健康与否,心境也慢慢趋于稳定。
2016年3月我怀孕初期特别想读王阳明的心学,不累的时候看书,累了就听音频,后来就开始署名“水姐”写了王阳明,没想到还挺受欢迎的,比我采访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文章有更多人共鸣。
想不到的是,不久后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论竟然在商界成为一股浪潮,当然我只是无名之辈,稍微提早一些在财经圈写这个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不过,对我自己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我固定了“水姐”这个笔名,清心寡欲挺好,这个笔名也给我带来了文风和领域的转变。
我用“水姐”这个笔名开始了人文类、哲学文化经典类的写作探索。因为秦老师本来就想再开一个文化类的公众号,他内心始终忠诚于人文关怀、文化和文明,所以我写这些也是顺理成章。
想想2016年对我而言真是个转变的年份。文化学者余世存老师的《非常道》是2016年1月份出版的,里面都是百年中国大历史的小切片,是晚清权臣、辛亥豪雄、国共领袖、文化精英、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当时我去秦老师家开会,他夫人薛老师送了我这本书,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读完的。确实,只有研究人、人文,才是真真切切能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的领域。而且我当时想,参照余老师的写法,去搜集一些有趣的哲学文化概念,形成一个系列,贯穿进自己的心得感悟,该多好。那个时候我怀着孕,也觉得应该对生命有一份别样的责任。
很荣幸,我的这本鱼雅雅雅后来还请余老师做了推荐,我很珍惜这样的缘分。似乎在研究路上的每一个小阶段都有始有终的感觉。
余世存推荐:
这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中的动物意象为关照的实修作品。在大自然万千物象中,中国文化因时因地关注了这一种植物、那一种动物,并从物象中获得了生存的数据、道义和理性。作者以自身的人生经历、实学体悟主动与之进行链接,从而形成文化中的“花实”,历史人物因之生动鲜活起来,我们当下的生活也因此有了特别的意义。
另外三个推荐人,一个是秦老师,一个是我的学姐,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我们原来在同一个领域做研究,我很敬佩她,我也写过她,把她跟中国古代女科学家、文学家王贞仪放在一起写的。
郝景芳推荐:
最初看见“内心鱼鱼雅雅”的题目觉得奇怪,后来看到解释“内心威仪整肃,风度优美,宠辱不惊”。感觉心中一震:这不就是我最为欣赏的为人气度吗?书中借用了这些动物的故事和意象,表达看待世事的方式,内心流转,观念永存。顾问的考据和解读斗令人收获颇丰,文字的美好也让这本书值得收藏。
另一个就是忆湄。秦朔朋友圈特约撰稿人,秦圈读者都知道,通常水姐写周六,忆湄写周日。我们两个彼此搭配,生发了很深的文友情。她先写的《人生豹变》,我就深受启发。觉得“豹变”这个词实在太有能量和内涵了。决心找一些类似的词,所以在2018年1月写了“豹隐”相关的文章。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持续寻找、持续更新。
秦老师在推荐序言里写道:“她拿着尖尖的铲子,不停地挖掘,让被凝固在传统中的动物所代表的文化意象涌出来,再和生命的年轮、现实的红尘与顿挫一一呼应”。这些词包括:
-
豹隐:南山有一种黑色的豹,为了使自己身上长出花纹,可以在连续7天的雾雨天气里不吃东西,躲避天敌。出自《列女传》。
-
鹿蕉:喻指梦幻,人间得失。典故出自《列子》。
-
庄蝶:庄周梦蝶,庄子认为生与死、福与祸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出自《庄子》。
-
青牛:老子倒骑青牛,过函谷关,作道德经。典故来自《道德经》。
-
犀照:来自“犀照牛渚”。东晋时期,温峤来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水怪。温峤便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温峤晚上梦见一人恶意责怪不该用犀牛角火照。第二天因牙痛拔牙而中风,回到镇上不到十天就死了。典故来自《异苑》。后形容人眼光独到,明察事物的真相。
-
鱼雅:鱼鱼雅雅,鱼行成贯,鸟飞成阵,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出自韩愈、邓剡等诗词。
-
麒麟:它是吉祥神宠,性情温和,主太平长寿。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而死,一生都与麒麟密切相关,所以麒麟也是儒家的象征。李白在《古风诗》中写到:“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 插画:《青牛》 《麒麟》
-
风虎:风虎云龙比喻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出自《易经·乾卦》。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心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门关于感应的学说。感应了善恶之后,就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
-
飞龙:飞龙是龙的最好的状态,自由驰骋,左右逢缘。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易经》里将整个宇宙日月、万物造化全部囊括其中。
-
狮吼:狮子吼是佛讲法的譬喻,形容佛或菩萨讲法入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包括外道。“大海潮音,作狮子吼”。
-
猫义:取自司马光《猫虪传》,叫虪(shū)的这只猫是仁义的化身。在中国古代文化里,猫是一种奉献的、仁义的角色。同时猫又慵懒而高贵,孤独而自由,优雅而神秘,最具艺术气质。
-
当熊:《汉书》里的典故名,讲述的是冯婕妤为了保护汉元帝,挺身而出,挡熊救驾的故事。形容女性临危不惧、保持镇定、奋不顾身。
-
雪狼:雪狼有着巨大的头和细而柔美的身体,被称为“梦幻之狼”。雪狼热爱家庭,成群结队互相帮助,具有团队精神。在诸子百家中墨家最注重打造自己的团队。
| 插画《风虎》 《雪狼》
-
凤舞:凤是中华文化中用来象征祥瑞的神鸟。凤舞九重天,人的内心也应有九重天,底蕴深厚的层次感。现代女性有多重角色,自我管理应当是各个层面的优雅修炼。
-
乌龙:乌龙在古代是狗的代称,晋陶潜《搜神记》里记载着一只叫乌龙的忠心耿耿的狗。对自己和别人都忠诚,别人也忠诚于你,该是世上最有安去感的事情。
-
四猴:《西游记》里记载着天下无敌的混世四猴,即灵明石猴,赤尻石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各有本领和神通。古人常用猴子代表心智和活力,桃源代表清净世界。世事变化多样,内心动静皆宜。四猴就对应各种危机管理的战略和战术。
-
蛇解:蝉脱蛇解,比如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出自《淮南子》,就内心而言,解脱自己的身体、样貌,完全进入精神的自由,似乎是中国圣贤古人的塑造内心的日常。比如曾国藩每天必做日课册,反省、更新自己。
-
蝉嫣:蝉嫣是连续不断的意思。出自《汉书》。中国的蝉文化中寄寓的就是人们希望死后像蝉一样死而复生。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
獬豸: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大的像牛,小的像羊,黑毛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辩是非、善恶、忠奸,也有“神羊”之称,象征勇猛、光明、清平公正。内心如果有这样一只神兽驻守,境界高如白发飘飘的神仙智者了。
一共找了20个,一半内容已经发表在秦朔朋友圈的,另外一半是为了这本书的完整性特别写的。我本身就是学管理出身,加入了对应的管理学知识,就酿成了这样一个体系。里面的管理知识散而不乱,比如管理学的三重境界是自我境界、社会境界和自然境界,人都要有自己所积累、培训、传承的能力;管理其实是设计一种环境,使人在这种环境里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学会管理变数和不确定性;掌握规律和度,预测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
2018年我就一直在写这本书,并旁观着世事变化,大环境不太好,即便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变化,别人也会影响你甚至连累你,于是我的经历也变得艰难了一些,写作过程也算是自我救赎和自我教育了。
我小时候成绩一直很不错,到了大学也是全学院第一名,后来保送了清华硕士,本来念个博士也不是难事,任性、浮躁、多变且清高,觉得不念了吧,现在有点儿后悔。我上课也不怎么认真听,心境不安的时候多,但一旦安静下来,就觉得特别能吸收新信息,甚至觉悟出新东西。当然,这种极安静的时刻是不可控,甚至是不可得的。但现在才发现是可以训练的、修炼的。
现在育儿焦虑那么泛滥,我觉得每个孩子都要感觉自己有calling,得自己觉悟,自学才行。所以,我开始结合自己的一点小经验,写了10-70岁的一些自我心境规划,仅供大家参考。这也算是这本书的一点功利之用了,其实更多时候只是无用之用。
-
十岁:《礼记·曲礼上》写道,“人生十年曰幼,学”。十岁,就是勤于学习,人生的感受力就是十岁开始形成的。那时候就该有一颗简朴空灵的初心了。
-
十一到十五岁:《礼记·内则》写道,“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二三岁正是学习各类新鲜事物的最佳年龄,也是系统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人生如梦,那么想象力的培养就更关键了。很多作家和艺术家都是在十二三岁找到某种特别有机缘的事物。十三四岁的时候,可以学习一点哲学,从一个学派开始,我自己是从庄子开始的。舞勺之年(十三到十五岁),也是自我学问训练的关键三年,要有一些体系化的学习计划,形成自己未来的“童子功底”。《论语》中也讲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十五到二十岁:《礼记·内则》写道,“成童,舞象,学射御”。男子舞象之年是可以上战场的年纪,那时候生死就摆在面前了,思考生来病死,就是思考生命的权限,是构成一个人内心悲天悯人的基本要素,要对生命充满敬畏感。女子则是从“碧玉年华”到了“桃李年华”,是最显出青春芳华的时候,爱恨情仇总是开始萌芽,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运气、机会、金钱、挫折和伤害到底会有多少。那个阶段是人生心思和情绪最多的时候,更需要内心开始建立一支队伍、一个秩序,内心有觉知、有分寸、有衡量体系、有假设也有检验。甚至内心应有个思想皈依,这样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处理内心世界,中国人是幸福的,有儒释道及其他各种古典哲学来参照。儒家里面都有心学和实学等不同派别。
-
二十岁至三十岁:从古至今,这个阶段都是人生的迷茫期、探索期。现代人,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多数人还在求学,二十三、四岁,初入社会崭露头角,感应自己的内心,体悟自己的变化,知行合一,却锻造一颗坚毅、超然的内心。二十四岁到二十七岁,职场最关键的三年,最讲究机缘和积累主义。生龙活虎,就在这前七年。二十七岁后,人生就要开始迎接不完美事情的发生,做足充分的精神准备。接近三十岁,人要慢慢感受世界上的孤独,越发要有柔软的心灵去承受这份责任和安静,人往往会通过艺术化地整理人格魅力、智慧、学识、胆略、经验、作风、品格、方法等,创造新的心境。
-
三十岁至三十五岁:三十而立,然后便是“三十三,乱刀砍”,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出于转型期,人生在世,要有“当熊”的气概,要越活越勇敢,不怕麻烦,甚至不怕牺牲。三十四五岁,要学会品人、识人,讲自己的经验与之共享,知道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自己,珍惜时间,找志同道合的人们跟自己一起战斗及生活,甚至传承某些精神。据说到了三十五岁,人好像都会重新活一次。内心已经建立了层次感,随性随意是第一层,执行命令和任务是第二层,改进和积累是第三层,机制和设计是第四层,自动自发灵感是第五层,内心要具备足够的智慧、艺术感和勇敢。
-
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经历了复杂人生变迁之后,复兴那份初心。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四十岁的人应该开始游刃有余,内心追求的是平衡。
-
四十岁到四十五岁:四十不惑。人生最珍贵的莫过于,还有知己的守护。有人对你忠诚,你也对别人忠诚。四十五岁之后,中年危机会涌现,持续地面对恐慌与无奈,该做的就是不怕事、不惹事,养精蓄锐。
-
四十五岁到五十岁:五十知天命,人生修炼,不问结果。在知天命的年纪,当自己慢慢长大成人,自己被生活锤炼了千百遍,这个时候说的“解脱”更多的是指自如地转化心境。
-
五十到六十岁:六十耳顺。听得到别人说的话,知道别人的心意。终于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不再那么自我,就可以真正做一点关怀下一代的事情了。文化传承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重要。谁以后还会记得你,记得你的精神和气质。就看这个时候的修炼和付出了。
-
六十岁至七十岁:内心慢慢地清亮无比,真正地鱼鱼雅雅了。
我试图让鱼鱼雅雅变成一套哲学。我想请求读者的是,不要把这本书理解为文艺类生活方式的书,请把它视为一本类似哲学的书。
我对传统哲学经典的学习,最初来源于庄子。我在书中写到,人在十三四岁时,就可以进行哲学入门了。可以先学习一个基础思想,然后再接纳别的东西。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所以从诸子百家哪一门入手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这个基础思想最好不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片面思想,而是包罗万象的思想,而庄子就能担当此任。内心要随着万物变化,就是“物化”。内心感应万物,就是“天籁”。只有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才能宁静,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撄宁”。“撄宁”是更高级别的“鱼鱼雅雅”。我的思想也是一贯的、一致的。我是自然主义者、积累主义者。
这本书对读者可能有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可能是一种安慰。
人总有一些自己并不能控制的因素:不确定的外部大环境、不确定的感情、不确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不确定的自己。
看一眼这本书,可能是个情绪的灭火器、内心修炼的提词器,“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就像一个咒语一样,念着念着,可能会心一笑了。从容地对抗吧,就像不用对抗一样。
第二,可能是一种纯粹感。
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讲解传统文化的满头白发飘飘欲仙的名人,也不懂繁琐的仪式和天价昂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只是纯粹地用日子的日常去体会一些充满灵性的东西。文化它是不会主动跟人亲近的,也不能强迫去亲近。
有一天,你怀着纯粹的心去接近它,它会给你真正的感动。不以资历、名气、经验、历史和价格衡量的东西,人人平等而纯粹。
没有压人的规矩、强势的规律,我想营造的就是这种清新自然的,安静养心的,萧疏散淡的文化上的纯粹感。不以文化为高端社交入口,也不用很高金钱或时间门槛去修心养性、打坐参禅,而是看书写字,平静顿悟。
这个世界怎么扣住人的心弦?用自我的性灵去扣。
第三,可能是一种自由。
有人说,在市场上都是如何成功、如何在焦虑中取胜的时候,你却逆潮流而行,告诉大家要鱼鱼雅雅。
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或许更能到达鱼鱼雅雅。
中国文化里的虫鱼鸟兽,虫和兽让人感觉远,鱼和鸟让人感觉到近。无论是在诗里、画里、刺绣里,它们都是最普遍的东西。它们普遍存在,如今都在提醒你,自由就在自我创造的有序里,在鱼鱼雅雅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