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荣耀和小米对标产品:荣耀学小米玩跨界

荣耀和小米对标产品:荣耀学小米玩跨界所以,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荣耀还要走的路非常多,特别是品牌运营及企业CIS系统构建方面。现在急着走多元化道路,有点急!再举个例子,就拿这三个品牌的视觉识别来进行举例,小米全新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个点,意味着让用户省一点心;大神产品更直接,其开机动画就是斧头卡通化的“大神”汉字,直接让人觉得“神”气逼人,无论你是觉得LOW还是逼格高,但是用户清晰的记住了这个标识。反观荣耀,你们能记起来什么?众所周知,目前在手机电商领域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无非“大小荣”三家,其中小米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占绝对优势。我们先从品牌命名方面来对三家进行比较,以“小米”名字的由来为例,其品牌拼音是mi,首先是Mobile Internet的含义,表示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是 mission impossible,表示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而“大神”名字的由来更称得上是“神”之笔,当

今天,有媒体记者问我,你对荣耀最近疯狂的玩跨界有什么看法?我想了想,用标题的这十几个字回答了他。是的,这就是我对荣耀最近这些举措的印象。

荣耀和小米对标产品:荣耀学小米玩跨界(1)

先是和创维酷开一起搞个55英寸的“智慧屏幕”,后来又用荣耀6遥控特斯拉电动车,再接下来又和腾讯手游一起搞游戏大赛,这些站在行业角度看,都可以说是跨界合作、提前卡位之举,接着又来一个低端新品牌:畅玩,看起来很美……但是我还是担心,就凭荣耀现在的品牌影响力和粉丝粘性,很容易那啥……就像我题目上说的那种情况。

荣耀的品牌运营赶不上小米大神

为什么不看好荣耀现在的诸多跨界之举,除了“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之外,我认为更多的还是荣耀现有的品牌内涵无法承载这么多的额外业务。

众所周知,目前在手机电商领域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无非“大小荣”三家,其中小米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占绝对优势。

我们先从品牌命名方面来对三家进行比较,以“小米”名字的由来为例,其品牌拼音是mi,首先是Mobile Internet的含义,表示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是 mission impossible,表示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而“大神”名字的由来更称得上是“神”之笔,当时在讨论酷派新的电商系列品牌时,面对提出来的三十几个备选答案,无一令人有过“耳”不忘,这时候酷派的创始人郭总在头脑风暴时随口一说,现在网络上各行各业的名人都叫大神,如刷机大神,搞机的大神,我们的这个产品线主要针对电商平台的网络购买用户群体,也希望能成为电商中“大神”,于是就有了酷派电商品牌“大神”的由来。

反观荣耀,你们听到了什么吗?这也许不能证明荣耀因此就低谁一等,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华为这个团队在品牌运营就显得很业余,在这个能拍星星就拍星星,能讲情怀就卖情怀的竞争环境下,你不能为你的品牌讲出来故事,已经输了一场了。别拿什么老实本份这些词眼来搪塞,有大嘴在,这些荣耀就配不上!

再举个例子,就拿这三个品牌的视觉识别来进行举例,小米全新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个点,意味着让用户省一点心;大神产品更直接,其开机动画就是斧头卡通化的“大神”汉字,直接让人觉得“神”气逼人,无论你是觉得LOW还是逼格高,但是用户清晰的记住了这个标识。反观荣耀,你们能记起来什么?

所以,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荣耀还要走的路非常多,特别是品牌运营及企业CIS系统构建方面。现在急着走多元化道路,有点急!

粉丝虚假繁荣下的水分太大

现在的电商品牌流行玩的是粉丝经济,有粉丝就有销量,其核心就是关注的热度,所以才有发布会上的砸手机、大胸女模特结队在对手楼下的示威、才有某某与某某时不时的撕逼大战,没有其它的目的,就是引发关注,这是电商企业惯用的招数,特别是小米,屡试屡爽。

但是,荣耀的粉丝能有这么大的忠诚度和购买力?前几天,华为荣耀业务部总裁刘江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荣耀目前销量已破千万,而年内20亿美金的目标也毫无悬念。我对此数据的真实性还是有几份怀疑,但是刘江峰至少比大嘴口里说出来的要可信得多。还记得当年P6上市时,大嘴就号称全球要超过2000万部的销量,结果到最后只有400万台,如果按这个比例……

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小米手机,今年的目标是6000万台,其二季度的出货量为1600万部(有快递单为证),再加上不比荣耀差的大神的销量,按这个比例算,就算我们认为刘江峰说的数据没有掺假水,再把大可乐、小辣椒、努比亚、尼比鲁这次边缘化电商手机品牌算上,荣耀在整个电商平台的市场占用率也就是15%不到,按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来讲,对小米这个市场领导者没有任何的威胁,为什么还要处处与小米为敌了?

很简单,小米是行业的标杆,同时关注小米的网络用户群也是荣耀的潜在用户群,与小米相提并论,可弥补荣耀在品牌内涵上的短板,以期与小米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就有点像某些成功学教程上的无赖做法,不断的给自己打气,在心里默念:我是最好的,我必须成功,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可以与行业老大掰掰手腕了。

事实上,小米从来不会花50元一位买粉丝去排队搞首先盛况,小米也不会买托儿在发布会下面大喊大嘴我爱你,小米只有自费多一千多公里外坐硬座二十多个小时来参加发布会的用户,还有众多义务帮小米宣传的粉丝,这就是粉丝力量高低的对比。

所以,就凭荣耀现在的粉丝影响力,很难支撑其四处出击的跨界扩张行为。这时有人就会问,凭什么小米能做路由器、能做电视、能做耳机、能做充电宝、能做摄像头,而荣耀就不能做了?实际上,你们要明白,小米的这个“三屏一端和周边设备”的战略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智能家庭的闭合生态链,而荣耀的最近的跨界合作更像是在东一榔头西一锤,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小米最新的智能电视价格跟多年行业品牌相比也有优势,而荣耀酷开的6999元大平板却成为了业内的一个笑话。

再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刘江峰称华为EMUI的用户数已经超过8000万,而MIUI的用户数洪锋称只有7000万,但是从友盟(一个专业的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后台的APP活跃度来看,小米的用户是牢牢排在第一位,紧跟其后差距不大的是三星,而华为,差的量级就多了,至少在五倍以上!这个数据很真实的反映出真正的强网络应用的用户存量及使用习惯,也能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映用户的数量级,打没打脸,你们自己去判断!

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用户基数还是粉丝忠诚度和活跃度,荣耀现在都还不适合大规模的进行跨界扩张,现在最重要的是还是修炼自身的功夫,将用户数提升到行业挑战者的水准时,才有可能向领导者提出来挑战,从绝对基数来说也才有了扩张的资本。

荣耀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第一, 背靠华为这颗大树的整个生态体系。华为必竟是世界五百强,无论是从元器件供应采购、配件设备商的合作都有较大的优势,所以才能在成本上占得先机。

第二, 华为的做工和质量。这是华为一向安身之命之所在,曾经有一个做运营商终端销售的朋友告诉我,华为供货一百台只给二台备用机,而且从来没有出来过维修备用机不够的情况,这就能证明其过硬件质量水准。

第三, 超强的技术研发背景。曾经和一位华为资深的产品总监聊天,他说了几个秘密,最直接的就是华为技术部门除了当下热门的海思芯片的研发,还包括内存、PCB、射频、甚至屏幕等诸多领域,也有现成的研发成果。据欧洲专利署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华为向欧洲专利署申请了1077件专利,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数位列第11名。截至2013年12月,华为在欧洲获得了7200件专利。只要华为想,随时都可以做一套真正的自有产品出来,这才是华为的可怕之处。

第四, 肯于学习的精神。别看荣耀刚从华为终端体系里面独立出来,其实他们很多人当年都有着辉煌的经历,例如大嘴就是华为打开欧洲市场的功臣。这个团队学习精神特别强,小米电商做得好,于是就有了荣耀;小米MIUI很给力,于是就有了EMUI;小米手机可玩性强能刷机,于是就有了ROOT解绑;只要成功者有什么,荣耀的就可以进行学习,心态放得较好。

下面,问题来了,质量又好,成本又低,为什么这样还卖不过小米了?差距还越拉越大

第一, 没找到互联网思维的精髓。认为“人有我有”这样就能成功,这只是从零到一的方法,要想做到从一至一百,就必须要做到“人无我先,人有我精”的地步,例如酷派第一个在大神系列手机用上64位的CPU,小米的硬件一向是当前最主流的,这些都是吸引用户的最大筹码。

第二, 模仿不到位,给人的感觉就是形似了而神未到。记得有一次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地方开发布会,结束后一大群花粉等不到回市区的公交车,一个个在路边苦等车,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华为对待用户的态度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像小米一样将用户真心当作是朋友来看待,想想那次黄牛站在小米发布会门外挥舞着现钞加价收购发布会赠送的红米手机时的场景,就会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样的“朋友“难道还不值得让你帮着多说好话吗?这种不到位的“学习”还有很多,像OS层面,像粉丝俱乐部的运营,像畅玩这样的“孙子”级别品牌……

好了,最后一句忠告,专心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等与行业领先者的份额差距拉到5%以内时,你这时才有资格站出来说,我要在所有领域全面超越你!

本文首发在百度百家,作者:CN314 关注手机行业十四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