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九大城门图:内九门之东直门旧影
老北京的九大城门图:内九门之东直门旧影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 阐楼拆除 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可登箭楼。瓮城为正方形 四隅均为直角 东西长62米 南北宽68米 城南侧辟券门 券门上建闸楼 闸楼形制同朝阳门。瓮城西北角建关帝庙 关帝庙内无塑像仅供牌位 故北京有“九门十座庙 一庙无神道”之谚 即指东直门之关帝庙。东直门位于内城东组北侧 原为元大都东中门“崇仁门”。古代以东方属“仁” 该门为大都城正东方 故元代取名“崇仁门” 明时沿用 因已废东垣北端之光熙门 故此门即成为北京东垣北侧之门。东直门之域门位于今东直门立交桥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 水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后,取“东方盛德属木 为春 ”扬雄《太玄经》:“直东方也 春也” 天地发育之气始于木 木生于春 而行于东方谓之“仁”。即联系原名崇仁 又结合东方为春 并于东直门外设春场。故东直门之更名始于永乐十七年(1419
金元明清都城变迁图
本系列主要展示北京内城、外城和皇城自1860年北京首次有照片资料到1960年代,这100年间北京城垣演变的可视影像。
帝都百年旧影:内九门之安定门
消失的北京城:内九门之德胜门旧影
东直门位于内城东组北侧 原为元大都东中门“崇仁门”。古代以东方属“仁” 该门为大都城正东方 故元代取名“崇仁门” 明时沿用 因已废东垣北端之光熙门 故此门即成为北京东垣北侧之门。东直门之域门位于今东直门立交桥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 水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后,取“东方盛德属木 为春 ”扬雄《太玄经》:“直东方也 春也” 天地发育之气始于木 木生于春 而行于东方谓之“仁”。即联系原名崇仁 又结合东方为春 并于东直门外设春场。故东直门之更名始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 至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 瓮城 箭楼 闸楼 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 成化九年(1473年)城楼曾被火焚 后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年)曾重修域楼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修葺城楼。明、清两代历朝皆曾修。域楼形制与朝阳门略同 尺度略小。
城门城台底基宽39.95米 底基厚28.80米 城台顶宽36米 进深22米 城台高11.58米。内侧券门高7.70米 宽6.35米 外侧券门高5.25米 宽5.30米 城台内侧左 右马道宽4.80米。
城楼连廊通面阔31.50米 连廊通进深15.30米 连城台通高34米。
瓮城为正方形 四隅均为直角 东西长62米 南北宽68米 城南侧辟券门 券门上建闸楼 闸楼形制同朝阳门。瓮城西北角建关帝庙 关帝庙内无塑像仅供牌位 故北京有“九门十座庙 一庙无神道”之谚 即指东直门之关帝庙。
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 阐楼拆除 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可登箭楼。
箭楼形制与铜阳门箭楼略同 民国十六年(1927年)将箭楼拆除 仅存箭楼台基 台基于1958年拆除。
东直门在明 清时南方木材经运河运京 均储于东直门门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 管理进京货物。清代于东直门设“春场”每至立春时天府于此鞭“春牛”“打春”。东直门外下关道有“铁塔寺” 寺内方形砖台上有铁塔高约2米 每年夏历正月初一及四月初八有庙会 故有“东直铁塔”之称。
1951年对东直门域城楼进行排险及全面维修并在东直门城楼北侧城墙开豁口 以利交通 至1965年将东直门城楼拆除 其梁、柱木料皆为楠木 应系明代成化时建城楼之原有梁柱。
东直门一直与漕运关系极深。北京城以前没有铁路时,往来货物都是靠河流输送的。明代疏通了通惠河之后,漕船直抵城东的大通桥,顺义运来的木材,南方运来的粮食,都经由东直门运进城里,所以东直门内外,便盖起了大大小小的仓库。这样一来,方圆几里自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很多商贾纷纷在此择地盖商铺盖房子,东城于是成为当时北京豪宅的聚集地。
以至于到了今天,仍旧可以看到历史上留下来的很多颇具商业色彩的地名,比如,北新仓,禄米仓,海运仓,东门仓,三里屯,库司胡同,元大人胡同,永昌胡同,等等。
据说当时的东直门内外大街相当的繁华,有上百个店铺。经营的货物,从日用五金到食品百货,几乎包罗万象。铁铺,皮匠铺,首饰铺,中药铺,绱鞋铺,冥衣铺,理发铺,杂货铺,干果铺,切面铺,酒铺,茶楼,粮店,烧饼铺,纸烟铺,成衣店,扁担铺,染坊,豆腐房,大车店,马掌铺,木料铺,煤铺,杠房,一个紧挨着一个,十分热闹。
北京童谣《东直门挂着匾》:
东直门挂着匾,界边就是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界边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界边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大殿,界边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一关门,界边就是安定门;
安定门一甩手,界边就是交道口;
交道口跳三跳,界边就是土地庙;
土地庙求灵签,界边就是大兴县;
大兴县不问事,界边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卖葫芦,界边就是四牌楼;
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喝凉水;
喝凉水怕人瞧,界边就是康熙桥;
康熙桥不白来,界边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没有人,界边就是齐化门;
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道。
这一片儿的打清康熙年间就是被划给俄罗斯人使用。当年俄罗斯东正教在北京传教,在北京修建的“圣尼古拉堂”和“奉献节教堂”,即“北馆”和“南馆”。北馆现在是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所在地,南馆现在建起了南馆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的俄国人团体很快解体了。北馆连同建筑和财产都成为苏联国家财产。1956—1959年苏联驻华使馆在这里盖起一片新建筑。南馆移交给中国政府,由于莫斯科东正教大牧首公署在中国的东亚辖区消失,教会的所有财产和建筑都交给了中国政府。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上的东直门图
1860-10 东直门北面全貌及迤北城墙护城河
1860-10 东直门北侧,内城东北角楼东北面,以及护城河两岸。
1900年东直门城楼门洞北望瓮城内,可见城门、箭楼遭破坏情况。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遭炮轰破坏 。
1901年东直门全貌(东南面)。
1901年东直门外石桥,护城河。可见东直门外关厢的大街和斜街 。
1902年鼓楼俯瞰四至(东向)。鼓楼东大街,东直门大街,远处可见东直门城楼,由鼓楼上层修复围栏的两个工匠之间向远处东直门方向拍摄。
1902年鼓楼俯瞰四至(东向)。鼓楼东大街,东直门大街,远眺自北向南可看到雍和宫、内城东北角楼、东直门城楼 。
1903年东直门城楼西面(城里) 明信片。
1911年前后 东直门箭楼,瓮城,闸楼(南面),以及护城河,远处可见京师自来水厂的烟囱,水塔被箭楼挡住。
1911年东直门箭楼东南侧,远处是京师自来水厂的水塔和烟囱。
1911年前后 东直门全景(东南面)。
1913年鼓楼俯瞰(东向,鼓楼东大街,东直门大街) 明信片。
1915年东直门城楼东南面,环城铁路刚付竣工,崭新的东直门车站,护城河及水关。
1916年东直门城楼东面,环城铁道东直门车站,列车。瓮城刚刚拆除,环城铁路开通。
1916年东直门箭楼西南面(原瓮城内),刚修通环城铁路,远处的水塔和烟囱是1910年建成的京师自来水公司东直门水厂。改造后的关帝庙在原瓮城东北角内,从乾隆《京城全图》中看到,关帝庙建筑在瓮城西北角。这应该是拆除瓮城时移建到此处的。
1916年修建环城铁路后的东直门全貌(南面)。这张照片较常见,但多被媒体误解释为 “朝阳门”,由箭楼端瓮城残墙的直角和东直门外香河园自来水厂的烟囱,卽可辩认出这里是东直门。
1917年东直门城楼东南面,瓮城刚刚拆除。
1921年东直门城楼北面(城里)和北侧的登城马道。
1921年东直门城楼门洞东侧,门额石匾上“东直门”三字清晰可见,券顶“五伏五券”的做法亦清晰可辨。凹凸不平的石路面显示着岁月沧桑。
1921年东直门城楼西立面(城里),东直门大街。
1921年东直门箭楼及瓮城外护城河。
1921年东直门外护城河石桥南侧(北向)。
1921年东直门箭楼西面(原瓮城内),后抱厦顶已坍塌,主脊已断,已是一派颓败景象。
1921年东直门南面,打通瓮城后。
1927年东直门箭楼东侧。
1932年东直门城楼西面(城里)。
1933年东直门外铁塔,相传也是北京城五鎭之一,塔中所祀为一胡僧,云系坐化于此 。
1946年鼓楼俯瞰(东向)。鼓楼东大街,远处可见东直门城楼和东外自来水厂的水塔,内城东北角楼已圮不可见。
1951年东直门城楼南侧面(山面),二层护栏刚修好。
1951年东直门城楼东面,原瓮城内的环城铁路道口,城楼刚做了修缮,二层护栏已装好。
1954年东直门城楼东面,原瓮城内的环城铁路道口,有火车通过。
1956年东直门内大街,由东直门城楼上向西拍摄,路上可见无轨电车(捷克进口)和公共汽车(匈牙利进口),还可见有轨电车的轨道,远处可见钟鼓楼。
1958年东直门城楼东面景观。瓮城及箭楼已彻底拆除,城楼北侧原已开辟豁口(环城铁路道口设于此,进出城车辆行人已不走城门洞),这时城楼迤北城墙已大部被拆除。
1960年前后 东直门城楼西面(城里),无轨电车为国产京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