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发布2nm:台积电为什么放弃3nm而直奔2nm
台积电发布2nm:台积电为什么放弃3nm而直奔2nmGPU采用5个内核,倒是提升了50%的内存带宽,但这也怀疑是采用新的LPDDR5导致;晶体管数量仅仅从150亿增加到160亿,仅提高了不到7%;第二种是台积电3纳米工艺过于昂贵,包括苹果也这么认为,导致基本没有客户,因此台积电内部已经放弃3nm工艺,将重心转移至成本更低的N3E工艺,因此,苹果A16芯片不得不采用过渡性质的4纳米工艺。此前,台积电表示,N3E工艺其实就是 N3 Enhanced 增强版,这个工艺会进一步提升,相比于之前N5,功耗降34%,性能提升18%,晶体管密度提升60%。我们知道,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14 Pro系列采用A16芯片,其性能相比上一代的A15提升很有限:
苹果iPhone14已经发布,其中的iPhone14 Pro系列采用的A16芯片,其实最初是计划采用台积电的3nm先进工艺,但是后来退而求次仅仅使用4nm。
为什么?
原来业界有两种传言,
第一种是台积电3纳米工艺遇到了一些研发方面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后来被台积电否定。
第二种是台积电3纳米工艺过于昂贵,包括苹果也这么认为,导致基本没有客户,因此台积电内部已经放弃3nm工艺,将重心转移至成本更低的N3E工艺,因此,苹果A16芯片不得不采用过渡性质的4纳米工艺。
此前,台积电表示,N3E工艺其实就是 N3 Enhanced 增强版,这个工艺会进一步提升,相比于之前N5,功耗降34%,性能提升18%,晶体管密度提升60%。
我们知道,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14 Pro系列采用A16芯片,其性能相比上一代的A15提升很有限:
晶体管数量仅仅从150亿增加到160亿,仅提高了不到7%;
GPU采用5个内核,倒是提升了50%的内存带宽,但这也怀疑是采用新的LPDDR5导致;
A15的Geekbench 5单核性能跑分约为1720分,据推测,A16估计在1835分,性能提升实际上不到7%,而不一定是宣传的17%。
因此,苹果的A16芯片比上一代A15的性能实际上估计只提升了7%左右,而非宣传所说的18.8%。
为什么苹果在A16芯片的工艺上退而其次选择4纳米呢?
难道真是价格的原因吗?
其实未必。
最近,康纳尔大学的James Hwang教授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微波炉试验,或许给出了答案。
他们对家用微波炉进行了改进,用升级的微波方法对芯片进行加工处理,试验后称这有可能使台积电和三星等领先制造商的芯片缩小到2纳米。
James Hwang对微波炉进行了改造,以选择性地控制驻波发生的位置。这种精度允许掺杂剂的适当激活,而不会过度加热或损坏硅晶体。
那为什么微波炉能够改进芯片的工艺制程呢?
关键点在于芯片内部的电流传导能力。
芯片上会有很多个晶体管,在晶体管的内部,电流会从起始端流向终端。
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会经过一个闸门,也就是栅极,而栅极的宽度正是平时所说的芯片尺寸,即几纳米工艺。
但随着制程技术的发展,栅极的宽度越来越小,电流的起始端和终端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这就会导致电流两极的电场对栅极产生干扰,进而使得栅极对电流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也就是出现短沟道效应。
而解决短沟道效应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芯片料和工艺上下功夫,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器件沟道掺杂浓度。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在芯片材料中掺杂大量的其他原子,然后对其进行退火来激活掺杂的原子。
比如说,将磷原子掺杂至硅中,然后对这个混合物进行加热退火,提高磷原子的平衡浓度,也就是说激活磷原子在硅中的活性,进而提高其电流传导能力。
但提高掺杂浓度并不是一件易事。
以往,台积电等芯片代工厂商是依靠提高平衡浓度的加热退火方法,但是目前已经达到了极限,若要再提高,可能会导致硅晶体膨胀。
传统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康奈尔大学James Hwang教授研究团队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磷的平衡浓度的方法:微波技术。
在此之前,台积电就已经做出过微波可以激活多余的掺杂物的推测。
但微波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驻波的存在,它不传导能量,会阻碍材料中掺杂物的持续激活。
因此,只要解决“驻波”这个问题,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于是,James Hwang教授等对微波炉进行了改进,使微波炉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驻波能够被有效控制。
这样就能使得芯片材料中所掺杂的原子能够被适当激活,并且不会出现过度加热损坏晶体的状况。
除此之外,使用微波技术提高掺杂浓度,可能也会改变芯片中使用的晶体管的几何形状。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结构已经存在20多年了,而微波退火使得一种新的晶体管结构成为可能,在这种结构中,晶体管作为纳米片水平叠加,可以进一步增加晶体管的密度和控制。
James Hwang认为,这一技术可能在2025年投入芯片的制造中。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由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应用物理快报》上。
《应用物理快报》是应用物理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而James Hwang教授的研究团队也得到了台积电和中国台湾科技部门支持。
因此,
台积电放弃3纳米,专攻2纳米工艺,或许不是因为3纳米不好,也不是因为造价太贵,客户太少,而是希望在芯片代工行业的工艺之争中再次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