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真的吗?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真的吗?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说,宇宙是多元的,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会分支出新的宇宙,在多个宇宙交叠运行期间,有大量的宇宙记忆信息互窜,影响了我们真实的记忆,造成了我们记忆偏差。难道是平行宇宙理论?不得不想起很类似案例的曼德拉效应,小时候第一次听说曼德拉这个名字是从黄家驹《光辉岁月》那首歌上 ”…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曼德拉,非常响亮的名字,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为了理想和信仰,他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屈指可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一生都在为平等而奋斗,被称为南非的国父。图2 曼德拉效应(图片来自网络)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位伟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死于狱中,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曼德拉活到了2013年,其间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出现了大众的集体记忆与历史不相符,大家称这一现象为”曼德拉效应”。最要命的是,当你试着去搜寻证据,恰好证据都消失不见了,或者找到
最近被曼德拉效应给刷屏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当年背诵的时候把”斯人”想的是”斯文的人”,当然这个意思是不对的,正确意思是”这人”,正是因为当时我记错过,所以记忆里特别清楚,我背诵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肯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但是近日上游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图1 课文上的内容(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我回家翻箱倒柜找我当年的中学语文书,遗憾,没有找到。难道是时空错乱,记忆偏差?
不得不想起很类似案例的曼德拉效应,小时候第一次听说曼德拉这个名字是从黄家驹《光辉岁月》那首歌上 ”…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曼德拉,非常响亮的名字,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为了理想和信仰,他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屈指可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一生都在为平等而奋斗,被称为南非的国父。
图2 曼德拉效应(图片来自网络)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位伟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死于狱中,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曼德拉活到了2013年,其间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出现了大众的集体记忆与历史不相符,大家称这一现象为”曼德拉效应”。最要命的是,当你试着去搜寻证据,恰好证据都消失不见了,或者找到的证据反而同记忆不一致,反而证明了历史才是事实。
难道是平行宇宙理论?
说,宇宙是多元的,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会分支出新的宇宙,在多个宇宙交叠运行期间,有大量的宇宙记忆信息互窜,影响了我们真实的记忆,造成了我们记忆偏差。
尤其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量子力学,叠加态和量子纠缠这些专业名词大量出现在我们普罗大众的视线里,还有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似乎都说明微观世界有自己的一套物理规则,很多现象是颠覆我们的认证的,像量子纠缠在我们宏观世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啥是量子纠缠呢?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量子力学现象,它指的是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隔多远,都会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了改变,另一个量子的状态也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无视空间距离的限制。那这种量子隐形传态的现象,我们宏观世界无法解释得通,但如果有平行宇宙或者时空可以扭曲,那相互纠缠的量子在我们所观测的时空虽然无限远,在更高次维度时空里可能是相邻的,这就说得通了。
如果真的存在平行宇宙,想想是很恐怖的,会不会出现多个我,我修改我的记忆,我和我抢我的女朋友,哈哈,记得《天才基本法》吧。
图3 平行宇宙(图片来自网络)
难道说,是时空穿越理论?
说,未来的人对历史的修改而遗留下了蛛丝马迹。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当一个物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其所在的区域的时间会比周围时间要慢;当运行速度直接达到光速,则时间会完全静止;当超越光速就可以穿越时空了。
但,事实行不通,如果你通过时空机器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然后在自己母亲出生前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你的母亲就不会出生,自然就不会有未来的你自己,那在未来穿越时空杀死自己外祖母的自己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有名的外祖母悖论。
图4 时空穿越(图片来自网络)
或者说 是我们处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记忆是”斯人”是”创造者”程序留下的BUG。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为通过光速的不可超越性,人们发现光速的运行速度,就是宇宙这个虚拟世界的运行,上限就相当于它的最高运行频率。我们只能接近不能超越,我们一旦超越了光速就打破了这个虚拟的世界空间能够超越光速是因为空间的拓展它是由创造者所做出来的,创造者不受他创造出来的法则的约束,当然这都是猜测。实际上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还需要科学做出更加准确的推断,而不是我们做出凭空的猜测。
还记得这部电影不?《异次元骇客》,讲述的就是现实与虚拟世界穿行的故事,至今想到依然觉得好看,不行,抽空再温故一下。
图5 虚拟世界(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真有虚拟世界,真实世界的”创者者”在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窥探我们,是不是感觉很恐怖?
还是说 我们上学确实学的是”是人”,不过在我们学习生涯过后的未来人生更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接触到生活场景或多或少的提到的都是”斯人”,所以被潜移默化的更改了我们的记忆?
比如下图,到处都是充斥着”斯人”的词句,有没有可能是我们渐渐地自我修改了记忆。
或许说,我们当时学的教材根本就是”斯人”,我们从来就没有出现记忆偏差。
虽然人教版从80年代的语文教材一直持续到2000年都是独领风骚,分别包括1951、1956、1961、1963、1978、1982、1987、1991、1993版,但是除了人教版之外,还有其他教材,还有很多课外阅读,不能拿人教版以偏概全。另外,虽然冀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沪科版课本都是写的是”斯人”,但是这些主要是2001年,第八次课改,国家提出一纲多本才出现的,我们记忆中的”斯人”大多是说的2000年以前。
不过这些”斯人”还是”是人”,都无所谓,图一乐子而已,不必较真。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