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演义第八十三章:关陇演义第一百三十三章-刘铭传临阵退缩
关陇演义第八十三章:关陇演义第一百三十三章-刘铭传临阵退缩祗堪孽境留冤狱彼天何事纵天骄马占鳌心情沉重地回到家,向妻子儿女们说起金积和马化龙一家的惨剧。悲恐之中,他拈笔铺纸,写了一首诗,聊遣胸怀:龙战乾坤血未消
左宗棠拒绝马占鳌的求抚,令马占鳌及众首领恐慌不已。
对于取胜,大家根本不报有期望,金积多大的势力尚且如此惨烈,河州区区弹丸之地又能支撑到何时呢?
如果战败,金积的前车之鉴血淋淋地展现在各位面前。
单锅煎饼,正反两面都是一个熟。
马占鳌心情沉重地回到家,向妻子儿女们说起金积和马化龙一家的惨剧。
悲恐之中,他拈笔铺纸,写了一首诗,聊遣胸怀:
龙战乾坤血未消
彼天何事纵天骄
祗堪孽境留冤狱
安有爰书载赦条
舆论至公千载定
君门虽大九重遥
公然杀将屠城事
说与妻孥破寂寥
马占鳌长子马五十七性格沉静,多智,对时局的看法到有不同见解。
他劝慰父亲道:“时局若此,唯有奋战一途,尚或可有一线生机。”
马占鳌之所以能在同治年关陇的众多枭雄中独占鳌头,奠定马家军的百年基业,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这个出身乡间的河州统帅,自从执掌军事指挥权以后,协调各部,统一事权,挖地道、破城墙,成功地拿下了甘肃军事重镇河州城,两战牛镇堡,多次突出河州援助金积,其军事才干亦属一流。
如今,他身系着河州地区数十万大军及其家属的身家性命。
他面对的是打了一年交道、兵锋正锐的左傅先宗,杨世俊的中路军主力。
情势危急,容不得他忧愁叹息,或存其他侥幸的幻想了。
得拿出个主意来。
再说左宗棠这里。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官军40个大营2万精锐,由6名提督、13名总兵分统进军河州。
河州之战至为重要,左宗棠调兵遣将稳定后路和两翼。
现在关陇,宁夏,庆阳,泾州,巩昌,秦州,阶州等地,大体上都已肃清,难民的迁移安插,赈济屯垦,按照兵屯,民屯分别规制妥当。
但是在中卫,盐池,固原一带仍然有小股散兵游勇出没,骚扰,劫掠地方。
甘南等地的徽县,两当,礼县等地也有隐匿的小股武装,伺机抢劫粮道,人马多者数百,少者几十个,时隐时显,就像掐不死的虱子一样,令人防不胜防。
为确保粮道及邮路畅通,确保河州战事顺利进行,左宗棠派黄鼎,雷正绾,魏光焘,左日升等人沿着中卫到平凉的要道险隘分兵驻守。
南路徽州,两当一带加派提督殷华廷马队沿途巡查,缉拿残匪。
对地方官加强团勇队伍的组建和训练,与各路官军严密合作,打造一个天罗地网,让敌人无处可逃。
对于进击河州部队的后勤支持也在快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渡河所需的舟船,浮桥,队伍的军粮,军械储备,战马的精粗饲料都已经准备稳妥。
三路大军顺序出发:
中路傅先宗统帅鄂军由狄道进发 一半留扎洮河东岸 一半渡河 在西岸修筑堡垒 掩护左右两路过河;
左路杨世俊,张仲春率楚军由南关坪向峡城前进;
右路由刘明灯率楚军由马营监、红土窑进攻康家崖;
徐文秀率楚军从静宁进会宁 为右路接应;
河州之战的战略是,待中路傅先宗渡过洮河,在两岸修筑堡垒之后,左右两路再随后跟进。
河州
河州虽小,但在陇右却有“秦陇以西,繁华称首”的美誉。
经过十年战乱,曾经富庶繁华的河州,如今是一片残破凋零。
想要彻底占领河州,必须首先清剿岷州和洮州的残匪和游勇。
史载"岷西临极边,番汉杂处",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关系。
曾有三百年多年时间陷落于吐蕃,明清时期更为藏汉交往的前沿。
临潭地处"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南接生番,北抵石岭"之要冲。
这两处咽喉要地均居于河州西南,山势复杂,易于敌军大股藏匿隐伏,杨世俊调集五营兵马和洮州土司杨元的土司兵共同把守各个隘口,统一归杨世俊调遣。
会宁西北,安定东北两处与靖远相接,是敌军北进的要道,黄鼎所部八个营,副将桂锡桢三营马队,由徐占彪统领,从中卫进驻靖远,搜剿会宁,安定游击武装。
黄鼎,周绍廉在距离米包山十余里之处与八百敌骑遭遇,二人左右包抄,生擒敌军头领李文虎,杨天朝,马二,杨耳环子等人。
经过审讯得知,这股敌军是从河州,前往米包山与杨万春会合,准备攻击两当,徽县。
杨万春是在半个城归顺的敌军统领,属于降而复叛,黄鼎,周绍廉连夜直捣米包山杨万春老巢。
两军到达米包山时,杨万春部还在酣睡,未料到官军已至,黄鼎,周绍廉挥军猛攻,敌军无一幸免被全歼,头领杨万春,杨百成,金忠明,丁万明被当场击毙。
刘锦棠
这时候刘锦棠在干嘛?
刘锦棠已经回到湖南老家安葬叔父刘松山。
刘松山生前留言,不破金积,骸骨不得还乡,金积已破,刘锦棠三次向左宗棠请假送叔父骸骨还乡。
左宗棠以西线战事吃紧,前线兵力不足为由三次拒绝刘锦棠的回乡请求。
刘锦棠为消除左宗棠猜忌,将兵权全权托付萧章开,并声称带领军中已经丧失作战能力的伤兵共同扶持刘松山灵柩回乡并再募集一批兵员。
萧章开接掌老湘军后,将各营分别驻扎金积,吴忠堡,灵州,宁夏各处。
本来老湘军兵员不足,刘锦棠又带走了千余名伤残官兵,金运昌也奉调归绥远将军定安调遣,兵力更是捉襟见肘。
老湘军军中战马数量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补充,正好趁着这段难得的机会,萧章开报左宗棠批准,派军中委员前往归化城采买了两千五百匹战马,马鞍五百盘补足老湘军的马队。
白彦虎
上次在兰州的内应被穆图善破获,鹤龄单骑入王保保城劝说白彦虎撤兵。
白彦虎不善于打攻坚战,尤其是攻城战不是他的专长。
兰州本就是一块鸡肋,只是里面内应比较给力,可以兵不血刃而克,如今内应被铲除,兰州毕竟是省城,甘肃的军政中枢,这块硬骨头,啃起来还是费劲。
自从职田之战再到董志塬大溃退,白彦虎的核心军力损失半数以上,剩下的可都是精华,哪里舍得充作炮灰呢?
白彦虎率部向西宁而去。
这时候西宁老大马尕三在金积堡惨烈下场的刺激下惊惧而亡。
西宁督抚豫师属于老好人,谁都不得罪,对马本源,马桂源一味地顺从,将西宁交予二人自治。
白彦虎率军猛攻高寨,威远堡,高羌堡,董家寨,穆图善派总兵黄武贤围追堵截,在董家寨大破白彦虎,斩杀,擒获两千余人。
白彦虎率军向小南川发起攻击,占领小南川汉堡,马占鳌也趁机派撒拉兵攻陷民庄,曹家堡与白彦虎形成犄角之势。
西宁豫师向左宗棠发函协商调集军力助剿白彦虎。
同时肃州成禄也向朝廷上奏,撒-勾结西河乱匪,肃州情势紧要,请饬督臣拨兵会剿。
新疆消息传来,俄军已经占领伊犁,下一步准备“帮助”朝廷收复乌鲁木齐。
三路情势恶化,共同指向左宗棠,都想着让左宗棠分兵往援。
尤其是北京,令左宗棠进规河州之后,再马上派得力劲旅西进肃州,赶快打通入疆通道。
一直逡巡在肃州数年的成禄 本来就是乌鲁木齐提督,可是老哥们畏战,借着官二代“的身份滞留肃州。
这次新疆吃紧,朝廷急需关内出兵支援,成禄这个官场老油条肯定是指望不上,还是左宗棠给力,就再加把担子吧。
朝堂之上的几位也知道,左宗棠的兵力不足,金积刚平,刘锦棠又带走千余人返乡,手头现有的兵力还要专顾河州。
不管如何,新疆的事还是你左宗棠来管比较放心,一则职责所在,新疆乌鲁木齐是管辖范围。
二则你本人能力出众,朝堂之上对你信任有加,也坚信你是新疆的不二人选。
为了更加稳妥起见,朝廷又下令刘铭传所部2万人,从兰州北路进发,由甘州,凉州,肃州出关,入疆平叛。
当然也是由左宗棠统筹兼顾。
在同治八年冬,刘松山,高连升内部发生叛乱,叛军攻克定边。
朝廷命李鸿章率所部入陕协助,刘铭传作为前部先行,在刘铭传到达陕西时,左宗棠已将叛乱肃清。
刘铭传就一直率军驻扎在干州一带,以巩固陕西后路。
在陕西的两年,刘铭传的2万装备精良的铭军,一直在干州驻扎,从未主动出击过哪怕一次,对于左宗棠的调派指令也是明顶暗抗拒不从命。
休养了两年这次被朝廷命令作为入疆的第一梯队,归左宗棠辖制。
李鸿章对于上谕自然不敢置喙,大局所在,哪里能再囿于小团体利益呢?
刘铭传之所以能在淮系众杰中,位居第一,最为李鸿章所倚重,除了本人学识修养外,更主要的是此人犀利明锐的眼光。
他认为当时的三大佬,曾国藩已经垂垂老矣,属于黄花菜。
而左宗棠呢,为人燥切,自愎,”湖南骡子“的脾气闻名官场,得罪人太多,不会有太高的发展。
而李鸿章则不然,他身上既有痞子的流氓习气,又有传统读书人的风骨,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极得上位者的倚重,位极人臣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
所以刘铭传在同治四年,沙河防线被东西捻军突破,捻军占据中牟,曾国藩河防战略失败,引咎辞职之后,就迅速投靠李鸿章。
在淮军体系中很快就脱颖而出,淮军28个营当中,有13个营隶属于刘铭传。
这次驻守陕西,李鸿章在行前应允他,保荐他为陕西巡抚,不料被左宗棠横插一杠子,刘典就任陕西巡抚。
这让刘铭传非常不痛快,看到这次朝廷想让自己带兵进新疆,又是左宗棠统筹辖制,心里更加郁郁不乐。
在同治十年七月初,向朝廷告假,说本是江淮之人,来到陕西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脑痛欲裂,请求休假三个月。
在陕西两年,他也没这些毛病,等让他带兵进新疆了,就水土不服了。
这种伎俩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紫禁城那几位也不傻,只是不好点破而已,就给你这个脸吧。
但是得对左宗棠有个交代吧,于是就发了一份上谕,说是前令刘铭传一军由甘,凉,肃州出关,听说河州一代未靖,转运粮饷恐怕会艰难,而且人家又是江皖一带的人,不宜冒寒涉远,所以给假一个月,在营中调理,身体好了再出发。
甘肃提督曹克忠接任驻陕淮军,曹克忠刚一上任,就被来了个下马威,这些个兵都是老油子,只服刘铭传,所以老曹在第一天发表军前训话的时候,就有人在队中起哄。
第二天开始就有人不出操,曹克忠的卫队营毕竟是人少势微,弹压不住。
老曹又是个忠厚人,也没拿出来有效的杀伐手段。
在七月中旬,铭军武毅右营五百人集体携枪哗变,在营中呼啸怂恿各军跟从。
左宗棠迅疾调黄鼎五个营,尚未出发的徐占彪所有十二个营平叛,激战一上午,铭军武毅右营哗变官兵被全歼。
经此打击,刘铭传退意更浓,他回到家乡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庄园,专一于山水。
刘铭传这么一闹腾,朝廷又麻爪了,还得在左宗棠身上下功夫,经过几次文书往来,左宗棠无奈之下在有限的兵力中抽调出马步兵十二营,由徐占彪统领,从靖远取道兰州,前往肃州。
徐占彪临危受命,自然不敢怠慢,他隶属于川军黄鼎,在临出发前,黄鼎将他叫到帐中密谈一个时辰。
第二天,左宗棠接到徐占彪的请饷报告,希望能一次结清所有积欠的军饷,并预发两个月军饷,鼓励将士上下用命。
左宗棠明知道是被人家算计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只要不过分都得满足,左宗棠结清了徐占彪十二营拖欠的军饷,并预支两个月工资以资鼓励。
七月底,徐占彪十二营马步军进发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