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图片来源谷歌图片倒挂金钩?!很多人将北美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误以为是大家鼠,它们其实与啮齿目没有关系。它们是栖息在北美洲格兰德河以北唯一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作为负鼠属中最大的成员,它们一般长38-51厘米,重4-6公斤,约有家猫的大小,毛皮深灰褐色,面部白色。喜欢夜间独行在城市,寻找垃圾中的残羹剩饭。只要是能吃的它们都吃:昆虫、蜗牛、蚯蚓、小鸟、青蛙、蜥蜴、老鼠,也吃一些水果和蔬菜。摄影:James Getman 图片来源Kansas Wildlife Federation北美负鼠和袋鼠一样用育儿袋抚养后代,母负鼠每年繁殖2~3次,每胎产仔6~15只。刚出生的小负鼠身长不足2厘米,还没有蜜蜂大,它们会爬进母负鼠的育儿袋里继续发育。体毛丰满后爬到雌兽的背上跟随母亲觅食四处游走。育儿袋是幼崽的保护伞。如果偶尔有车辆将母亲撞倒,育儿袋中的幼崽仍能安然无恙。育儿袋还具有防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1)

图片来源tanidareal.deviantart.com

如果前方有猛兽逼近,你是逃跑还是和它周旋?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这种动物,别看它个头小,它可是凭借自己的独门“骗术”成功逃脱猛兽爪牙好多次呢!

北美负鼠不是鼠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2)

摄影:Photo: Chris Helzer/The Nature Conservancy

很多人将北美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误以为是大家鼠,它们其实与啮齿目没有关系。它们是栖息在北美洲格兰德河以北唯一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作为负鼠属中最大的成员,它们一般长38-51厘米,重4-6公斤,约有家猫的大小,毛皮深灰褐色,面部白色。喜欢夜间独行在城市,寻找垃圾中的残羹剩饭。只要是能吃的它们都吃:昆虫、蜗牛、蚯蚓、小鸟、青蛙、蜥蜴、老鼠,也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摄影:James Getman 图片来源Kansas Wildlife Federation

北美负鼠和袋鼠一样用育儿袋抚养后代,母负鼠每年繁殖2~3次,每胎产仔6~15只。刚出生的小负鼠身长不足2厘米,还没有蜜蜂大,它们会爬进母负鼠的育儿袋里继续发育。体毛丰满后爬到雌兽的背上跟随母亲觅食四处游走。育儿袋是幼崽的保护伞。如果偶尔有车辆将母亲撞倒,育儿袋中的幼崽仍能安然无恙。育儿袋还具有防水功能,在母亲游泳的时候,袋中蜜蜂大小的幼崽仍能保持干燥。3个月后,小负鼠离开妈妈独立生活。幼仔半年左右即达到性成熟。

倒挂金钩?!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3)

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负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起着“第五只手”的作用。尾巴没有毛但有鳞,可以缠住树枝,将自己身体做短暂的悬挂,腾出四肢来“谋生”,还可以抓住妈妈的尾巴防止跌落。怎么样,它们倒挂金钩的功夫还不错吧?

低智商“骗子”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4)

摄影:Joe McDonald/Corbis 图片来源Britannica

负鼠被动物学界公认为是智商极低的物种,如果人类的智商是7.5,浣熊的智商是1.4,那么负鼠的智商在0.35—0.57之间。但这么低智商还没有灭种,是因为负鼠有绝招:用装死来躲过天敌。当遇到凶残猛兽时,它们立刻呈现出死亡的状态:肚皮鼓胀,四脚朝天,张嘴吐舌闭眼,身体颤抖,体温下降、连呼吸和心跳都会停止。如果这些行为不能迷惑对方,它们就从自己的臭腺里排除一种恶臭的黄色液体,这种气味能让最精明的捕食者误以为这家伙已经烂了好几天了,而不再去碰它。捕食者离开后,它们打个滚站起来,然后撒腿就跑。

它们有抗病性哦

北美负鼠在哪,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5)

摄影:David Hofmann

北美负鼠是具有抗病性的动物。他们很少将疾病传染给人类并且对狂犬病有惊人的抵抗力,很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体温比大多数胎盘哺乳动物低。 另外,负鼠限制了莱姆病的传播,因为它们成功地杀死了大多数以病菌为食的蜱。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这种小东西有所了解了呢?

参考资料

1.How Does Extreme Winter Weather Affect Wildlife?

https://blog.nature.org/science/2018/01/04/how-extreme-winter-weather-affect-wildlife-polar-vortex/

2.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ginia_opossum

3.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北美負鼠

4.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美负鼠

5.鸟类网http://niaolei.org.cn/posts/6702

6.搜狐科普http://www.sohu.com/a/164241721_176886

本文转自:自然客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请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微信订阅号: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喜欢别忘记点赞哦~

更能查看更多有趣的动植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