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国子监辟雍大殿国子监琉璃牌坊孔庙崇圣祠大成礼乐展演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6)

孔庙大成门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7)

孔庙大成殿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8)

孔庙进士题名碑碑林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9)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0)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1)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2)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3)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4)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5)

孔庙崇圣祠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6)

大成礼乐展演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7)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8)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19)

国子监琉璃牌坊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0)

国子监辟雍大殿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1)

十三经碑林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2)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3)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4)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5)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6)

下面看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保存的部分文物: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7)

乾隆回纹夔龙南吕镈钟清乾隆年制。前镌刻有御制铭文,后镌刻有“镈钟·第十·南吕”款,镈钟周身以夔龙纹和几何纹为主。一侧有干,甬饰蕉叶纹。钟计三十六枚。现存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8)

石青芝麻纱地绣鸂鶒纹补服 补服为文七品夏季官府,圆领,对襟式,石青色芝麻纱地。前后各饰一平金五彩珊瑚绣鸂鶒、红日祥云、海水江崖等纹饰方补,边框为蝙蝠团寿纹。现存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29)

清回纹双兽耳漆绘木簋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0)

清白釉爵杯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1)

乾隆二十六年碧玉描金龙纹特磬 清乾隆年制。碧玉质,音清亮,体型硕大。前镌乾隆御制铭文132字,后镌“特磬第十·南吕”及琢器年款共33字,字体为描金篆书。前后绘饰描金二龙戏珠纹,顶部有穿孔利于绳挂。现存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2)

清“状元及第”铜镜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3)

莲座虎形木敔敔作木雕伏虎形,通体黄漆,眼白口红。体黄爪白,花斑尾。虎背有竹制片状龃龉二十七片,现仅存二十五片。伏虎卧在虚称式基座上,须弥座上部饰波曲纹,下部饰莲瓣纹。现存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4)

光绪白釉深腹敞口大碗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5)

康熙八卦鎏金黄钟编钟 清康熙年年制。此套编钟,含钟十六枚。每枚编钟钟身均铸有律名及作钟年款。图示编钟律名“黄钟”,钟钮作伏卧双龙,钟体饰八卦云龙纹,钟底饰满月八枚。现存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6)

乾隆石鼓 清乾隆年制。石鼓共十枚,乃清乾隆时期据周石鼓当时所遗数百字重加辑纂刻成。每枚石鼓作一章,共十章,生动地描述了周秦王侯围猎的整个过程。除十石鼓外,另存清乾隆石鼓序碑及清书法家张照书韩愈《石鼓歌》碑。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7)

清回纹嵌石金漆木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8)

光绪白釉模印变形夔龙纹瓷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39)

彩绘福鹤木柷 柷作木制方斗形,上扩下窄,三面彩绘山水楼阁,一面彩绘祥禽瑞兽。内侧三面中间突起作鼓形,为敲击之用,一面中间穿孔,用以出音,木柷下方形金漆趺座。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0)

光绪黄釉雕瓷海水云纹圆形瓷豆 清光绪年制。瓷豆有盖,通体黄釉,釉质圆润。盖上有绞绳钮,器身饰重环纹、波状纹为主。器足饰波带纹,胎质肥厚。器足落楷书阳文“大清光绪年制”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1)

乾隆兽面纹铜簠 清乾隆年制。器形完整,长方斗形。铜簠有盖,盖钮为波形冠钮,饰以波形纹。簠身饰夔龙纹,器足饰以云雷纹。簠盖及侧腹各有一兽头形环耳。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2)

清回纹云耳金绘木簠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3)

光绪白釉羊耳盖罐 清光绪年制。有盖,通体素面白釉,釉质圆润,胎质肥厚。盖作将军盔形,水滴钮,花瓣纹。器身束口,鼓腹。器身两侧各有一羊首,底署三行六字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4)

乾隆双羊耳铜尊 清乾隆年制。器身收口、鼓腹、腹下收,两侧有羊首形双耳,平底。通体素质无纹。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5)

清顺治壬辰科会元木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6)

光绪粉青釉暗刻云龙纹折沿大盘 清光绪年制。通体粉青釉,釉质圆润。折沿。盘中饰暗刻云龙戏珠纹,外侧饰暗刻四季花卉吉祥图案。底署三行六字阳文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7)

乾隆锦纹双龙耳三足铜铏 器身为椭圆形,直口、有盖。盖钮与足均饰三角形片状云纹,器身自上而下饰万字纹、回纹、龟背纹等。铏身两侧各作一兽头形环耳,饰兽形纹图案。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8)

清道光壬午科探花木板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49)

清光绪辛丑壬寅恩正倂科传胪木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0)

清云龙纹铜香炉 此香炉直缘、束颈、突腹、三蹄足、双耳。腹部饰云纹主体图案,配饰四瓣吉祥花卉,束颈饰蕉叶纹,三足饰兽首。炉内附素面内胆。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1)

乾隆三十四年制七弦琴 清乾隆年制。木制弦乐器,仲尼式。前宽后窄,上圆下方。琴体素面,原镶徽十三枚,饰以蚌,附七弦。额首有描金“乾隆三十四年制”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2)

清乾隆铜香炉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3)

清乾隆素铜蜡扦台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4)

清雍正元年铁香炉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5)

乾隆变形兽面纹菌钮铜爵 清乾隆年制。铜爵作圆腹高杯式。腹部饰变形兽面纹。流,长尖;尾,短圆。双柱菌钮。三平足呈鼎立之势。腹底镌三行六字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6)

乾隆锦纹铜镫 清乾隆年制。器形完整,铜镫有盖,盖钮为花瓣形提手。口沿饰回纹,腹部饰雷纹,柱饰饕餮纹,器足饰垂云纹。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7)

乾隆窃曲纹铜豆 清乾隆年制。器形完整,铜豆有盖,盖上作绞绳钮。器身饰以重环纹、窃曲纹。箍棱饰金钣纹,器底足部饰以垂鳞纹、环带纹。

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拍摄地点:跟我看看北京孔庙(58)

乾隆回纹龙耳铜簋 清乾隆年制。器形椭圆,有盖,盖作四钮,钮饰回片形云纹钮。盖沿与口径饰回纹,器足饰乳钉纹、重环纹图案。器腹两侧各有一兽头形环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