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起龙灯闹新春:七个隆咚锵咚锵
舞起龙灯闹新春:七个隆咚锵咚锵竹叶龙告诉你什么叫横着不动就能够当表情包竹叶龙也是浙江民俗,始创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龙骨由竹丝扎成,龙衣扎成竹叶状小片,每节27—30片,外胶布料,涂绿颜色。龙珠为竹叶宝石灯,边为竹叶绿色,珠为红色,珠可伸缩;龙头倒翻为花篮,龙角为茁壮的笋芽;龙尾为一支大毛竹笋。百叶龙中最出名的是浙江长兴的荷花龙。整体以荷花为鳞甲,眼珠可动,尾部为蝴蝶,一般舞龙中的宝珠被替换成荷花。传说邵溪一带秋生、百叶一对夫妇产下怪胎,丈夫秋生将怪胎扔进屋外的荷塘中,但是他不但没有死,被妻子百叶哺养的他反而越长越像龙,村中长老听说想要除掉他,于是偷偷来到荷塘斩掉了小龙的尾巴,蝴蝶见了他可怜便以身化作龙尾,满塘荷花插满龙身,小龙升腾而去。随后,每当当地干旱之时,龙都要回来行云布雨,人们为纪念他,每年春节都会舞百叶龙。身上长荷花花瓣,所以被叫做荷花龙和荷花龙相似的还有竹叶龙。
之前我们从时间轴上聊了聊龙灯是怎么样来的。发现龙灯的历史可以上查到西汉时期,这么长的历史肯定演变出了各种奇葩的形态,加之地域上的差异演化,这中国大地上的龙灯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今天我们就从空间轴上来讲一讲没有最魔性只有更魔性的龙灯。
表情魔性的新会三江舞龙
耍龙灯中最常见的是布龙:一般是纸扎的龙头,龙前有一人舞龙珠,龙身为多节竹篾编成的竹笼,称为节,一般有九节、十一节、十三节等形制,以布套连接为一个整体,龙尾一般习惯被单独出来,由画着三花脸的丑角独舞,丑角屁股后面往往会吊着扫帚或葱之类的蔬菜,在表演时丑角会故意扭动屁股,将吊在屁股上的尾巴甩来甩去,增加笑果。一般舞龙功力最高的是三花脸的丑角,因为他所要表演的花样最多,还要调动全场的气氛,旧时三花脸还有接受人群的鞭炮、烟花的“轰炸”,衣服很容易被烧坏、很容易受到烧伤,如何躲过这些还不能当场翻脸也是很考验人的,所以现在就算舞龙灯,也很难找到有人愿意做舞龙尾的三花脸了。
表情更魔性的杨店龙灯
百叶龙中最出名的是浙江长兴的荷花龙。整体以荷花为鳞甲,眼珠可动,尾部为蝴蝶,一般舞龙中的宝珠被替换成荷花。传说邵溪一带秋生、百叶一对夫妇产下怪胎,丈夫秋生将怪胎扔进屋外的荷塘中,但是他不但没有死,被妻子百叶哺养的他反而越长越像龙,村中长老听说想要除掉他,于是偷偷来到荷塘斩掉了小龙的尾巴,蝴蝶见了他可怜便以身化作龙尾,满塘荷花插满龙身,小龙升腾而去。随后,每当当地干旱之时,龙都要回来行云布雨,人们为纪念他,每年春节都会舞百叶龙。
身上长荷花花瓣,所以被叫做荷花龙
和荷花龙相似的还有竹叶龙。
竹叶龙也是浙江民俗,始创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龙骨由竹丝扎成,龙衣扎成竹叶状小片,每节27—30片,外胶布料,涂绿颜色。龙珠为竹叶宝石灯,边为竹叶绿色,珠为红色,珠可伸缩;龙头倒翻为花篮,龙角为茁壮的笋芽;龙尾为一支大毛竹笋。
竹叶龙告诉你什么叫横着不动就能够当表情包
这竹叶龙据说是起源自草龙舞,而草龙舞可能可以追溯到宋代,目前依然保存了草龙舞的地区只有东莞、湛江、南澳、衢州等地和仫佬族。各地的形制各有不同,比如东莞,草龙一般用稻草扎成。制作龙头时以树杈作龙角,以稻草编成草绳,缠成龙头,而且是用手电筒作龙眼,剑麻作龙须,草龙最长出现过29节,不过在春节、中秋晚上作表演用的一般为9节龙。表演时人们故意往舞龙者身上、脚下掷炮竹,而舞龙者只穿短裤,不穿上衣,炮竹烧伤最多者,被认为是最勇敢的人。
东莞草龙
湛江的草龙是用稻草、鱼网,竹蔑等材料制作而成,过去分为草龙和网龙两种,现代将这两种融合成一种,用稻草编成草绳,缠绕在竹篾编成的龙头龙尾上,又用渔网的网眼作龙鳞。
湛江草龙:“听说你们都想当表情包”
南澳的草龙在用草捆扎之后,还有插上香火,更像是香火龙,据说一共要点上10万支香火,插满香火之后,整个龙灯会重达60、70斤,过去使用香火捆扎作龙眼,现代改用了更安全的手电筒。舞龙最后会到达海边,人们一边燃烧纸元宝、蜡烛和龙衣,一边祭拜。然后点燃草龙。把手中各色彩珠、鲜花、祭品抛向大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当草龙化为灰烬时,人们会把草龙的灰烬扫进大海,送龙离开。
南澳草龙:“你们都图样图森破,我可是一个簸箕当龙头就可以舞的龙灯”
南澳草龙的习俗不仅包含了香火龙,还让人想起了烧龙。
烧龙在广东、湘西一带都有留存,广东的是揭阳市,所烧的龙,和一般舞龙使用的彩龙差别不大,但在初四夜里会在龙灯上插上灯烛,然后到了正月初十,龙灯会被焰火“武装”,人们会一边燃放龙灯焰火,一边舞龙;湘西苗族的烧龙也是类似,在龙身上装满焰火,舞龙者不仅要身穿短裤,而且还要在身上涂满植物油,这种烧龙一般是在正月十五举行。
上图:揭阳烧龙
下图:苗族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