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真实案例,解读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真实案例,解读躯体形式障碍在治疗时,首先要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做全面的检查,先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小剂量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可以调节已经失调的植物神经功能,他们的症状是可以得到充分缓解的。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这种病症伴有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并且,这种疼痛难以用生理和躯体来解释。这种疼痛的发生和情绪冲突或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病灶。这种莫名其妙的痛使得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物产生了依赖。1.躯体化障碍:这种类型的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变化多样的躯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又往往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此外,在性和月经上面的病症也比较常见。这些病人经常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程也是慢性和波动性的。2.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当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感或者疼痛时, 大多数人一定会想:是不是身体哪个器官出了毛病?然后四处求医问药。多数病症在求医问药之后治愈或缓解,但有些却怎么也找不出病因。为什么各种检查做下来,没查出什么病,但身体的不适感仍真实存在?心理专家提醒大家:此时,应该考虑有可能是心理疾患。陌生的“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这个概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医学上将“躯体形式障碍”描述为:病人常会有多种躯体不适,并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简单地说,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轻型的神经症,特征是这种病的患者总是会伴有身体上的不舒服,并且深信这种不舒服就是躯体生病造成的。
得了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总是会因为身体的不适反复就医,总是对自己的身体忧心忡忡,就算医生给再多的解释或者做再多的检查,依然不能消除他们心里的疑虑。即使有时身体病症的发生的确是和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或者内心的冲突有关,但患者仍然不承认有心理因素的存在。或者有时,的确存在着某种躯体障碍,但却不能解释其身体的病症。因为躯体上的不适不一定就是躯体本身的病变造成的,有时候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躯体不适。
躯体形式障碍有四种类型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躯体化障碍:这种类型的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变化多样的躯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又往往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此外,在性和月经上面的病症也比较常见。这些病人经常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程也是慢性和波动性的。
2.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就诊状况来看,这类病症是最多的。患有这种病的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常见的有胃肠神经症和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在胃镜检查中往往会显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但消化科的常规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心脏神经症的患者长期胸闷、心悸、胸痛,但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等都检查不出问题来,患者长期辗转于消化科、心内科,成为“看不好的病人”。另外,肠激惹综合征、心因性过度换气、心因性尿频和心因性排尿困难等也属于此类疾病。
3.疑病症:这类病的患者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明明是正常的感觉,他们也觉得是异常的,并且总是为此苦恼,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两个器官、系统上,当医生告诉他们,可能是其他的病或者根本就没有病时,他们往往不相信,认为是医生的水平有限,进而频繁地换医生,做重复的检查。此时,家人的不理解往往就会导致家庭矛盾出现,甚至是婚姻破裂。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这种病症伴有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并且,这种疼痛难以用生理和躯体来解释。这种疼痛的发生和情绪冲突或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病灶。这种莫名其妙的痛使得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物产生了依赖。
得了躯体形式障碍该怎么办在治疗时,首先要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做全面的检查,先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小剂量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可以调节已经失调的植物神经功能,他们的症状是可以得到充分缓解的。
对于患者本身而言,要尽可能从躯体症状的关注中转移出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患者心理上要植入一个“身体上的不适感不等于有病”的理念,要顺其自然地接受这些不适。如果追求绝对的健康,反而会形成焦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带来更多的不适感,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对于内心有明显冲突压力的患者,“不回避,积极面对”是治疗的关键,当然,这样的转变并不容易,此时也需要成熟的心理干预治疗。另外,很多时候,对患者来说,来自家人的充分接纳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有心理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A.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领悟躯体症状对其具有的意义,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最初浅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健康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念。目前,常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趋向性心理治疗、行为认知治疗。
B.药物治疗。可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或双受体回收抑制剂等药物。用药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向病人说明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以及起效的时间,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1.重视医患关系。治疗开始时要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要以耐心、同情、接纳的态度对待病人的痛苦和叙述,理解其的确是有病,而不都是“想象的问题”或“装病”。因为,多数病人有过漫长的求医经历,其症状和痛苦可能被其他医生否定过。事实上,确有不少病人是带着被其他医生否定后的愤怒心情到医院再次就诊的。
2.重视早期的医学评估。对于这类病人的处理,早期阶段应做彻底的医学评估和适当的检查,医生应对检查的结果给予清楚和正确的解释。
3.尽早引入心理社会因素致病的话题。一旦确诊为躯体形式障碍,医生应尽可能早地选择适当的时机与病人进行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关系问题的讨论。要鼓励病人把疾病看成涉及躯体、情绪和社会方面的疾病,并有相关的多层面的干预。
4.给予适当的解释、保证。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给予解释和保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保证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不能在各项检查之前和病人未能适当诉说他们的苦恼之前就轻易作出。
关注小编yoyo小蜗(←长按可复制),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健身资讯,图文指导,视频教学,更多健身小知识就等你来,小编在线解答您的健身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