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涂鸦,儿童涂鸦笔下的美学小知识
儿童艺术涂鸦,儿童涂鸦笔下的美学小知识像不像电饭煲?上周去国家博物馆,看到了南越王墓的各种宝贝,很多陶器纹路上,都有排列成型的点,也算是一种含蓄的雅致。去拍秋天的银杏,偶遇亲子绘画活动所以,就从简单的开始,让小朋友从自己笔下的点,线,图形,开始了解美吧。(某一年冬季,在北海公园拍到了冰上的小鸟,可爱的“点”呐。)
朋友圈里,经常能看见晒出的儿童绘画。
稚嫩活泼,充满童趣。孩子拿起画笔,已经有了想创作的兴趣。
我小时候,正式去少年宫学画前,一本儿童简笔画大全,就是翻得最多的“宝典”。
现在想想,儿童时代提起笔,先不说色彩,光是那些随手画的线条,圆圈,多边形等,都可以算作是慢慢入美学的门了。
去拍秋天的银杏,偶遇亲子绘画活动
所以,就从简单的开始,让小朋友从自己笔下的点,线,图形,开始了解美吧。
(某一年冬季,在北海公园拍到了冰上的小鸟,可爱的“点”呐。)
上周去国家博物馆,看到了南越王墓的各种宝贝,很多陶器纹路上,都有排列成型的点,也算是一种含蓄的雅致。
像不像电饭煲?
在几何上,点,是一个最基础的单位。
当点发生移动,就会成为线,线的平面组合构成面,在三维中,就构成立体形状。
小小的点,是构成形式美最基本的要素。
点,也是人类最简单的叙述方式。
在美学上,“点”的含义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也就是说,“点”不一定是圆的,小的,黑的。
只是从审美角度去看一些具有美的价值的装点之物。
比如常说的:抬头看见繁星点点,低头看到雨水点点,远望海上还有帆影点点,夜幕时又见到灯光点点……
(吴冠中的故乡记忆中,常常能看见漂亮的“点”。)
可不能小看这“点”。
点,可以装饰人的美,器物的美,环境的美。
比如长在恰当位置的美人痣、过节蒸糕上的红点、别致的胸针点缀、连风靡的美甲潮流,也在显示“点”带来的美感呢!
(首次去看颐和园“金光窗洞”拍下的,霞光的点让我印象深刻。)
在文学意境中,点,同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就像这张照片一样,点,就是焦距之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流萤”不正是流动的点么!
“夜深不知身在何,一灯引我到黄山”,夜行的灯光,成了最欣喜的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之境,情景交融。
画儿童简笔画的孩子,再年长一点,接触中国画时,就会学到“苔点之法”。山水画中的一点点缀,往往成就了整幅画的“山水眼目”。
如果你已经重新认识了点,那宋徽宗的考题可以来试试啦!
题目:以“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的诗句作画。
你会不会像众多应试者一样,以绿叶,红花装点春色画出来呢?
交卷时,有两幅画被选中。
一是画的翠楼,楼上有一位凭栏而立的少女,少女的红唇,在丛丛绿色中,显得格外娇媚。
一是画的碧波荡漾,一轮红日涌出。气魄宏大,境界辽阔,正和天子心意。
儿童画画,线条居多。哪怕他画得不知所云!也在表达某一种情绪呢!
早在20世纪初,有实验美学心理学家利用41种线条和形状,采取配对和选择法,做过一个偏爱实验。
结果来咯!
圆形,受到最多点赞。
直线居第二喜欢。
接下来是波浪形,椭圆形……
吴冠中的画,宁静线条的铺陈。
线,在没有表现具体对象时,也有抽象的情绪呐。
比如,直线,力量,坚硬,刚劲。
东交民巷的教堂
水平线,大地之线,给人一种宁静,平稳的感觉。留意看看中国画,表现“安静”之境时,往往在近景有一条水平线。
垂直线,指向天空,挺拔庄严。
中国人对线条的使用,实在太精辟。
因为,中国画,是以线条为主的艺术啊!
有一组著名的线条,来自南宋大画家马远,他画有一副《水图》长卷。用线条勾勒出十二种水波。
传统绘画中的白描,也借助线条来确定形象。
西方人画素描,表现明暗面,就用线条。
“刷刷刷“的笔芯划过纸张,是美术教室里最多的声音。
怎能忘记书法,见字如见人呀。
书法线条的运用比绘画更甚。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线条的情绪定义,已有约定俗成。
中国油画院里的网红建筑
垂直线,定义为向上的力量。
曲线,柔顺。
立着的长方形,屹立不倒的挺拔力量。
横着的长方形,伸展的自由。
粗线条,严肃,沉重。
在日常产品设计中,为何是特定的线条,色块?
设计师就是考虑到观看者情绪的呢。
幼儿在简笔画里,最开始画的图形,大多是圆。
好奇吗?
其实,绝大部分人,对于圆形有一种特殊的爱。
有好感的圆形,生活中无所不在呀!
车轮,镜子,盘子,桌子,面包圈……
圆形的物体可以平稳地运动。
它可以帮我们把物体安全送到目的地。例如汽车,火车。
什刹海的圆
另外,圆形设计的物体,有助于解放人力,把大件货物放在轮状物体上,能够十分容易造成任务。
圆形还象征平等。
圆,可惜无限对称,没有棱角。圆上的每一点都是平等的,在心理上,给人平等的感觉。
5世纪,英国国王亚瑟在与他的骑士们共商国事时,大家围坐在一张圆形的桌子周围,骑士和君主之间不排位次。圆桌会议由此得名。
至今,在英国还保留着一张这样的圆桌。传说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但圆桌会议的精神则延续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事实证明,当人群围观一个事物时,会很容易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如果过于靠前,会变得显眼,靠后又不能得到信息。
所以,商议时,大家越来越爱围成圆形。
神殿内
圆形的器物还更坚固。
圆屋顶是罗马人发明的,而万神殿的圆屋顶堪称登峰造极之作。
圆形神殿高43.5米,圆屋顶的直径也是43.5米,其高度和直径相等,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圆屋顶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半球。在15世纪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屋顶。不仅美观,还很坚固。
在古人看来,圆,很好画,只要手中有一根绳子,确定下一个点,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圆形铜镜
雍正的漂亮盘子
去博物馆看陶瓷,圆形的太多了。尤其是当人们发明了可以旋转的制陶器,制作太省力了。
南越王的美食餐具,圆形多
除了方便制作,圆形器皿也更加坚固。
圆形的弧线具有将力量分散的作用,不容易挤压坏掉。相对其他立体形状,更牢固耐用。
好啦,先说这么多。
点,线,圆,都是常见,又容易忽略的元素。仔细观察,它们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个爱观察,爱画画的小朋友,都会是爱美的好孩子啊!